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产业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运动服装产业园向外转移的时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8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加工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的不断转移,运动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运动服装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降低成本是转移的主要动力。其对外转移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业适应国际经济趋势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目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该行业迎来了新的活力。本文通过细化"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用品产业向外转移的政策,结合产业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体育用品产业园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运动服装产业园;一带一路;外部转移;机遇
“一带一路”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1]。主要是建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促进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和政治经济联系,达到双赢的效果;可以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升级,促进多种产业崛起,有效缩小东中西部差距,加速平衡。
一、中国运动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体育政策的引导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运动服装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运动品牌集中度逐渐提高,对功能性产品的需求不同于时尚产品。在品牌布局和渠道布局方面具有优势的运动服装行业有望在行业增长中实现更快的增长。
但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产能过剩以及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全球纺织业和加工贸易产生了新的发展趋势,中国在运动服装行业的突出地位越来越难以显现。
 
 (一)产品缺乏自主品牌和科技含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加工厂。它以传统的生产加工模式或贴牌生产优质微利产品,知名自有品牌较少。国外运动品牌的知名度远超中国。目前国内大部分运动服装企业的主要方向是加工,对产品的自主创造投入很少。国内外服装行业差距大的原因在于运动服装的创新投入少,科技水平低,使得整个运动服装行业落后于国外企业。)
 (二)金融危机的威胁
中国的运动服装出口主要是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大部分服装企业只是依靠普通的生产技术来完成国外订单。受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迫使服装产业逐渐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出口率呈下降趋势。
(三)新的贸易壁垒不断出现
加入WTO给中国的运动服装行业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中国生产运动服装总投资少,价格低,给国外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新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的建立,对企业的传统经营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劳动者的雇佣也有严格的规定,这无疑对中国的体育和服装行业造成了新的障碍和压力。为了顺应新的发展趋势,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不断开发绿色产品,提高生产技术,增加高端设备。
(四)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
当前,国际经济逐步回暖,总体需求不足,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形势处于紧张状态。然而,随着中国通货膨胀现象的出现,各大企业都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更小的发展空间;劳动力总量短缺,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增加,整体利润水平较低。中国运动服装产业出口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而巴基斯坦、越南等劳动力更廉价的周边国家也在发展运动服装产业,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这使得中国处于被动局面,形势非常不乐观。
资料来源:从中经角度,中国运动服装行业数据研究报告
二、中国运动服装产业向外转移的形式
目前,国内运动服装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劳动力资本上升、贸易壁垒、国际竞争压力等问题。为了缓解现状,促进产业更好的发展,我国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提出了产业向外转移,主要形式有:
 (一)出口贸易形式
主要包括雁行发展模式和产品周期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开发新的运动服装产品并投入中国市场。等新产品占领国内市场,再出口,逐步打开国外市场。随着生产技术的普及和竞争对手的不断出现,发达国家为了稳固现有的国际市场,逐渐将产业转移到落后国家进行本地化生产。从产品研究到新技术开发,开始新的产品周期。(二)外国投资的形式1。直接投资
以海外直接建设工业园区的形式,推动国际制造业合作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全球战略布局。工业园区的形态是区域发展的标杆,主要承担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工作。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出口转移的创新形式。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海外运动服装产业园,因地制宜发展园区经济,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和优势产能向海外转移,为国内产业升级腾出空间。
2.间接投资
通过跨国公司将国内优势或边缘产业转移到外部。在控股的前提下,把我们的优势产业和新技术投资到国外。或者根据东道国的优势产业,将相应的边缘产业转移到东道国,从而留住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在该国继续发展。
可见,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境外服装产业园,促进经贸合作,既顺应了“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发展需求,也顺应了国际产业合作的新趋势,是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佳趋势。基于“一带一路”的背景,以工业园区的形式对外转移可以更好地缓解运动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
三、中国“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园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疲软、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环境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成为中国海外园区建设的重要区域。目前,中国海外产业园区正处于据点拓展、大规模建设、多元化合作的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中资企业在海外建设了50多个运动服装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目前海外运动服装产业园的建设,缓解了国内低端运动服装产业过剩,解决了资源短缺、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产业园模式不仅为运动服装产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而且有助于创建贸易和商业网络,可以快速促进中国运动服装产业、资本、技术甚至标准的输出,为东道国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体现各种优势,促进国际制造业合作。
四、中国运动服装产业园发展机遇分析
中国运动服装产业转移的理想目标国家大多集中在东南亚和东欧地区,主要是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比如民营企业Hodo集团有限公司在柬埔寨唯一的国际港口城市西哈努克城建立的服装产业园(涵盖运动服装、休闲服装、针织内衣产业)。根据当地农业人口过剩、劳动强度大、教育质量和工作技能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低的特点,可以获得欧美国家的关税优惠和柬埔寨国家的税收减免。发展低端产业集群和出口加工、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已成为柬埔寨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一)转移国外发展优势
1.政府政策导向
政府通过制定大量优惠政策,帮助海外投资和产业转移,鼓励中国运动服装产业走出去。进入21世纪,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颁布了《外商投资国际产业目录》,规避了贸易壁垒,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对外发展,进而引导运动服装行业走向世界,为企业对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09年,在纺织产业调整方案中,国务院发布了纺织产业振兴新政策,提出纺织产业要抓住发展机遇,扩大销售市场,在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国家投资生产。“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在海外产学研基地和海外工业园区建设中采取绿地投资、合资合作等多元化资本进入形式[2]。
2.有利于民营企业以经贸合作为平台走出去
运动服装行业聚集了大量的民营企业,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的加快,为经营环境高、模式灵活、管理经验丰富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以集团方式进入“一带一路”工业园区,有利于降低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一大批民营企业不断顺应趋势,加快海外市场布局,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实现自身转型发展。
3.降低生产成本,缓解产能过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GDP水平普遍较低,劳动力和土地利用总体较弱。这些国家工业园区的建立,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中国的运动服装产量很大,尤其是纺织机械行业。随着海外投资的不断扩大,中国过剩的纺织服装产能将转移到沿线国家,这些国家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
4.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在“一带一路”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倡导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积极发挥海外投资的重要作用。积极实施并购战略,集中全球各类资源,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可持续升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服装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总体形势良好。
5.推动运动服装产业园的国际化发展
“一带一路”将推动中国运动服装产业园的发展。首先,国内很多生产要素发展空间不大,逐渐转向国外发展国际联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原材料和人力资源充足。其次,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进,各项设施的完善,贸易路线的畅通,贸易效率提高,公众对政策的支持度也提高,创造了和谐的发展环境。运动服装产业园的投资成本会逐渐降低,各种风险会不断降低,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二)对外转移发展的劣势
“一带一路”走的是贸易经济发展之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文化环境作为支撑。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运动服装产业实施产业园区对外转移将面临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挑战[3]。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不平衡,使得产业转移决策更加复杂
“一带一路”横跨欧、非、亚三大洲,触及近60个国家。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一路上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相对落后的新兴国家并存。在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前提下,发掘中国在各国间的相对优势,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对于实现中国过剩产能的转移至关重要。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风险阻碍产业转移
中国运动服装产业园转移的主要目标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一地区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宗教信仰不同等问题,会影响外国直接投资,阻碍比较优势产业转移。
3.海外工业园一次性投资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欠发达国家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经济发展和信用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增加了运动服装企业的投资风险。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建设海外工业园区时,必须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投资和生产进行严格规划,确保海外投资风险最小化。
五、运动服装产业园向外转移的对策建议
1.加强人才培养和风险防控
在政府推动下,建立科研院所、培训机构、企业人才培养合作平台,为海外运动服装产业园建设和外向型发展企业提供专业人才。同时,整合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构建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
2.挖掘比较优势产业促进过剩产能转移
中国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实现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根据这些国家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条件,挖掘这些国家与中国的比较优势,寻找互利共赢的产业,这也将有助于实现中国运动服装产业过剩产能的转移。同时,保持对不同国家宗教信仰、文化精神和风俗习惯的尊重,必须重视和促进中国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为产能合作和产业转移奠定基础。
3.推动运动服装产业技术创新,转变外贸增长结构和方式
对重大技术和核心装备的研发和引进、运动服装品牌的拓展、公共平台的创新建设、质检和物流等给予一定支持。引导具有潜在优势待开发的运动服装产业对外投资,特别是鼓励运动服装企业投资海外园区。补贴企业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项目评估等费用,降低“走出去”投资成本同时,对在海外建立营销网络、组织运动服装产业协调和推广服务的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给予帮助和支持。
4.给予金融支持
将运动服装产业对外转移,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协同的金融支持体系,解决该产业融资难问题,引导银行等机构将运动服装产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改善金融服务,调动民间资本,促进运动服装产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对于复杂的投资环境,政府可以建立投资中亚的风险补偿制度。
 
参考文献
[1]秦玉才,周谷平.“一带一路”读本[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2]夏蒙蒙.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纺织业对外转移研究[D].兰州大学,2015
[3]叶尔肯·吾扎提,张薇,刘志高.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园区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04):35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