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产业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精准扶贫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0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旅游业的发展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找到新的更广阔的出路。中国旅游业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逐渐进入饱和期,旅游景区发力的方法都是黔驴技穷。现阶段,以旅游景点为核心,向外扩散,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成为社会需求。尤其是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但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落后,居民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各方面的短板使得该地区的旅游资源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必须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依靠本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然后依靠基础设施的力量,反过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最终消除贫困。简要介绍了全域旅游和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指出我国现阶段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推进精准扶贫的必要性。最后,从这个角度对如何推进精准扶贫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全球旅游视角;有针对性的扶贫
一、全域旅游视角和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分析
(一)全球旅游视角
早在2016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就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旅游业的发展不能再像传统方式那样仅仅依靠旅游景点来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景点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在文化宣传上能做出的贡献也非常小。它们不能充分表达这个地区的文化魅力和特色,甚至给游客一种当地文化很苍白的错觉。“全域旅游”就是以旅游景区为核心和支撑,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融合和地方资源的共享,实现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旅游发展。全域旅游视角打破了空间限制,将游客从旅游景点拉向更广阔的世界,既实现了对当地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提升,又进一步满足了游客需求,因为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无法满足游客的深层次感受需求。只有深入居民生活,才能真正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旅游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手段的扶贫政策,做到精准扶贫、精准管理。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11月考察湖南湘西时首次提出的。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和广泛推广,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扶贫工作历史悠久。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底层贫困人口状况不清、政策执行片面、针对性不强、对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没有指导作用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共同富裕,不利于社会公平和进步。旅游精准扶贫更具体一些,针对的是依靠旅游资源发展经济的贫困地区,即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这类贫困地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整体旅游视角在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资源共享
中国传统的旅游发展中心和重点仅限于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创新。按照习惯性思维,人们认为出去旅游就是去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走一趟,感受旅游景点的真实面貌。但是,这种旅游概念正在逐渐被淘汰。越来越多的游客认为传统的旅游方式无疑只是走马观花,对文化的感受是肤浅的。真正的旅游,应该是走进当地人的生活,按照当地人的习俗去实践,让他们对不同的文化有相同的感受。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将绝大部分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旅游景区。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地区的旅游景点确实很出彩,但是这个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还很原始,旅游的辐射效应还没有得到有力的展现。被少数群体占据,资源无法有效分配。另一方面,旅游景点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有很深的落差,当地文化的精髓没有彻底融入旅游景点。全球旅游旨在从整体角度发展旅游业,重点是旅游景点。而一部分精力致力于把旅游业的发展延伸到整个地区,实现旅游景点的扩张。这样游客才会走出旅游景点,深入当地游览。这种旅游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弘扬当地文化,还可以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二)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总的来说,旅游景区的文化产业比较发达,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比较深入。但这种特征更多局限于旅游景区,景区外居民的生活往往不会受到强烈影响。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旅游景点之外的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普通村庄没有太大的区别。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入了瓶颈。全域旅游有效地改善了这种状况:通过旅游景点的延伸和景区的外部,打破了景区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界限和壁垒,使之有机结合,进一步融合,使景区对当地居民的辐射作用更强。资源的共享,资金的流通,与景区的动态交流,可以使当地居民更有效地获得市场经验,面对相应的需求发展相应的产业,实现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传统落后的产业模式,进一步促进。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宏观管理力度
全域旅游是2016年首次提出的,概念的普及和推广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由于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管理的宏观缺失:一是管理组织不够健全。全域旅游的推广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尝试,而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工程,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农业区的发展,城市化中的旧爱储物盒,产业结构的升级,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条件的改变甚至环境的保护等等。各个分支最多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部门之间的协调需要统一的安排和指示,否则就会实现利益的分配和职能的实践。有利益的时候大家都趋之若鹜,有问题的时候却互相推诿。二是相关政策法律不够健全。所有政府部门都依靠法律办事。法律和政策是了解政府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的重要标准和尺度。但是,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解决问题缺乏准确的方法。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贫困地区旅游业要想跨越式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众所周知,由于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差异,贫困地区的发展与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并无不同。但大部分游客的经济水平都有一定的保障,习惯了便利的环境和高档的设施,来到景区必然会被迎面的差异所震撼。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交通通达性,道路是否正常,道路条件是否完备,停车场是否便利,厕所环境条件是否良好。除此之外,除了这些基本的硬条件,住宿条件也要跟上,住宿环境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调整。
(三)旅游商品缺乏特色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区的旅游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雷同等。不同景区的旅游产品大体相似。比如绝大多数的乡村旅游活动,无非就是农家乐,具体来说就是在农家乐里吃住,帮农民做简单的农活。这个初衷很好。可以帮助游客感受地道的乡村生活,同时也可以同情农民的辛苦,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但久而久之,农家乐的初衷逐渐改变,变成了城郊公园、烧烤园、采摘园。另外,景区卖的产品也不吸引人,各种纪念币、明信片、纪念娃娃、木制品等。唯一的区别就是印的LOGO不一样。类似的产品在淘宝等网购平台上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所以对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四)安全服务等领域不够完善。
此外,乡村旅游还存在食品安全等威胁。一些农家乐老板打着“野味”的旗号宰杀未经检疫的家禽。这些菜相对来说可能更正宗,但是没有经过检测,肯定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游客很可能因此发生食物中毒。
 
四、如何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推进旅游精准扶贫?
(一)改善贫困地区的旅游设施
全域旅游的第一步是完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试想一下,无论当地的风土人情多么不同,无论当地的农家乐多么美味,无论当地的文化多么博大精深,游客是一定不会来的,因为汽车进不去,家禽到处乱跑,粪便堆在地上,厕所臭气熏天,垃圾满天飞。所以这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逐一进行。要站在游客的角度想他们需要什么,解决他们的问题,减少后顾之忧,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便利。另一方面,在建设这一地区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注意这一地区的传统风貌。我们不应该拆东墙补西墙,拆东墙补西墙。不仅不能像城市一样健康的建设,反而失去了自己的风格。
(二)不断开发创意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游客的消费水平。所以,目前国内大部分乡村景区的旅游产品都是一样的,一旦哪个景区的旅游产品独树一帜,必然会有波澜。具体来说,不同地区要尽量把自己的特色融入到产品中,在潜移默化中体现自己的创意。就农家乐而言,与其让游客自己去指定区域钓鱼,然后酒店对钓上来的鱼进行加工,不如直接让游客选鱼宰杀。这种农家乐更有趣,对游客更有吸引力。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野味上,比如让游客自己去竹林拨笋,然后餐厅会对新鲜的笋进行加工。这样游客对食材的新鲜度会有更高的信任感,同时也更贴近自然。此行也会加分。此外,还要注意手工艺品的加工。
(三)创新营销方式
在贫困地区开展旅游营销尤为重要。营销的作用就是打开这个区域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区域的光环,这个区域的吸引力就可以更大范围的传播。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贫困地区的知名度自然不够,信息不发达,对外交流也有问题。所以营销需要外力。首先可以聚合众多村庄的特色,突出本区域的优势,积累小的力量,形成强的竞争;其次,政府部门经过审核后,要大力宣传批准的景点,借助官方媒体和社交媒体打开知名度,同时对建设给予更多支持。这种支持包括各种内容,既有资金赞助,也有人才投入。人才是区域发展的长期有效的驱动力。最后,乡村旅游本身应该开发自己的网站和平台,在上面发布旅游信息和相关介绍,让更多的人能够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避免走上歧途。
参考文献
[1]李喜梅.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研究[J].农业资讯,2017(7)
[2]马斌斌,鲁小波.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海棠山乡村旅游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6(2):30-34.
[3] 包玉海.全域视角下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1)

QQ在线编辑

  • 在线咨询
  • 投稿咨询 投稿咨询

投稿咨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