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产业研究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07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内蒙古草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边疆特色。开发草原旅游文化产品,对于传承草原民族历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通过对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的研究,对旅游文化整体发展水平低、宣传力度不够、产品单一、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和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反措施
 
 
一、导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方式。特别是在内蒙古,有着广阔的草原自然资源,类型多样,与蒙古族民俗文化相互依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人们必须欣赏草原文化。2017年,内蒙古全年共接待游客1.16亿人次,同比增长18.77%;旅游总收入达到3440亿元,同比增长26.72%。旅游业已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幸福产业。然而,在草原资源开发的道路上,存在着旅游文化整体发展水平低、宣传力度不够、产品单一、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问题。通过对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的研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和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为我国草原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旅游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丰富的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在旅游产品开发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的协调与合作还不够,如基础设施建设、休闲娱乐项目、网络文化宣传等。,这些都没有突出内蒙古独特的民俗文化。而且以观光为主,没有参与性强的运动休闲项目,没有形成大规模、大范围的能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度假产品[1]。提高草原文化发展的整体性是吸引游客、延长旅游时间的必要途径。
同时,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相比,内蒙古旅游宣传力度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内蒙古地处祖国北方,远离南方其他省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出行选择;另一方面,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游客并不了解内蒙古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只把内蒙古和草原联系在一起。他们提到内蒙古,旅游只会想到草原,游客脑海中只有内蒙古草原的模糊形象。
2.发展理念滞后,旅游产品单一。
在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发展模式还是发展内容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其旅游产品仍以草原观光、歌舞表演、草原饮食、祭敖包、骑马射箭为主,并趋于程序化。游客只知道表面的草原文化,对草原民俗文化的内涵没有深入的接触,激发不了游客的兴趣。很多活动无法延长游客在景点的游玩时间和消费时间,造成游客无法在景点停留的现象。同时,草原是内蒙古的一种普遍性资源,但各地的旅游设施和活动差异较大。如果不深入挖掘草原文化的内涵,内蒙古对游客的吸引力就会降低,游客总会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游览内蒙古的一个草原景区就等于游览了内蒙古所有的景区。而内蒙古草原景区差异性小,也会形成景区之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整个内蒙古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3.景区管理不足,草原生态破坏严重。
所选景点多为旅游目的地的中心区域,需要在严格保护下开发。景区管理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草原旅游经营成本低,加上政府加强草原生态利用的政策引导,近年来草原旅游景点不断增加。但目前草原旅游点多而散,景点规模为①。草原文化旅游以民俗文化为主。牧民是草原的非物质文化,他们与草原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政府很难对他们进行管理。目前,内蒙古草原旅游存在大量的家庭式经营,由牧民独立经营。内蒙古没有统一的住宿餐饮标准,景区购物点少,价格高,降低了游客的兴趣。景区管理的缺失也影响了景区内草原的生态发展。目前,内蒙古景区出现了环境污染,如垃圾污染、地表水污染、人们不文明行为造成的草皮土壤破坏等。一方面,草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修复;另一方面,旅游旺季相对集中,人流的过度增加导致草原景区压力很大。面对日益恶化的草原环境,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保护草原生态平衡,从而实现景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4.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阻碍了旅游客流的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也是影响游客出行的重要因素。而草原景区在这方面的支持明显不足。比如景区的公厕数量少,而且距离很远,给游客的健康和方便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同时,大部分牧民居住地没有统一完善的食宿设施,卫生条件比较差,容易影响旅游体验;由于经济、技术、人员等因素的限制,景区的医疗设施很少。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和急救设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此外,内蒙古的景点地形广阔,道路交通复杂。大部分景区道路等级较低,甚至是草原自然道路,容易让游客在驾车时感到不适。景点的低可达性阻碍了旅游交通的增长。
三、丰富旅游产品的对策
1.协同开发草原文化产品,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在吃、住、行、娱、购等方面进行协同发展,突出内蒙古草原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同时尽量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以游客“进来”和产品“走出去”为原则,加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提升内蒙古整体旅游形象。比如,政府加大旅游宣传投入,制作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草原文化宣传资料,采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开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会,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为地方特色产品拓展渠道,为地方旅游产品开发带来新思路;在景区开展旅游产品展销会,定期举办草原民俗文化开发产品展览,引起广泛关注,为区域旅游吸引更多游客;特别是加大对马术节、狩猎节、那达慕大会等草原民俗节日的宣传力度,激发游客兴趣,扩大草原文化旅游产品知名度。
2.深入挖掘草原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为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紧跟时代和国家创新战略,深入挖掘草原文化产品新模式,为旅游新产品开发注入新的血液。同时,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深入挖掘以蒙古族为核心的民俗文化,营造草原独特的旅游文化氛围至关重要。丰富草原观光内容,根据游客个性化需求,打造多样化的观赏活动,独特的剃发仪式、骑马仪式、结婚仪式、生活礼仪以及渗透草原人行为心理的各种文化,成为游客愿意体验的最直接、最广泛的内容。制作多样化的食物,为游客参与食物制作提供相关设施和原料。由于草原上有许多游牧民族,所以有很多美味的食物,如烤全羊、奶茶、马奶酒等。、手抓肉、羊背、风干牛肉等各种肉制品,以及奶豆腐、奶皮、黄油、白油等奶制品。,具有祛寒、活血、强体健骨等多种治疗功效,带给游客多方面的满足感。让游客参与美食制作,带来新的体验,让游客更多了解草原饮食文化,激发游客兴趣,延长旅游时间;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质服装。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从材料、款式、穿着方式等方面反映了本民族的生活特点。游客在内蒙古,最想了解的就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袍,蒙古袍的款式很多。不同地区的蒙古袍各有特色,如鄂尔多斯蒙古袍、察哈尔蒙古袍、阿拉善蒙古袍等。
3.完善生态管理体系,加强草原环境保护
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在政策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在地方政府管理上,要根据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现状,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完善草原生态管理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文化交流的统一,进一步促进草原环境保护和当地旅游发展;在草原文化旅游的开发中,我们应该着眼长远。草原生态系统本来就脆弱。由于草原景观的均一性,旅游区和生活服务区往往融为一体,占据草原的核心区域,使得旅游开发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发展草原文化旅游是对草原资源的利用。如果利用不当,会对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造成破坏,所以要在开发的同时加以保护。比如在景区划分指定道路、保护区、旅游区;在景区设立警示牌,加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减少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旅游旺季限制景区客流和车辆,缓解草原景区压力。在草原文化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与开发相统一的原则。
基础设施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根本支撑。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和游客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前提。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影响游客的旅游质量,也对游客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公共厕所、小超市、卫生服务部门等必要的基础设施,要数量众多,广泛分散在景区内,让游客很容易找到;设立旅游咨询台和服务中心,加强景区和旅游的管理,为游客提供方便;完善景区道路,适当距离的道路可作为草原自然道路,其余道路可改为适合游客上路旅行的道路,方便游客出行。
人才因素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人作为景区的主体,对景区的发展意义重大。管理者要改变原有的短视做法,真正为游客着想,不能为了利益牺牲生态环境。同时要有创新的理念,深入挖掘草原文化的内涵,为游客提供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基层服务人员要态度端正,积极热情,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接待好每一位游客;对于导游来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深入了解当地的草原民俗文化。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草原文化产品现状的研究,指出虽然丰富的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旅游文化整体发展水平低、宣传力度不够、产品单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如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利用“线上”“线下”等手段宣传草原文化产品,在景区举办旅游产品展销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服装,制作多样化的美食,丰富草原观光的内容;设立旅游咨询台和服务中心,改善景区道路等。,以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和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也为我国草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敏,陈田,钟林生.草原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提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6(01):156-162.
[2]刘洁.内蒙古草原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2):71-72.
[3]刘祝.内蒙古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论坛,2012(06):58-60.
[4]钟林生,牛亚菲,刘家明,陈田.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02):105-110.
[5]刘敏,陈田,钟林生.草原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04):388-390.
[6]杨娇.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2):102-103.
[7]韩巍.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J].前沿,2009(08):105-107.
[8]张国芬,于海静.浅谈内蒙古旅游产品品牌打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