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商业流通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流通渠道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张晓飞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三门峡  472000

摘要: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推动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加快流通渠道的制度、信息化建设,提升流通效率是增质提效的主要手段。通过发挥市场核心职能、建立高效信息化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产品流通渠道畅通、高效、公平,推动现代农业体系形成。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产品;流通渠道;信息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增收。构建快速、高效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河南省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现状

1.     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投入逐年增加,交易制度不断完善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是我国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企业迅速发展,农产品加工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同时,河南省农产品流通设施逐渐完善,乡村公路、高速、铁路与航空相结合的大运输体系逐渐形成。通过郑州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航空港的建设,深入落实“两体系一枢纽”战略定位,河南省正逐渐成为成为全国货物流通最快最好的国际性物流中心。完善的大运输体系为河南省农产品跨区域、跨国家流通提供良好的条件。不断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市场与期货交易市场制度推动“三位一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形成。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不断推进农业电商发展新模式,有效补充“三位一体”农产品流通体系。从制度层面规范农产品交易,既保证农户利益又推动了食品安全的追溯与监管。

2.     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逐渐稳定、规范

    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就是农户经纪人批发商农贸市场零售商贩消费者,其渠道特点是渠道长、物流成本高与各环节损耗较大。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与农村电商的发展,农产品流通渠道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合作社集中采购包销、农超对接、农社对接与电商渠道等新型流通渠道逐渐得到认可,并快速发展。基于新型流通渠道的相关制度、规范不断完善。流通渠道的管理方式也有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流通渠道效率不断提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促进了融合、共享、智能、绿色等为特征的流通创新。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首电商巨头们也在加快布局河南农村电商,推动了县、乡、村三级电商及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完善,快递乡村覆盖率已经达到80%

3.     农产品流通渠道信息化建立不断提速增效

    近年来,河南省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速,信息技术服务逐渐全覆盖。随着互联网发展,各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河南省农产品交易网、河南省农产品信息网、河南农机信息网等整合了庞大农产品数据库资源,在供求信息、特色产品、市场行情、资讯等方面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便利条件。网络化信息平台的发展有效的补充了传统信息系统如新闻媒体、电话、短信等方式在信息传播中的不足。“电商扶贫”政策的推广,不断培养农户的信息化意识,对农户进行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4.     农产品产业发展迅速,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逐渐崛起

2017年,根据河南省政府相关数据显示,河南奶、果、蔬、肉产量均位居居全国前四位,速冻食品跨省输出比例达60%以上、鲜肉及肉制品输出比例50%以上,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量约3600万吨/年。速冻食品、鲜肉及肉制品分别占全国产量的72%13%,果蔬、肉类冷链利用率分别超过20%40%。随着河南省农产品相关产业的发展,专业从事农产品、生鲜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壮大发展,河南万邦国际、郑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企业规模壮大。在细分领域中最为复杂的冷链物流方面,河南省已有7家企业入选全国冷链物流百强,其中双汇、鲜易、众荣稳居国内冷链物流10强。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冷链物流发展省份,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相关扶持政策的不断完善,河南省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农产品专业物流企业涌现,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发展动力。

二、河南省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存在问题

1.     现有流通渠道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运销效率低下

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主要依赖自产自销、批发商收购、合作社包销、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形式。从各种流通渠道的特点来看合作社包销、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形式以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正度高、信息化程度高和运输设备技术先进等优势更能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效能。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组织制度不完善、产权不明晰等问题的存在,大部分农户仍以自产自销、批发商收购等效率较低流通方式为主。当前河南省农产品流通仍然是以批发市场为中心,流通环节多且复杂分散,经纪人批发商农贸市场零售商贩的模式仍是主要渠道。渠道较长与相关冷链物流技术的缺失使得果蔬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5%-10%。运销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企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造成经济损失则由价值链的所有环节共同承担。显然这对附加值原本就低的农户而言,其损失更严重。

2.     农户参与价值链程度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

产业价值链主要包括产品生产、包装、采购、运输、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环节。产品在价值链中不断流动增值,而生产则是产品增值最小的一个环节。在没有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的情况下,作为原始产品的提供者,农户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参与度较低,产品附加值增值较小。无法形成较高的价值增值,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农户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就丧失了话语权与定价权,只能接受协议价格甚至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城市农产品价格高企与农村、农户增收困难的现实矛盾恰恰体现出了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境。尽快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农社对接、农超对接与电商扶贫的推动,农产品价值链的整体效率大大提升使得这一矛盾有所改观,但这些政策却很难从根本上有效的改变农产品仍为附加值较低的第一产业现状,也很难改变农户在价值链上的弱势地位。农户也很难从价值链升级提效的过程中获取平均收益。

3.     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滞后,效率低

目前,以公益性质为农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平台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建设的,此类服务平台在实践服务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市场敏锐度不高,对市场信息、市场行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真正起到提前调控的目的;第二,在农户信息化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公共服务平台单方面进行普及化信息化内容的发送没有针对性,对于农户而言基本属于无效信息;第三,公共平台提供的信息化服务更多的是现有政策、市场动态的发展,对于如何有效的使用信息及相应实施策略很少推送,农户即便有效获取信息,但缺乏自主决策能力,也很难把握形势的变化。

4.     交易市场未能发挥核心功能,提升交易双方价值能力低下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模以配送中心的模式为主,我国70%的农产品还是在批发市场这一渠道流出。在终端销售渠道上,发达国家以超市、便利店为主,我国以农贸市场为主。通过调研发现,河南省农产品流通渠道定位不清,大部分是县乡级的综合批发市场,而城市则以小规模的批发市场为主。在以大数据时为决策基础的市场上,市场参与主体如不能依据大数据分析做出精准决策,将很难弥补自由市场调节滞后的弊端。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需要在政府干预下通过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提升交易双方的效价。河南省农产品流通市场在政策的引导下逐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但其功效仍未有效发挥,粗放型的管理与优质资源的集中导致市场交易双方在价值提升方面的效率仍旧很低,各类交易成本占据农产品大部分价值,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三、河南省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策略与路径

1. 加强政策引导,提升农产品流通渠道协同创新发展

农产品流通渠道是连接农产品与市场的纽带,完善、均衡的渠道体系是促进供给侧改革、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升传统流通渠道效率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形式,通过专业化的运作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形成规模效应。通过农产品就地加工、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形式,提升农户在流通渠道中的话语权,吸引相关流通渠道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通过政策、财税等政策的引导促进农产品流通渠道均衡发展,合理布局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均衡的流通渠道会对农村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在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与专业物流企业、龙头电商企业共同构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模式,利用企业的先进经验全方位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2. 加强公共信息平台服务效能,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

加快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内容的建设,通过完善的信息化发展,形成市场信息的有效流通,降低因信息壁垒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信息平台的内容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各类农产品市场信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普及,针对热点问题给出透彻分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切实可行解决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不断培养农户信息化意识,引导农户形成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决策方式。继续推进专业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自发成立或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多种合作方式,不断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提升市场博弈的话语权。

3. 完善专业市场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渠道效率

专业农产品市场的均衡发展是有效、规范提升农产品交易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流通渠道效率提升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由于河南省各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性较大,完善的专业市场体系在确定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以合作社为单位的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的经营模式,扩大直采比重、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形成由市场需求引领的“农户+商超+社区”的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同时,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通过自建网店、第三方交易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型网络营销方式推广特色农产品。以特色农产品就地深加工为依托,大力发展“三产”融合的农业产业体系,拓宽现有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4. 加强农户职业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重要的人才支撑途径。第一,政府部门应不断加强相关职业培育投入力度,精准选择培育对象,完善培育效果的监控体系,确保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第二,通过精准培训定位,实施分层分类培训,探索创新适合农户学习与生产规律的培训方法;第三,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地方高职院校的合作,技术培养和经营管理培养相结合,形成“会技术、懂经营”的复合型职业农民。第四,做好宣传引导,树立成功典型,极高农户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形成持续培训、跟踪培训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克俊,张泽梅.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2]孙晶晶.产供销一体化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1

 

作者简介:张晓飞(1982-),男,河南三门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流通渠道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