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资讯聚焦
国外关于现代商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英文中“战略”一词——“Strategy”来源于希腊语的“Stratagia”,它是一个军事用语,含义是“为摧毁敌人对资源的有效使用而加以规划”;《韦氏新国际英语大辞典》将“战略”定义为“军事指挥官克敌制胜的科学与艺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称“战略是在战争中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但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战略”一词也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欧美国家,美国学者纽曼和摩根斯顿最先在商业领域中提出战略的概念:“一个企业根据其所处的情形而选择的一系列行动。”在1965年安索夫发表的“企业战略论”以后,“企业战略”一词正式出现并得到广大应用。[2]

企业战略思维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战略管理流派,以塞兹尼克(Selznick)和安德鲁斯(Andrews)为代表的设计学派崇尚的是设计战略制定的模型以寻求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匹配。代表作品是塞兹尼克(Selznick1957)的《经营中的领导能力》和钱德勒(A.D.Chandler1962)的《战略与结构》,该学派重点强调对内外环境的评价,也就是最为著名的研究战略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它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的综合分析方法。即将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内部条件的优势(S)与劣势(W)进行研究分析,作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定位学派起源于经济学,它将战略的形成看作一个分析的过程。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80)的《竞争战略》一书使定位学派迅速席卷了整个战略管理领域。他还提出了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五种竞争力量”以及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Generieeompetitive Strategy)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3];学习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应急的过程。主要研究成果有:林德布罗姆(Lindblom1959)的《“蒙混过关”的科学》、魁因(Quinn1980)的《应变战略:逻辑渐进主义》、马奇(1963)的《公司行为理论》和彼得·圣吉(1990)的《第五项修炼》;以瑞典学者RhenmanNormann为代表的文化学派将战略形成过程根植于社会文化力量,关注文化在保持战略稳定性方面的作用。其核心思想就是把战略形成看作一个集体思维的过程;环境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反应过程。该学派提出“偶然性理论”,系统的介绍了环境的独特方面与组织的特别属性间的联系。

现代商业态的演进是现代商业发展过程的标志,国外学者对现代商业态的概念、生成过程和基本形式进行了大量系统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现代商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业态”这个词最早出自于日本,日本学者安士敏认为:“业态是营业的形态,它是形态和效能的统一。”日本学者林周二在1962年出版的《零售革命》中对现代商业态进行科学的定义,重点分析了现代商业态变迁的根本原因以及现代商业态生成的规律。美国学者罗伯特·卢斯在1982年出版的《零售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归纳总结了五种现代商业态演变规律的理论,分别为:轮转说、综合化与专业化循环说、进化说、辩证过程说和生命周期说。其中轮转说认为零售商用“低成本、低价格”的方式获得竞争优势后,逐渐采取“高费用、高价格”的方式,之后又重复新一轮的演变过程。综合化与专业化循环说认为现代商业态是一个“综合化”和“专业化”之间循环演变的过程。进化说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认为现代商业是按照“适者生存”的规律发展。辩证过程说借鉴了哲学家黑格尔的“正、反、合”辩证理论。生命周期说认为现代商业态的发展是按照创新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这四个阶段来发展和灭亡的。以西方学者瓦蒂南比拉奇(G.H.wadinmabiaratchi)为代表的环境理论认为:零售组织的变化是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商业态是近期环境的函数,而现代商业的经营方法与技术则是周围环境的函数”等命题。

 

Ansoff 1957) 年在《多元化战略》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多元化经营战略。Penrose 认为:多元化是企业在保留原有产品的同时从事新产品生产,新旧产品在生产或销售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还指出一个企业可以进入多个经营领域,但新的经营领域距原有的特长领域越远,企业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多。Runyan and Droge2008)归纳了零售领域的战略研究、结构研究和员工研究等六个研究方向,并发现现代商业战略研究仍是零售研究的主流。Michael Levy and Barton·A·Weitz2000)认为:建立现代商业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取决于5个因素:店铺选址、顾客忠诚、分销及供应商关系、信息管理系统、低成本经营。Schein1999)指出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组织中最有权力和最恒定的操作力。BulluShemrman(1995)Kolvereid  Bullvag(1996)MinerSmihthBraeker(1994)Mok Tillaart(1990)对管理者成长动机与公司后续增长关系的研究,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Charnan and Tichy(2005)认为公司成长是由领导者激发的一种心理状态,其实际增长和管理者对成长的追求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Mario J. Miranda2003)在Australian Retailers need to Engage with Private Labels to Aehieve Competitive Differenee中认为:顾客的高满意度要来源于自有品牌商品的质量保证。LazearRosen(1981)首次提出锦标赛理论,认为加大薪酬差距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4]其后Rosen(1986) [5]Brianetal(1993) [6] Eriksson(1999) [7]等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