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商业流通
我国商品流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24-10-30 点击: 270 发布:《现代商业》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摘要:在我国商品流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我国商品流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的商品流通发展状况的分析,进一步分析制约我国商品流通发展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来尽快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商品流通。

关键词:商品流通,发展,现状,对策

 

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商品流通(配送方式)是伴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资需求,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逐步发展了配送中心,加速了库存物资的周转,打破了仓库的传统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多种社会及经济因素的影响,配送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以高技术为支撑手段,并形成系列化、多功能的供货活动。

一、我国商品流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商品流通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为了提高木材流通效率,杭州的木材流通实行按需供应的供应方式;为了解决平板利用率低的问题,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物资部门在一个城市设置一个或几个集中点,并按其货单配货、送货,实行集中库存、提高效率的流通方式,上述流通方式可以说是我国配送的雏形。但是由于某些落后的生产关系及其他因素制约,使得这一先进生产力最终未能突破体制的障碍,未能出现持续进步、稳定发展的局面。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产资料市场的开放搞活,物资流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资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广泛开展物资配送业务,如天津储运公司唐家口仓库的“定时定量配送”、河北省石家庄物资局“三定一送”的物资配送以及上海、天津等地的煤炭配送等。从总体分析,80年代是我国从自发运用配送阶段向自觉运用配送阶段的过渡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践证明,配送是一种非常好的物流形式。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建立配送中心,配送得到了很大发展。这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和方式。过去物资流通部门等人上门买货,如今迈出家门主动上门送货,为生产企业配送急需的产品。通过本着筑造代理、配送、连锁相结合的新的流通形式,发展配送实现了质优价廉,中心实行统一集中进货,享受了生产企业的批量优惠,同时从用户和自身利益、信誉出发,严把进货关,保证进货质量。发展配送大大减少了生产企业的库存,实现了生产企业“零库存”的可能。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逐步实现了配送中的流通现代化管理。同时,先进设施的使用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提高了流通企业的效率。

2、我国商品流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我国配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配送在我国的发展也是近十几年的事,进展缓慢、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是目前的一个基本状况。具体表现在:(1)配送规模小,物流网点没有统一布局;(2)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低,机械化水平程度低,整体物流技术水平比较落后;(3)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其中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地加工和利用,离信息化还有很大差距等等。

技术是我国配送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配送中心的计算机应用程度仍比较低,大多情况下,仍只限于日常事务管理,对于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线、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还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

适应具体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物流设施的技术和设备都比较陈旧,与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无纸化为特征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相比,差距很大;整体物流技术如运输技术、储存保管技术、流通加工技术以及与各环节都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等,也都比较落后。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配送体系,使物资配送向正规化、规模化发展。

二、发达国家的商品流通发展现状、配送方式及手段

1、发达国家商品流通的发展现状

“送货”这种形态无论在西方或者在我国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而作为推销手段,送货可以说是随着市场经济而诞生的一种必然的市场行为。尤其是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剩,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卖方必然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推销手段,在市场经济中,“送货”最初便是作为一种不得已的推销手段而出现的。当时只将其作为一种推销手段,而没有认识到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之一。虽然作为推销手段,在有些国家却持续了很长时间,甚至出现了经济发展高峰期后仍然如此,一些企业直到20世纪70年代仍然将送货看成“无法回避、费力低效、令人讨厌的活动,甚至有碍企业的发展”,这种看法正是反映了当时不少企业的现实。从历史上曾采用的一般送货,发展到以高技术方式支持的,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手段的配送,也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许多国家甚至到80年代才真正认识到这一点。

2、发达国家的配送方式和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对配送观念发生变化的同时,配送方式和手段也有很大的发展,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送的共同发展初期送货,是单独企业为主体,为满足用户配送要求,出现了配送企业车辆利用率低,不同配送企业之间交错运输,交通紧张,事故频繁等许多不合理方面。例如,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共同配送”,是在各个公司效率低而且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才被采用,如果在本公司就能建立合理化配送系统,也就没有必要考虑共同配送了。但近来的发展,已上升到从大范围考虑合理化,致力于推行整个城市、所有企业的共同配送。

(2)配送计划化的发展初期配送,强调即时较多,即完全按客户要求办事,而不是按顾客的合理要求办事。制定合理计划而不是完全按顾客要求进行配送,是高水平计划配送的一大进展。计划有效地促进了配送合理化,由于可采用大量发货减少收费,也受到用户的欢迎。

(3)配送区域的扩大近些年,配送已突破了一个城市范围,在更大范围中找到了优势。美国已开展了州际配送,日本不少配送是在全国范围或很大区域范围进行的,如日本东京的三味株式会社的全国性配送系统,日本Asica配送系统,日本滋生堂配送系统等都是全国性的配送系统。

(4)直达配送的进展不经过物流基地中转,在有足够批量且不增加用户库存情况下,配送在“直达”领域中也找到了优势,因而突破了配送的原来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对于生产资料而言,直达配送有更广泛的应用。

(5)计算机管理配送的进展随着配送规模的扩大和计算机的微型化,计算机管理配送取得很大的进展,这个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传递与处理,甚至建立了EDI系统;二是计算机辅助决策,如辅助进货决策,辅助配货决策,辅助选址决策等,美国IBM公司率先建立了配送车辆计划和配送路线的计算机软件。三是计算机与其他自动化装置的操作控制,如无人搬运车、分拨配送中心的自动分拣系统等。有一篇名为“日本制造行业配送系统变革”的文章认为,配送领域“技术条件的核心,就是信息系统和建立在该系统上的分拣系统”。反映了计算机管理进展已成为配送技术条件的核心。

(6)配送劳动进展配送劳动手段作为支撑配送的生产力要素,是进展很大的领域。到80年代,发达国家配送已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系统、自动搬运系统、大规模分拣系统、光电

识别系统和条形码技术。

三、我国发展商品流通的对策

面对国外商品流通行业来势汹汹的入侵,我们的物流企业选择面对还是选择逃避,选择面对应该怎样面对,这都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显然,逃避不是办法,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在短时间内全方位的完善提高我们的自身能力。企业效益是配送的重要衡量标志,在制定配送决策时要考虑各个因素。根据发达国家的配送发展状况及我国配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我国配送发展的因素,做出全面、综合的决策。

1、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日本、台湾等商品流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物流产业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日本和台湾的商品流通产业园区的建立和健全,主要得益于政府合理科学的规划,从而减小市场的盲目性以及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对于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我国,在资金供给、物流园区组建、政策优惠扶持及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上都应体现出政府的宏观产业政策。政府不仅要在政策上给与扶持,在具体的参与中也很重要,如道路建设、航空港、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十分重要。我国是一个地理资源分布很不均匀的国家,所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要有区别的进行开发和布局。在沿海城市海、路、空可以协同全面的发展,而在内陆省份,路、空的基础设施的合理建设就更为重要。

2、中小商品流通企业可以实行战略联盟发展模式。联盟是一种很好的参与竞争模式,企业可以有两种联盟的方式:第一,不同技术不同专项的小物流企业合并成一家规模较大的商品流通企业,这样就整合了单独比较优势企业的优势。这种整合方式不仅将各个企业的硬件设备进行简单整合,还是一种信息资源的整合。第二,一些比较有规模的企业可以采取动态联盟的方式。地方保护主义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消除的,这就限制了配送企业跨地区配送的业务。这样就要求不同地区的配送企业,在有业务需要的时候,可以与跨地区其他企业进行协商,以合同的方式议定一个对双方均有利的协议,进行短时期的联合配送。这样既不会发生企业间的纠纷,优势互补的双方均有利可图。

3、我们与外国商品流通行业的差距还很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自己的配送行业时不只是在经验上要学习,还要把他们请进来,让他们的技术、资金、人员等统统进来,不论是独资还是联营我们都应该接受。老子曾经说过,“欲取之先予之”。外企赚走我们的钱只是暂时的,只有让他们站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才可以看得更清楚,才可以更早的超越他们。

4、不要盲目追求配送设备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是我们国家自始至终的努力方向,但在某些行业追求现代化的同时要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

5、我国应大力培养商品流通方面的人才。我国要把产业、教育和研究统一起来,不要把物流教育与实际的物流操作分割开,让受培养的人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不断的开拓创新,力争早日使我国的商品流通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并开创出一个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符合我们国家实际情况的商品流通体系。

四、总结

我国现在正处在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国外在商品流通发展的历史当中借古鉴今,尽量避免他们走过的弯路,学习他们成功的东西,使我们能够更快的赶超他们。目前,我国的各个经济领域正在逐渐地与国际大市场接轨,商品流通企业也正在走向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当中。所以我们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来尽快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商品流通。

 

参考文献

[1]王之泰.配送面面观.北京物资出版社,2002年版

[2]刘庆元.中国商品流通中心的发展策略.中国商贸,2001(14)

[3]陈子侠.日本开展商品流通的经验及其启示.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

[4]张志坚.现代商品流通中心信息系统管理浅析.鄂州大学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