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产业研究
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30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了有效促进产业集聚、改善生态环境协调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生态环境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二,并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速。在市场的推动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明显增加,各种产业有不同程度的集聚。政府部门对产业集聚的空间布局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排放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研究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机制,探讨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战略尤为重要。
一、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
1.产业集聚在生态环境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的福祉,这个话题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开始探讨生态环境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目前主要有以下观点:
1)产业集聚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污染。
国外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大型工业企业的集聚效率发现,工业企业的规模集聚带来了工业排放的增加,造成了空气、水、土地等资源的严重污染。也有学者研究过,在实际工业化过程中,产业集聚会导致土地的过度开发,从而导致土地和水资源质量的降低。中国学者张克和王东方(2014)利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发现经济集聚加剧了环境污染,而环境污染对经济集聚有负向抑制作用。因此,课件产业的聚集是典型的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企业的聚集,生产规模的扩大,就业人数的增加,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破坏。
2)产业集聚改善生态环境。
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产业集聚能够带来技术创新和溢出效应,促进产业集聚区的企业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比如从运输的角度,运输效率提高,运输成本降低,污染物排放也减少。此外,产业的集聚带来了企业环保投入的增加和环保技术的提高,有利于对环境的破坏。和胡(2008)发现,不同产业的自集聚可以提高集聚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区域技术进步,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进而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因此,产业集聚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
3)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
与上述两种观点不同,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在工业化初期,产业集聚会带来较高的环境污染,但当经济水平达到临界点时,经济结构会发生变化,污染行业会停产或被转移。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和环保投入的增加,环境状况将开始改善,生态环境将通过产业集聚得到改善。杨仁发(2015)采用阈值回归法。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李永刚(2013)等人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认为产业集聚不是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原因,而是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受地区差异的影响,其对东部地区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U型,即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
2.生态环境发展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
关于产业集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很多,学者们从实证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结论。然而,目前关于生态环境发展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从现有的实证研究来看,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促使政府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规。这些制度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将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企业加大转型升级投入。从长远来看,它们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业集聚效应起到良好的作用。此外,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城市高端要素的丰富程度、储蓄水平、城市水平和环境条件对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有重大影响。严格的生态环境发展规划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经验来看,生态环境的发展对产业集聚有很好的正向作用。
二、安徽省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
衡量产业集聚的指标有很多,其中区位熵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通过对《安徽省统计年鉴》及相关统计数据的梳理,计算出2017年安徽省产业集聚的区位熵水平,其中第二产业集聚的区位熵为1.253,第三产业集聚的区位熵为0.786,显示出较高的产业集聚水平和相对集中的布局。服务业的集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分散的特点。此外,从地理角度可以看出,皖南与江淮之间的产业集聚程度明显高于皖北,存在典型的集聚程度不均衡现象。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产业集聚程度都很高。安徽省的产业集聚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第二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好于第三产业,但两个产业的产业集聚水平都有待提高。
根据2017年安徽统计年鉴,可知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2017年全年能源消费13051.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8%。用电量增长7.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3%。淮河安徽段水质以ⅲ类为主,总体水质较高,主要支流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长江安徽段以ⅱ类水质为主,总体水质较高;主要支流水质总体良好。巢湖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环湖9条主要支流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新疆的干支流水质优良。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5.5%。全省有87个环境监测站。全省16个省辖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6.7%,比上年下降7.6个百分点;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省PM10年均浓度88微克/立方米,圆满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一阶段任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0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66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56.9千公顷。年末森林面积3958.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6145.1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2186.6万立方米。看到安徽省的生态状况越来越好,也发现一些问题。安徽省水污染问题依然较多,酸雨污染形势加重,大气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排污偷排。
三、启蒙建议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上下游产业的空间集聚,形成固定的产业链,实现经济发展。同时,产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这不仅体现在生产效率的提高上,还体现在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上。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产业集聚的过程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不可逆的。在制定产业集聚政策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加强保护。反之,则可能出现生态环境破坏、资源严重短缺、威胁人类健康等严重后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是治本之策,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了保证产业集聚乃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长期协调,在生态环境优先的理念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可,汪东芳.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14(6):70-82.
[2]李勇刚,张鹏.产业集聚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7-106.
[3] 李照星,李永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实证分析——以大连市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6(3).
[4]杨仁发.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J].经济管理,2015(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