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区域经济
广州民营科技园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7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本文基于广州民营科技园的概况,对公共设施的数量、质量、体系和空间布局的均衡性以及公共设施类型的表征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以下建议:针对产业层面和产城融合阶段,实施阶段性发展规划;提高规划技术,适应园区产业水平和产城融合趋势;整体性原则指导下的系统化、多样化和最优化;创新机制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良性运行最后简要提出了私有财产的特性对公共设施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高科技园区;公共设施
一、广州民营科技园概况
(一)概况
1995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广州民营科技园。当时园区规划面积0.815平方公里,是广州高新开发区“一区五园”之一,享受国家高新开发区优惠政策,是科技部重点联系的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区。2016年2月,广州民营科技园“一核四园”新规获市政府批复,规划总面积34.86平方公里,近期发展20.27平方公里,将按照“总部经济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定位有序发展。
 
(二)广州民营科技园的特点
广州民营科技园有五大特点。这些特点对其公共设施规划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类型
从类型上来说,广州民营科技园是政府主导,从规划、审批、选址到科研、运营全过程由政府决定。私人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引进也受计划控制。政府在资金投入和土地分配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几个园区的地块基本都是通过政府获得的。并且通过一期、二期工程,园区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政府搭建这个平台,通过管委会管理园区,吸引企业加盟,聚集资源,开发成果。
2.位置
在位置上,广州民营科技园地理位置优越。首先,它位于广州著名山水城市白云区中部,帽峰山森林公园西麓,流溪河南岸,风景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其次,交通方便。京珠高速(G4)、北二环高速(G15)、机场高速、广清高速四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贯穿珠三角主要城市。相邻的105国道和106国道贯穿广州南北,连接广州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市;地铁3号线(已通车)和地铁14号线(在建)贯穿其中。核心区距离白云国际机场仅6公里。
3.知识密集型
广州民营科技园产业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实体经济、地方经济和民营经济。园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0家,博士后工作站5个,广东省院士工作站3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48个。园区企业获得专利2226项,其中发明专利32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标准135项;此外,园区企业还有9件国家驰名商标、58件省市著名商标、24件省名牌产品。
4.居民
广州科技园一区四园。整个公园横跨太和镇和江高镇,位于市中心边缘。还具有产业门类新、知识技术更新快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园区人群构成有三个特点:一是以高端科技人才为主,对创新环境的营造要求更高。二是年龄结构轻,未婚人口比例重,对园区生活公共设施需求高。第三,人才薪资高,消费水平高,消费能力强,注重工作生活的舒适度和质量。这反映了对高端服务的迫切需求。
5.发展定位
广州民营科技园正处于从生产加工基地向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战略调整过程中,以应对广州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未来五年,我们将以“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为产业导向,以创新为发展战略。换句话说,转型期的广州民营科技园既不是完整的制造业,也不是完整的技术研发产业。
二、广州民营科技产业园公共设施
(一)数量和质量
1.数量:总量不足,发展滞后
目前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生产生活公共设施体系。建成了科技服务平台、数字园区网络平台、物流支撑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住宿、交通、银行、邮政、医疗、通讯、购物、餐饮、健身、娱乐等配套设施,以及证照办理、融资办理、科技项目等各类配套中介服务,保障了园区企业的正常运转,方便了园区员工的生活。
但由于发展过快,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空间上不完全匹配,在时间上滞后。尤其是新开发的公园和公园新扩建的部分。有两个表现:一是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如新开发区的道路、污水管网、供水管网、绿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二是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一些新区的各种居住设施、教育培训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急需补充。比如,由于一些园区缺少小学和幼儿园,企业员工无法兼顾子女教育;园区居住设施不足,住宿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员工多样化的住宿需求。[1]
2.质量:基本需求满足,高端需求差距较大
处于转型期的广州民营科技园,产城融合趋势加深,更接近新城建设。居民基于自身的特殊性,期望更高。比如员工想工作的园区,也是他们生活的家。这不仅是定量的,也是定性的;不仅是物质层面,还有精神层面。与一般工业园区相比,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广州民营科技园在设施需求类别上更为全面,主要表现在居住、教育、商务服务、食宿、休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绿化广场、社区服务、交通设施、邮电金融设施等十大类,每个类别下又有不同类型的设施[2]。年轻员工普遍有提高学习技能和保证身体健康的强烈愿望。这样不仅要求公共设施的数量满足,而且要求公共设施的质量更高。问题是品牌的高端教育设施、医疗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都需要巨大的投入,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很难一步到位。目前广州民营科技园缺乏像广州科技城这样的高端品牌设施。特别是国际化程度不够,如双语幼儿园、双语学校比例低;公共场所标识和官方服务语言的简单性这将大大削弱对高端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力。
(二)空间布局:平衡性有待提高
转型期公共设施的规划期待更加灵活、包容、多元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和布局。从这个角度来看,广州民办园公共设施的规划考虑了区域空间的平衡,但由于缺乏对人群特征的深入研究,忽略了多元化园区构成在设施和需求结构上的多样性,未能认识到转型升级阶段的科技园具有多元化人群构成的特点,在社会利益构成、社会团体组织方式和需求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1]。目前广州民营科技园员工婚前主要住房需求是集体宿舍和单身公寓;而已婚职工和管理人员要求在园区分配居住环境较好的商品房,以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已婚职工在满足住房需求的同时,也期望园区内的高端小学、幼儿园能够满足子女的监护和教育的强烈需求。在教育培训方面,年长的员工往往对再教育没有强烈的期望,而年轻的员工则更关心自己学历和工作技能的不断提高,因此后者对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长期和短期教育培训设施的要求远高于前者。在日常生活必备设施方面,广州民营科技园各类人群表现出相似的需求;但对于一些服务质量高、服务类型全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科研开发和管理人员希望园区拥有购物中心、综合医院、酒店、综合体育馆、歌剧院等高端品牌设施,而其他群体对此类设施的需求较低。[2]
 (三)表征程度:不显著
与城市公共设施相比,广州民营科技园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产业水平处于从制造业向科研开发转型升级阶段,尚未演化为科研型模式。换句话说,园区内各类人群并存,人员构成更加异质,更需要适应学历背景收入等异质群体的多重公共服务设施利益。二是处于产城融合的中期,功能完善的成熟发展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吸引高端人才聚集;同时,配套相应的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区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现阶段,园区城市的服务功能仍落后于产业功能,但差距已经缩小,“产城分离”问题得到缓解第三,民营企业的特点对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民营科技园聚集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同时又是政府主导的管委会体制,体现了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巨大区别,也为制度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在这方面,广州民营科技园可以参考国外科技园的经验。到目前为止,国际经验的借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h/】目前广州民营科技园的公共设施并没有体现出与园区产业水平和产城融合趋势高度匹配的明显特征,而是体现出一些简单性,与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所要求的综合性不匹配。
三、公共设施的规划方向
 (一)针对产业层面和产城融合阶段,阶段性发展规划
要加强对广州民营科技园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深入研究其经济、人文、地域、文化、风俗、气候、地理、历史的基础上,对其地域特征、产业水平、发展阶段、价值取向作出基本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公共设施的总体原则。比如在地域特征上,具有亚热带偏南,园林资源丰富,降雨水源充沛的特点。在产业层面,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从生产加工向知识创新转变。在发展阶段,处于产城融合的中期。在价值取向上,基于其私人特征,它对于市场机制具有天然的优势。
以上要素可以进一步细化,形成体系。然后在以上基础上设计公共设施。
 (二)形成独立的规划标准,提高规划技术
不同产业阶段的园区公共设施有不同的规划技术。一般来说,公园的发展阶段越高,结构就会越复杂和多样化,对公共公园的规划技术也会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广州民营科技园的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主要依据《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2016年)。换句话说,高科技园区的公共设施规划没有独立的标准或规范。高科技园区的典型特征,如空间上更接近主城区,生产组织环节的特殊性,如生产和R&D空间比例大,高知识人群对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的高要求等,在现有的标准体系中没有得到体现。这使得高新区的公共设施缺乏标准,增加了难度。
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也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区位理论,采用量化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律和选址权衡;从不同人群的需求、社会公平、危险设施布局,进一步从设施的形式、服务半径、可达性、外部性等角度,对公共设施的选址和布局进行了分析,并对公共设施在社会中的成本收益分配和分类进行了分析[3]另一方面,广州应在适应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趋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构建独立的民营科技园公共设施规划标准体系。在形成标准的基础上,规划技术有了发展的起点和规范。
 (三)注重特色,围绕需求构建公共设施体系
高科技园区发展迅速,不断增加的投资成为维持园区运转的最基本动力。广州民营科技园初步实现了完善的公共服务对园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广州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在政府的投资意愿上,还表现在高新园区的高收益上。所以,只要我们形成正确的观念,认识到高新区公共设施所起到的基础作用,投资不是太大的问题。事实上,广州民营科技园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入,促进了园区的快速发展。但是对于公共设施来说,不仅仅是投资的问题,还需要非常专业的学科作为支撑。
重视需求的详细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构成了公共设施建设的基本要素。以实体经济、地方经济、民营经济为主的广州民营科技园人有什么特点,对公共设施有什么样的需求?以及广州民营科技园目前处于什么产业发展阶段,有什么主要特点等等。这些问题构成了公共设施建设的重要前提。此外,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还表现为使用频率的分化,具体体现为不同人群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内容和需求结构的分化。此外,园区各类人群受经济能力、习惯偏好、兴趣构成等因素影响,对各类设施的需求距离也有较大差异。为了平衡群体利益的社会公平,保证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和公共设施的服务效益,研究和选择各类人群对公共服务设施所能承受的最大距离非常重要。
(四)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长效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良性运行
虽然广州民营科技园主要是民营高科技产业和企业的聚集地,但地方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和管理主体而存在。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理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各级政府事权财权的关系,创新公共财政体制,探索市场经济下民营企业共建、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供给机制和模式,是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供给的重要前提。
目前广州民营科技园实行管委会制度。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快速聚集资金,制定政策。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土地审批等关键问题上表现出高效率。缺点是园区和行政区合二为一后,可能会出现体制运行不畅、职能权限不强、社会事务庞杂、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开发区的发展。基于此,应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事项,有计划地引入市场手段,通过公共设施的有效运营,实现资金反哺和造血功能,有效改变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公共设施的弊端,使两者的效率充分受益,实现有效互补,实现计划与市场的完美结合。
四、结语
广州民营科技园是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要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聚集了大量的民营高科技产业和企业。与其他公园相比,它的私人特色蒙上了独特的色彩。园区作为民营企业的主流,独立性更强,对市场更敏感,更倾向于通过市场机制解决问题。面对这样的群体,军委也处于特殊的地位,更倾向于改革行政体制和机制,通过更大的改革创新实现权力和权利的转移。这一特点使得公共设施的建设体现出一定的独特性,通过市场有效管理公共设施以聚集资源、提高效率更加方便。因此,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特点,促进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的有效结合,是广州民营科技园的重要优势。
参考文献
[1]余炜楷; 赵宁,岑君毅.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科技园区生活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以广州市民营科技园为例. 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中国会议,2012-10-17
[2]余炜楷,赵宁. 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园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特征与思考[J ]. 城市规划学刊,2013(7):88-92.
[3]赵勇健,吕斌,张衔春,胡国华,李金钢. 高技术园区生活性公共设施内容、空间布局特征及借鉴——以日本筑波科学城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15(7):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