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经观察
以花样“夜”态为翼,翱翔夏日消费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5-07-11 点击: 277 发布:《现代商业》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夜间消费市场逐渐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夏日作为夜间消费的黄金时期,其夜间经济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夏日夜晚,气温相对凉爽,人们更愿意走出家门,参与各种消费活动。从传统的夜市小吃、购物消费,到新兴的夜游、夜娱等多元化消费业态,花样 “夜” 态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夜间消费市场的繁荣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经济层面来看,夜间经济能够有效延长消费时间,拓展消费空间,促进消费升级,拉动内需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 60% 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已超过 50 万亿元 ,这充分说明了夜间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此外,夜间经济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从社会层面来看,花样 “夜” 态丰富了人们的夜间生活,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同时,夜间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例如,一些城市通过打造具有特色的夜间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花样 “夜” 态与夏日消费的理论剖析

 

夜经济,通常是指发生在当日下午 6 点到次日凌晨 6 点,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第三产业,如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 。它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活力系数的风向标。夜经济的繁荣,不仅能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各种设施利用率,增加就业机会,还能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例如,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 100 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 50%,重庆 2/3 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 55% 来源于夜间经济。

花样 “夜” 态则是在夜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夜间消费形式的多样性、创新性和个性化。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夜市、餐饮等业态,而是融合了科技、文化、艺术等多种元素,打造出如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比如,陕西西安市大唐不夜城新增的 “盛唐幻夜” 全息投影秀,以科技再现《霓裳羽衣舞》,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大唐文化的魅力;浙江杭州市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将游戏与前沿科技结合,为玩家带来全新的夜间消费体验。

夏日消费是指在夏季这一特定时间段内发生的各类消费行为。由于夏季气温较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偏好会发生一定变化,消费领域也更加广泛,除了日常的购物、餐饮消费外,还包括避暑旅游、水上娱乐、清凉用品购买等。像进入夏季以来,随着气温升高,室内运动、冷饮销量大幅增长,防晒、凉感用品持续热销,这些都是夏日消费的典型表现。

 

夜间经济理论认为,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延伸,它通过延长消费时间,拓展消费空间,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夜间经济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餐饮、零售、旅游、文化娱乐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城市的经济活力。以北京簋街为例,这里汇聚了众多餐饮商家,夜间食客云集,不仅带动了餐饮行业的繁荣,还促进了周边住宿、零售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夜间消费的集聚区。

消费行为理论指出,消费者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需求、偏好、收入水平、消费环境等。在夏日夜间消费中,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他们不仅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消费者在选择夜间消费场所时,会考虑场所的环境氛围、服务质量、文化内涵等因素。例如,一些年轻人喜欢在具有特色文化氛围的酒吧、咖啡馆消费,他们享受的不仅仅是饮品和美食,更是独特的文化体验。

这些理论为花样 “夜” 态促进夏日消费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夜间经济理论指导我们如何通过创新夜间消费业态,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来推动夏日夜间经济的发展;消费行为理论则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消费者在夏日夜间的需求和偏好,从而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刺激消费增长。

 

花样 “夜” 态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消费选择,满足了消费者在夏日夜间不同层次的需求。在炎热的夏日,人们希望在夜晚能够找到凉爽、舒适且有趣的消费方式。花样 “夜” 态中的夜游项目,如灯光秀、游船夜游等,让消费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享受夜晚的清凉;夜娱项目,如脱口秀、音乐节等,为消费者提供了娱乐放松的场所;夜食项目,各种特色小吃、夜宵,满足了消费者的味蕾。这些丰富的消费业态,满足了消费者休闲、娱乐、社交、美食等多种需求,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花样 “夜” 态通过打造独特的消费场景,拓展了夏日消费的空间。传统的夏日消费场景主要集中在商场、超市等室内场所,而花样 “夜” 态将消费场景延伸到了户外、公园、景区等。例如,一些城市在公园举办夜间集市,将文创产品、手工艺品、美食等集中展示销售,既利用了公园的空间资源,又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景区推出的夜游项目,如西安大唐不夜城、杭州西湖的夜间游船等,让游客在夜晚能够领略到与白天不同的景色,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消费,拓展了旅游消费的空间。

花样 “夜” 态还通过创新消费模式,激发了夏日消费的活力。随着科技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模式在夜间消费中日益普及。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平台预订夜间演出门票、购买特色商品,到线下进行体验和消费。一些商家还推出了夜间直播带货、线上团购等活动,吸引消费者参与。这种创新的消费模式,不仅提高了消费的便利性,还增加了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进一步激发了夏日消费的活力。

 

花样 “夜” 态的多元呈现形式

 

光影科技在夜游项目中的应用,为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极大地提升了夜游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以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全息投影秀为例,该秀运用先进的全息投影技术,将《霓裳羽衣舞》等盛唐文化元素生动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巨大的全息影像在古城墙和仿唐建筑上徐徐展开,舞者们身姿婀娜,衣袂飘飘,仿佛穿越时空,将游客带入了繁华的大唐盛世 。这种沉浸式的光影体验,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也为大唐不夜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的增长。据统计,大唐不夜城在推出全息投影秀后,夜间游客流量增长了 30% 以上,相关消费收入也实现了显著提升。

再如重庆洪崖洞,通过灯光设计和投影技术,将巴渝传统建筑特色 “吊脚楼” 与现代光影艺术相结合,打造出了如梦如幻的夜景。夜晚的洪崖洞,灯光璀璨,层层叠叠的建筑在光影的映照下宛如宫崎骏动画中的 “千与千寻” 世界,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会在周边品尝美食、购买特色纪念品,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夜间消费的发展。

 

智能交互技术的应用,让游客在夜间消费中不再仅仅是被动的观赏者,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与场景进行互动,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该街区,智能交互技术无处不在,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参与街区的互动游戏,完成任务后还能获得相应的奖励,这些奖励可以在街区内的商家进行消费抵扣。街区内的一些店铺还配备了智能试衣镜、智能导购机器人等设备,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消费者站在智能试衣镜前,只需轻轻点击屏幕,就能快速试穿各种款式的服装,无需一件一件地更换,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智能导购机器人则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为其推荐合适的商品,并提供详细的产品介绍和购买建议

这些智能交互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也提升了消费体验,促进了消费转化。据调查,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在引入智能交互技术后,消费者的停留时间平均延长了 20 分钟以上,消费转化率提高了 15% 左右。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夜间消费场景打造的重要资源。湘西凤凰古城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苗族文化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与苗族文化相关的夜间消费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在凤凰古城,游客可以看到许多主营苗族特色服装旅拍的小店,这些小店提供各种款式的苗族传统服饰,游客可以穿上苗族盛装,在古城的青石板路、吊脚楼、沱江等标志性景点拍照留念,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据统计,凤凰古城内的旅拍店数量已超过 500 家,每年接待的旅拍游客超过 100 万人次,旅拍收入达到 5 亿多元 。

凤凰古城还推出了 “湘见・沱江” 沉浸式游船夜游项目。该项目以苗族文化为脉络,融合真人实拍、电影视听、水雾投影等多种声光影技术,为游客呈现了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游客乘坐游船,沿着沱江缓缓前行,沿途可以欣赏到苗族的传统舞蹈、歌曲表演,以及根据苗族传说故事改编的光影秀。通过这些表演和展示,游客深入了解了苗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增强了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欣赏演出的同时,游客还会购买一些苗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美食等,带动了当地夜间消费的增长。

 

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通过活化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可以为夜间消费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河南、甘肃等地的博物馆推出的夜游项目,就是对历史文化活化利用的成功实践。这些博物馆在夜间开放,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展览和活动,如河南博物院的 “古乐华章” 音乐会,将古代乐器与现代音乐表演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古代音乐文化的魅力;甘肃省博物馆的 “飞天探秘” 夜游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敦煌文化中飞天的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 。

这些博物馆夜游项目,不仅丰富了夜间文化消费的内容,也让历史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激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据统计,河南、甘肃等地博物馆在推出夜游项目后,夜间参观人数大幅增加,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夜间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体育赛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将体育与夜游相结合,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同时也能带动夜游经济的发展。江苏的 “苏超” 联赛与夜游的结合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苏超” 联赛调整开球时间,将部分比赛安排在夜间进行,借夜色点燃城市活力。在比赛期间,各比赛城市的体育场馆周边形成了热闹的夜间消费集聚区,球迷们在观看比赛前后,会在周边的餐厅、酒吧、小吃摊等地消费,品尝美食、畅饮啤酒,为球队加油助威 。

南京市顺势推出 “足球 + 秦淮夜游” 联票,将足球赛事与秦淮夜游这两个热门的夜间消费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球迷们在看完足球比赛后,可以乘坐游船游览秦淮河,欣赏两岸的灯光夜景,感受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跨界融合的模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实现了体育赛事与夜游经济的互利共赢。据统计,南京市推出 “足球 + 秦淮夜游” 联票后,夜游订单增长了 20% 以上,带动了相关消费的显著增长。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是创新夜游模式、拉动消费的重要途径。上海的 “豫园・夏日奇幻夜” 就是一个商业与文化融合的成功范例。该活动以豫园为载体,通过国创动画视听秀、文化市集、主题展览等形式,探索 “IP + 场景 + 跨界” 融合的有机新玩法。在活动期间,豫园被打造成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化空间,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彩的国创动画视听秀,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与融合;还可以在文化市集上购买各种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手工艺品,品尝各地的美食小吃;参观主题展览,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

这种商业与文化融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豫园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消费选择,拉动了消费增长。据统计,“豫园・夏日奇幻夜” 活动期间,豫园的客流量同比增长了 30% 以上,商业销售额实现了显著提升。

 

花样 “夜” 态对夏日消费的强劲拉动效应

 

夏日夜间消费规模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7 1 日至 10 日,国内旅游消费订单相较 2019 年同期翻倍增长,立夏以来堂食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代表的生活服务品类在 “晚七点” 迎来全天消费最高峰,夜间消费规模同比增长 163% 。在北京市,6 1 日至 8 15 日,北京市夜间抖音消费订单量(18 点至次日 6 点)同比增 216%,销售额同比增长 198%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夏日夜间消费市场活力十足,规模不断扩大。

花样 “夜” 态对消费规模扩张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影响。从直接影响来看,花样 “夜” 态中的各种新兴消费业态和项目,如夜游、夜娱、夜秀等,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参与,直接带动了相关消费的增长。以西安大唐不夜城为例,其全息投影秀、夜游活动等吸引了众多游客,游客在观赏演出和游览过程中,会购买门票、特色小吃、纪念品等,直接增加了消费支出。据统计,大唐不夜城在推出相关夜游项目后,夜间游客流量增长了 30% 以上,相关消费收入也实现了显著提升 。

花样 “夜” 态还通过营造良好的夜间消费氛围,吸引更多消费者外出消费,从而间接扩大了消费规模。当城市中出现丰富多彩的夜间消费场景时,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被激发,不仅会增加在夜间的消费频次,还可能会带动其他时间段的消费。例如,一些消费者在体验了夜间的文化活动后,可能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在白天也会参与更多与文化相关的消费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购买文化书籍等。

 

花样 “夜” 态引导夏日消费从传统商品消费向文化、体验型消费转变,促进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消费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文化内涵的追求。花样 “夜” 态中的各种文化沉浸和体验式消费项目,正好满足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

在上海博物馆的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中,暑期夜场开放后,18 - 35 岁的年轻观众占比从 42% 大幅提升至 68%,周边文创店的销售额更是如火箭般蹿升,增长了 3 倍之多 。这表明,消费者在欣赏展览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文化知识的熏陶,还通过购买文创产品等方式,实现了从传统商品消费向文化消费的转变。在洛阳古墓博物馆的 “博物馆奇妙夜” 活动中,游客手持 “探墓牒”,在北宋砖雕墓内,借助 AR 技术,亲眼见证千年前的市井生活在斗拱结构的穹顶下鲜活重现,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深入了解了历史文化 。在体验过程中,游客还会参与任务卡挑战、解密等活动,成功后可兑换文创伴手礼,这一系列消费行为都体现了文化、体验型消费的增长。

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还体现在消费层次的提升上。花样 “夜” 态中的高端夜游项目、精品文化演出等,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消费的需求,推动了消费层次的提升。例如,一些景区推出的豪华游船夜游项目,配备了专业的导游讲解、精致的餐饮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夜游体验,吸引了众多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 。这些高端夜游项目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消费市场的供给,也提升了整个消费市场的层次。

 

花样 “夜” 态在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从而全面提升了消费体验。通过打造独特的消费场景和文化氛围,花样 “夜” 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情感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智能交互技术的应用让游客在夜间消费中获得了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体验。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参与街区的互动游戏,与场景进行互动,增强了参与感和互动性 。这种互动式的消费体验,让游客感受到了乐趣和新鲜感,满足了他们对于新奇体验的情感需求。

在湘西凤凰古城,游客身着苗族特色服装打卡拍照,体验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满足了他们对于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 。许多消费者在评价中表示,穿上苗族服装拍照留念,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苗族文化,也让他们在旅行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花样 “夜” 态还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消费体验。一些夜游项目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消费者,推出了定制化的服务和产品。例如,针对亲子家庭推出亲子夜游套餐,包含亲子互动游戏、儿童专属的文化体验活动等;针对情侣推出浪漫夜游套餐,设置了情侣专属的观景区域、特色餐饮等 。这些个性化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了被关注和重视,提高了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花样 “夜” 态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各地花样 “夜” 态项目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许多城市的夜游项目往往以灯光秀、美食街、购物夜市等为主,缺乏独特的创意和差异化的定位。以灯光秀为例,不少地方的灯光秀形式和内容相似,都是通过灯光的变幻展示一些常见的图案和场景,缺乏与当地文化特色的深度融合 。美食街也大多以常见的小吃、烧烤为主,没有突出当地的特色美食和饮食文化。这种同质化的项目难以吸引消费者的长期关注和重复消费,降低了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质化竞争还导致市场资源的浪费。大量相似的项目投入建设和运营,需要占用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但由于缺乏独特性,无法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例如,一些地方为了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盲目建设大型夜市,但由于缺乏特色和吸引力,开业后客流量不足,导致许多店铺经营困难,最终不得不关闭,造成了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同质化竞争还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动力。在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往往会采取降价等竞争手段,导致利润下降,难以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中,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夜间交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等配套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花样 “夜” 态与夏日消费的发展。在夜间交通方面,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在夜间的运营时间较短、班次较少,无法满足消费者夜间出行的需求。一些夜间消费集聚区周边缺乏便捷的公共交通站点,消费者前往这些地方消费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交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夜间出行意愿 。停车设施也存在不足,夜间消费场所周边停车位紧张,停车难问题突出,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公共卫生方面,部分夜间消费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不佳,垃圾清理不及时,异味较大,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环境和心情。一些夜市、小吃街等地,由于人流量大,产生的垃圾较多,但相关部门和商家没有及时进行清理和处理,导致环境脏乱差,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也容易引发卫生安全问题 。安全保障方面,夜间消费场所的治安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地方的夜间消费集聚区缺乏足够的安保人员和监控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消费者在这些地方消费时可能会感到不安,影响了他们的消费意愿。

 

部分花样 “夜” 态项目存在重形式轻文化内涵的问题。一些项目过于注重灯光、舞台等硬件设施的打造,追求视觉上的震撼效果,而忽视了对当地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展示。例如,一些夜游项目虽然灯光璀璨、场面宏大,但缺乏对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呈现,消费者在欣赏过程中无法获得深层次的文化体验,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重形式轻文化内涵的做法,使得项目缺乏灵魂和生命力,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还导致项目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当今消费升级的时代,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消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体验。如果花样 “夜” 态项目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文化的需求,就难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参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项目,如西安大唐不夜城、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夜游项目等,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生动展示,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夜间消费的热门目的地 。因此,挖掘文化内涵是提升花样 “夜” 态项目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推动花样 “夜” 态持续点燃夏日消费的策略

 

各地应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资源等,将其融入花样 “夜” 态项目中,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夜间消费场景。湘西凤凰古城充分利用苗族文化资源,开展苗族特色服装旅拍、“湘见・沱江” 沉浸式游船夜游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体验苗族文化,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其他地区也可借鉴这一模式,如云南丽江可结合纳西族文化,推出纳西古乐表演、东巴文化体验等夜间项目;四川成都可围绕川菜文化、茶馆文化,打造美食夜市、夜间茶馆等消费场景,以独特的地方特色吸引消费者。

鼓励企业加大在光影科技、智能交互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将新技术应用于花样 “夜” 态项目中,提升项目的科技含量和趣味性。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全息投影秀运用先进的全息投影技术,将盛唐文化元素生动呈现,为游客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未来,应进一步推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在夜游项目中的应用,如开发基于 VR 技术的沉浸式夜游体验产品,让游客通过佩戴 VR 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场景;利用 AI 技术实现智能导览、个性化推荐等功能,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

 

政府应加大对夜间公共交通的投入,延长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营时间,增加夜间班次,优化线路布局,确保消费者能够便捷地到达夜间消费场所。上海在夜生活节期间推出 “夜上海公交专线”,串联重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的夜间出行方式。同时,加强夜间消费场所周边的停车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停车位,采用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解决停车难问题。

加强对夜间消费场所的卫生管理,增加垃圾清理频次,合理设置垃圾桶,保持环境整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夜市、小吃街等场所餐饮商家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加大对夜间消费场所的安保投入,增加安保人员数量,加强巡逻力度,安装监控设备,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花样 “夜” 态项目中。河南博物院的 “古乐华章” 音乐会将古代乐器与现代音乐表演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古代音乐文化的魅力。各地可根据自身文化特色,开展类似的文化活动,如陕西可举办秦腔表演、兵马俑文化展览等夜间文化活动,让消费者在夜间消费中领略深厚的文化底蕴。

围绕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 IP,通过 IP 授权、衍生品开发等方式,实现文化价值的转化和增值。上海豫园的 “豫园・夏日奇幻夜” 以豫园为载体,打造了国创动画视听秀、文化市集等活动,探索 “IP + 场景 + 跨界” 融合的有机新玩法,提升了豫园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其他地区也可打造类似的文化 IP,如杭州围绕西湖文化,打造 “西湖夜韵” 文化 IP,开发相关的夜游项目、文创产品等,推动文化与消费的深度融合。

 

 

 

 


上一篇:解锁现代商业投稿密码:策略、技巧与实践洞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