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会研究
内部控制有效性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08-0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事业单位政策法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只有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实施内部控制,才能确保国家财产的完整和安全。本文简要论述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希望能为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法治建设的日益健全,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事业单位经营风险的日益增加,事业单位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安全,防范各种风险,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本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一)单位内部控制的含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了实现一定的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措施,遵循一定的程序,对自身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行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反复循环、不断优化的过程[1]。
(二)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流程
事业单位进行多方面的内部控制,包括资金筹集、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采购与支付、成本与费用、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新会计制度下,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新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保证各项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是事业单位合法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特别是成本控制,可以使事业单位职能部门和岗位分工明确,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证各项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二)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
事业单位有大量的设备和材料,一般价值较高,共同形成固定资产和存货。事业单位如果不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很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不善,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确保资产完整,实现良性经营和发展。
(三)帮助机构防范金融风险。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中心,也是防范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评估风险可以有效控制管理的薄弱环节,将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还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财、产、销的密切配合,依靠会计工作、会计信息来指导、规范和控制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防范财务风险,保证事业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
(四)有助于为财务管理审计打好基础。
审计监督的基础是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那么,只有在内控制度健全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缺乏重视。
在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事业单位更重视生产经营,而不太重视内部管理。有些机构甚至只是简单地把内部控制当作财务管理中的一件小事,而没有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去思考。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的会计管理制度,但由于领导和相关人员重视不够,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付诸实施。还有一些机构还没有进行内部审计,即使进行了,也缺乏规范化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此外,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并不注重内部管理的短板,导致其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的隐患。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单位财务部门的每个岗位都要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履行相应的职责,妨碍了他人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现实中,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没有按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要求设置足够的岗位,或者虽然按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置了相应的岗位,但没有严格按照岗位安排人员,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混岗现象十分突出,使得会计事前审核、事中审核、事后监督流于形式。
(三)公共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到位
内部审计机构也是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和效果良好,保证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目前,一些机构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些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由于单位领导不重视或故意干预,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没有相应的权利履行监督职能,或履行职责有诸多困难,达不到监督效果[3]。
(4)内控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个别机构财务管理内控业务的开展并没有配备专门的人才,主要依靠部门内部其他岗位的人员兼职,包括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的人员。这些人员接受一定的培训,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然后完成内部控制工作。但这些人由于兼职、精力有限,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内部控制工作中,缺乏对内部控制深层次原理和机制的研究,导致他们在内部控制业务开展过程中无法准确、高效地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制约了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事业单位更好地执行内部控制战略的有效性
(1)多措并举,增强事业单位领导的内控意识。
就事业单位而言,需要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这也是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单位领导只有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才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制度的真正执行。对于单位领导来说,不仅要对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有清晰的认识,还要对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有清晰的了解。这是因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领导才能通过及时的沟通了解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进一步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构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关键点是确保职能相互分离,明确规定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流程内容、工作权限和限制。所有参与财务的人员都要保证自己的职能不差,从而起到相互制约、共同监督的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内部财务信息进行检查,在复核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制度流程,避免人为因素对复核工作的影响,确保会计复核的质量和效率。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要确保每个员工和每个部门之间没有职能重叠,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职能,避免因职能划分不清而造成的隐患。此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公开服务制度,确保手续完备,并做到层层把关,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在源头上扼杀各种隐患。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机构应结合自身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合作。从明确职能、规范经济活动、制约人事关系等方面,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整体控制体系,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规范高效。此外,事业单位应确保制度的民主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4]。
(三)开展审计,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事业单位要想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就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及相应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全面检查监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内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对内部审计的审计状况和内部控制制度状况进行抽查,促进内部控制的高效开展。此外,公共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外部监督力量的作用。只有内外并举,才能实现对内部控制的全面监督,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的作用。就外部监督而言,需要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等机构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并不断加大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体的全面监督。
(4)提高内控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内部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最新变化,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部分事业单位业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等原因,可能无法有效执行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影响内部控制的开展。因此,机构应经常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提高内控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内控意识。比如可以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邀请专业人士授课等形式,不断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业务岗位,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和知识储备。在对这类岗位进行人员配备时,要严格检查内控业务人员的工作资历和任职资格,确保所有岗位都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5]。
 
综上所述,古人云:“谋城而不谋大局,谋一时而不谋长远。”就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有效性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财务管理的战略规划。虽然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笔者坚信,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序发展,保证事业单位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晓光.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革新路径[J].纳税,2018(03):64-65.
[2]吴雅鑫.浅谈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3):52-54.
[3]王海凤.试论如何加强企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J].经济师,2015(10):121-122.
[4]杨凯,余剑梅.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内部控制规范实施[J].经济视角(下),2011(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