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国际贸易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捕捉价值链突破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7-03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在俘获价值链下,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严重制约了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本文从捕获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企业低端锁定的原因,并寻求捕获价值链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捕捉价值链;外包企业;价值链的突破
 
20世纪后期以来,借助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所谓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在价值链中将原本由自己提供的基础性、共性、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后,外包给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完成,使企业通过重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来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经济活动。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全球财富1000强企业中有95%以上制定了服务外包战略,预计到201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以上。
目前,中国正处于发展外包服务业的机遇期,面临外包服务业的两个“有利”机遇:一是世界外包服务向中国转移。IDC的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43.15亿美元,预计2010年中国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91.52亿美元,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9.9%;第二,政府大力鼓励和积极支持国际外包服务。良好的市场前景使中国的外包服务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06年,商务部会同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服务外包1000工程”,标志着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商务部,批准北京、天津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深入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面对这一难得的机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各种制约因素,总体水平仍处于外包价值链的低端,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我国服务外包企业面临的困难也在逐步加大。这种低端锁定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捕获价值链的转型和突破路径,是关系到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的重要问题。
首先,捕捉价值链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Gereffi(2000)提出了全球价值链(GVC)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包括R&D-设计-生产-营销和分销-为最终用户服务等)。)在产品从概念设计和使用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Humphrey和Schmitz(2004)提出了GVC的四种治理形式:市场导向型、平衡网络型、俘获网络型和层级型。其中,捕获网络价值链治理模式是指在GVC条件下,发达国家的大买家或跨国企业是价值链中的主导者,并设计包括技术、质量、交付、库存和价格在内的各种参数作为技术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本地企业或网络作为合同工参与其价值链体系。
专属价值链(Captive Value Chains—CVC)是指落后国家的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国际买家或跨国公司的封锁和控制下,局限于低附加值、低利润的低端生产环节的现象。Gereffi和Humphrey认为,在捕获价值链中,小供应商依赖大买家,他们面临巨大的转换成本。价值链由领先企业监控。Schmitz(2004)认为借助全球价值链的代工体系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起飞或低端阶段的工业化进程,但在高端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俘获”现象。刘志彪和杰森(2007)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体系下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的俘获原因,认为俘获网络源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力量和国际大买家的市场力量。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价值链主要包括三部分——上游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平台软件,中间是子模块和独立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下游是高级应用软件、通用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中的软件开发。根据“微笑曲线”的概念,从软件产品的内部价值链来看,软件编程、测试、运维阶段价值低,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取代,是整个价值链利润最低的环节,而前端客户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环节的价值含量和技术要求更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大多控制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和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而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和低附加值环节,在进行应用开发、测试和安全检查时,价值链中的“俘获”现象极其明显。
二、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原因
从发达国家来看,捕获价值链的形成无疑是最有利于维持其利益分配的。外国公司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独立的R&D和在全球价值链关键节点的技术垄断能力,迫使以低成本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屈从于捕获价值链形成既成事实。
从我们自身的情况来看,我们外包企业承接的项目大多停留在低端层面,尤其是低端子模块的软件加工,在全球外包价值链中被锁定在低端。笔者试从两个方面来看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被国外跨国公司“俘虏”的原因:
企业一级
首先,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创新资源分散。对于服务外包企业来说,规模与品牌和接单能力密切相关。目前日本五大外包公司占国内外包行业的51%以上;美国最大的服务外包公司IBM,员工20万,营业额600亿美元;印度最大的服务外包公司InfoSys的营业额为70亿美元。国内服务外包企业虽然很多,但一般都是中小企业,规模只有3000-6000人。由于规模较小,企业接到的订单多为不固定发展方向的小订单,且总是要面对不同的开发风格、行业特点、开发环境等要求,很难形成固定的开发模式来降低成本。规模小直接导致质量低,很少有中国企业能够通过购买标准化的测试环境和开发环境来形成成熟的开发模式;规模小还体现在行业整合程度上。目前中国外包企业之间几乎没有合作,使得本就有限的资源(市场、人力资源等。)比较分散。创新资源的分散增加了中小企业对跨国公司技术支持的依赖,这也是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成为俘获供应商的重要原因。
其次,人才匮乏。软件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根据麦肯锡对中国14个城市75家软件和IT服务企业的调查,在影响中国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障碍中,缺乏适用人才占48%。从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看,企业注重高端人才的质量,中低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虽然中国拥有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在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服务外包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我国软件人才处于中间大两头小的不合理局面:高层次软件人才和低层次软件人才缺乏,市场开发人才也严重缺乏。从主要国际服务外包承接者的需求来看,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适用性很低。人才结构的失衡和高端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无法获得大量适用的服务外包人才来推动企业的快速成长。
第三,外包企业市场开发能力低。中国外包企业严重缺乏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缺乏欧美市场开拓经验和人才,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即使是日本外包,由于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也只能接日本集成商的订单,这就使得日本外包主要集中在最底层的代码工作上。此外,沟通能力是阻碍市场开拓能力的主要原因。沟通能力差导致对客户需求的误解(同时也增加了成本,降低了质量)。另外,口碑、规模、软件管理能力、成功案例等。是阻碍中国外包企业市场开拓能力的内在原因。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直接导致企业无法扩大规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服务外包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大多数软件企业软件开发的过程管理和软件工程化程度较低,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软件产业与相关传统产业结合不够,产品结构有待增加。
(B)工业水平
首先,政策和法律不完善。信息技术外包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策。比如电子政务和金融业的发展,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很多决策都受到政策的制约。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没有采用外包。此外,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不健全,对信息技术外包尤其是信息技术外包合伙企业的法律保护仍有欠缺。
然后,公共服务机构缺位。目前国内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机构很多,但没有专门针对外包企业的公共服务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外包企业之间的沟通多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进行,效率低下,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最后,行业标准尚未形成。与大规模产品制造一样,大规模软件开发也需要企业间通用的标准和规范。目前所有组织执行的都是一些零散的没有整理出来的规则或者章程,外包企业有自己的规范和标准。发展中行业标准的缺失进一步制约了我国软件外包产业走出去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外包的发展。
三、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捕捉价值链突破的路径选择
(1)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中国本土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任重道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加快产业发展、突破捕捉价值链的紧迫任务和战略选择。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其他各界共同努力,形成以品牌、联盟、协会、标准、平台为核心的发展新模式,实现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通过产业联盟,对内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企业合作和产业联合。通过协会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开展国内外两条战线的工作;通过标准制定国家服务交付、人才、数据安全等行业规范,促进有序服务和竞争;通过技术支撑平台,整合示范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发挥区域特色,形成合力。主要向外包企业提供低成本或免费的有价值的公共服务:共性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培训服务、投融资咨询服务、行业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服务等。
(2)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不断改善人才结构。
针对我国软件人才中间大两头小的不合理状况,应调整人才培养政策,坚持大规模培养、实践性培养、国际化培养、复合型培养的培养思路,建立强调人才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人才具有优秀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强调业务型和技术型人才相结合、要求人才具有跨专业知识结构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增加高端人才的质量储备和低层次人才的数量储备,彻底改变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结构失衡和高端人才缺乏的状况,提高人力资源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适用性,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快速成长。
(3)不断提高吸收能力,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
对于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而言,捕捉价值链突破的动力机制和能力培育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会跃升到外包价值链的高端,成为能力更强的供应商,其他企业则会面临成长瓶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应努力构建自主创新的支撑体系,这需要企业的外部支撑条件和内部动力:外部支撑条件强调市场需求、资金安排和国家技术基础设施;内部动机主要强调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这是知识获取的重要前提,也是企业具备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长远发展应不断提高吸收能力,在外包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技术,从模仿到创新,从发明到创新,突破捕获价值链,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外包体系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7(5):39-47.
[2]李美娟.中国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0(1):76-79.
[3]康灿华,阮飞.知识溢出效应及我国软件外包企业价值链提升路径[J].商场现代化,2007(10):55-57
[4]徐建伟,葛岳静等. 优势、创新与俘获型价值链突破—以爱尔兰、印度软件产业发展为例[J]. 经济地理,2010(2):193-199
[5]Gereffi G,Humphrey J,Sturgeon T.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5(12):7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