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区域经济
基于SWOT分析的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航空物流正成为全球布局高端生产要素的重要因素 规模和增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 重要途径之一是临空经济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运用SWOT分析法对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研究,为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参考。  
关键词:临空经济SWOT分析;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中原经济区
 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 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将有效提升中部地区整体经济实力。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规划和整合中部地区航空物流资源,改善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现状,科学谋求发展机遇,正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郑州紧急解决。  
一、临空经济的概念
 航空物流是以航空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运输方式和相关资源,连接供给主体和运输主体。 需求主体,开展原材料和成品。 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分拣、配送,为客户提供便捷、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航空物流正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生产要素、提升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临空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物质交换的便利程度。 因此,可以说临空经济是以航空物流为基础,结合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以提供高效、优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为特征,参与 国际市场的分工,吸引了航空运输业的高端制造。 它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二、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SWOT分析
 (1)机会分析。  
①航空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全球贸易变化方式在变化,我国出口产品的种类也在变化。 以前是农产品、服装等,现在是电子产品。 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共同发展,产生了对航空物流的巨大需求,为航空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②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2013年,《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国内首个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 经国务院批准,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成为国家战略,迎来快速发展期。  
③郑州、开封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2012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7个省、28个市。 根据在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性,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是:郑州和开封。 郑州和开封同属郑州临空经济试验综合区管辖,这为郑州临空经济试验综合区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有利条件。  
(2) 威胁分析。  
①国内外航空市场竞争激烈。  
虽然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航空业增长最快的“引擎”,但亚洲的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太平洋西海岸的狭长地带,民用 航空市场重叠。  2012年,我国“千万级机场俱乐部”成员有21家,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中西部唯一进入“千万级机场俱乐部”的机场。 国内机场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机场货运量占机场货运总量的53.5%。 可以说,郑州新郑机场既面临着国外机场的强大压力,也面临着国内机场的激烈竞争,航空物流发展空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②航空运输与水陆运输系统的衔接存在一定风险。  
 航线的覆盖率和班次增加了航空物流的货运量,货物到客户的高速便捷运输需要水陆运输系统的大力支持。 以郑州航空物流经济综合试验区为例,《规划》要求“大力发展货车航班,建设区域货车中转中心,打造“门到门”的航空货运。“快速运输体系”,卡车航班采用“一单到底”的运营模式,包车随时派送,凸显成本低、选择多、方便快捷的优势,但增加了 “铁路、公共和飞机”的无缝连接过程。  
 ③其他交通方式发展带来的影响。  
随着货运格局的调整和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四点逐步形成。 世界的格局。 据统计,2012年中国铁路货运量39.04亿吨,2012年中国公路货运量322.13亿吨,2012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97.4亿吨。 由于其承载能力大、铁路运输、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突出优势; 公路运输因机动灵活,建设投资低,适合“门到门”运输,优势突出; 水路运输成本低、运力远、运力大。 在中国物流市场占据主流地位。
空运与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相比,最大的优势是“速度快”,但与京广高铁、郑西安相比 高速公路 近两年铁路的开通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航空物流的发展构成威胁,尤其是列车提速也将争夺部分航空物流市场份额。
(3) 优势分析。
①郑州区位优势明显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河南省省会郑州,地处河南省中部,区位和交通优势得天独厚。 郑州是中国铁路线上唯一形成的“双十字”交汇点。 以新郑机场为中心,1个半小时的航程可覆盖全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 郑州机场地处中国腹地,空域条件较好,主要航线便捷,适合连接东西方。 南北航线开展多式联运,有利于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经济区域,发展航空运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除了便捷的铁路和航空交通,郑州市公路交通优势也十分突出。 它是该国7个主要高速公路枢纽之一。 京珠高速、连霍高速、107、310国道均在此交汇。 目前,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 里程跃升至5800公里,连续第七年居全国第一,实现省内20分钟高速通达县(市)。相对较低的流通成本和时效成本,是最具竞争力的航空货运集散方式。  
 ②郑州新郑机场产业背景较为完备
 根据中国民航总局数据,在2012年航空货运量整体下降的情况下,郑州机场货运量同比增长 逆势47%,高于全国水平。 平均增幅接近 44 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产业转移加速,电子信息、航空运输、生物医药等产业布局在机场周边,初步形成了产业与枢纽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2年,实验区手机产量近7000万部,成为全球最大的iPhone生产基地。  UPS、AirBridge、顺丰速运、国航等知名航空货运公司已在郑州开通航线并设立基地。 国家批准依托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以快件为主要内容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为郑州发展航空物流和电子商务带来了新机遇。  
③郑州新郑机场建设如火如荼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于2012年12月19日开工,截至今年3月15日,临时施工道路已全部完工, 已交付建设用地1500余亩,正在实施第二航站楼、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及配套系统建设。  
 目前,郑州机场已开通全货运航线10条,引进货运航线9条,通航城市19个。 每周全货机班次达到62班,货运目的地可达欧洲、美洲、亚太及国内主要城市。  
 (4) 劣势分析。  
①除区位优势突出外,其他比较优势不突出
中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适合航空运输的高端制造业比重较小; 人均收入低,人均进口产品消费不高。 郑州空港经济试验区远离我国传统国际空运货源的主要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高昂的运输成本限制了其配送能力的发挥。 郑州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尽快找到作为国际航空货运集散地的比较优势。  
 ②郑州机场核心区功能实现需要软硬件支撑
根据郑州机场综合经济试验区规划,核心区主体 是一座356平方公里的航空城,主要发展航空服务。服务支持与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航空租赁等航空产业; 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和教育培训、医疗等城市配套服务。 上述航空产业及配套服务业的建设,必须有上下游产业的硬件支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软件支撑。 目前,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在上下游产业的完整性和科研开发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 需要通过政策吸引投资,以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可持续性; 吸引高端产业落户,培养和引进高技术人才。  
三、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前景
(1)郑州机场硬件升级,枢纽功能更加完善
到2020年,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将拥有9个货位,并开工建设 将开工新建近7万平方米的货运仓库,为货代企业建设二级周转仓库,并专门规划货运专用跑道。 飞机起降能力23.6万架次; 旅客吞吐量可达2900万人次,约占目前旅客吞吐量的10%。  2.5倍; 实现货邮吞吐量50万吨/年的目标,是目前年吞吐量的3倍以上; 机场硬件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郑州机场也将能够支持全球最大客机“空客A380”满载起降。  
 (2) 内陆开放高地,生态宜居新城
 到2025年,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将成为“大枢纽”——航空货邮吞吐量居全国前列 国内领先,国际航空货运集散地地位显着提升; 拥有“大产业”——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鼓励发展与航空相关的高端制造业; 建设“大都市”——经济环境与国际全面融合,建设现代航空城,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接世界的开放高地。  
(三)把郑边打造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充分发挥郑边综合带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大力发展重点产业 以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航空物流等为重点,培育壮大与航空相关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在提升郑边综合经济实力的同时,将郑边延伸至周边区域产业和服务链,促进与中原经济区其他城市的联动发展。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  
 结论
 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不仅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面临的机遇,规避试验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威胁和风险。  . 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峰.从机场现状看航空物流业发展的侧重点[J],经济观察,2003(1)
[2] 何汉武.论我国航空物流[J],当代经济,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