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全球化浪潮的双重推动,让现代商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数字化与智能化已成为当下商业最鲜明的特征。
数字化浪潮正全面渗透商业领域的各个环节。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让供应链管理实现了可视化运作与高效协同。像亚马逊打造的供应链数字化体系,能够精准预判商品需求,科学规划库存与配送流程,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支出。在销售端,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彻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消费者只需轻点屏幕,就能选购全球商品。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为例,这些平台汇聚了海量商家与商品,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选择,也为中小企业打开了通往广阔市场的大门。
智能化发展则为现代商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在商业决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企业通过收集分析海量消费数据,能深入掌握消费者的喜好、行为习惯与购买需求,进而实现精准营销。抖音借助算法推荐,向用户精准推送感兴趣的商品短视频,有效激发了购买欲望,不少商家借此实现了销售额的爆发式增长。在生产领域,智能制造方兴未艾,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还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商业变革中,中国商人始终站在潮头,成为推动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探索与实践,正是中国商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
弄潮儿们:中国商人的商业传奇
在现代商业浪潮中,中国商人凭借勇气与智慧,书写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商业传奇,这些故事激励着无数创业者追逐梦想。
被称为 “纸皇后” 的张茵,其创业经历充满传奇色彩。1957 年出生于广东韶关的她,童年生活艰辛,作为长女早早承担起家庭责任。大学毕业后,她放弃深圳安稳的金融工作,带着仅有的 3 万元前往香港投身废纸回收行业。当时的香港废纸回收行业竞争激烈且环境复杂,时常面临不正当竞争与威胁,但张茵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在这片 “红海” 中站稳脚跟,建立起自己的回收网络。不满足于现状的她,1990 年前往美国拓展市场,克服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人脉匮乏等困难,历经两年多开拓,搭建起遍布全美的废纸收购网络。1996 年,她回国投资 1.1 亿美元在东莞创办玖龙纸业,此后企业迅速发展,占领国内大半牛皮纸市场,成为世界级纸业巨头。2006 年,张茵登上 “胡润百富榜” 中国首富宝座,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完成了从收废纸到商业巨擘的逆袭。
出身平凡的许连捷同样在商业领域成就斐然。1953 年,他出生于福建晋江的贫困农村家庭,小学未毕业便辍学,为生计做过农民、卖过水果、鸡蛋、芋头,甚至拉过人力车。1985 年,他敏锐察觉到卫生巾市场的巨大潜力,毅然放弃已有起色的服装生意,与合作伙伴施文博投身该行业,推出 “安乐” 卫生巾。创业初期,产品无人问津且遭遇诸多质疑与嘲笑,但许连捷并未退缩,通过大力投放广告、积极推广,成功挖掘女性群体需求,让卫生巾走进中国广大妇女的生活。此后,他推动企业三次全面管理变革,引进美国汤姆斯集团、博斯公司和 IBM 公司的先进经验,带领恒安国际发展成为市值 600 亿元、年收入超 200 亿元的行业龙头,旗下安尔乐、心相印、七度空间、安儿乐等品牌广为人知,卫生巾、纸尿裤、生活用纸三大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他也因此被誉为 “闽南商界教父”。
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的经历同样传奇。1992 年出生于云南的他,10 岁时父母双亡,开始流浪生活,17 岁结束流浪后进入一家奶茶店打工。从未上过学的他从拼音学起,凭借对工作的热忱与努力,从普通店员逐步晋升为店长、区域主管、区域负责人。2017 年,张俊杰回到家乡昆明创立霸王茶姬,立志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 “东方星巴克”。创业过程中,他面临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困难,但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独特的品牌定位与对团队建设的重视,赢得了 XVC 等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实现企业飞速扩张。截至目前,霸王茶姬在全球拥有超过 4500 家门店,2023 年销售额超 108 亿元,在新式茶饮赛道中脱颖而出。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以独特经营理念和对员工、顾客的真诚关怀,在零售行业独树一帜。1995 年,他从一间 40 平方米的杂货店起步开启创业之路。他始终将员工福利与顾客体验放在首位,推出 “不愉快假”,允许员工在不开心时自行决定休息;设立 “申诉奖”,保障员工在遭受顾客不公正对待时获得赔偿。在服务顾客方面,胖东来提供免费停车、WiFi、打包袋等贴心服务,被称为 “顾客天堂”。2020 年疫情期间,许多商家囤货涨价,而胖东来坚持不涨价、保供应,还向河南抗疫一线捐赠价值 3000 多万元的物资,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如今,胖东来在河南许昌、新乡等地拥有 13 家网点,年销售额达 146.38 亿元,成为零售行业的标杆。
影响深远:中国商人对现代商业的塑造
(一)推动行业变革
中国商人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果敢的决策力,在各行业掀起变革浪潮,重塑市场格局,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家电行业竞争中,华帝股份董事长兼总裁潘叶江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与创新精神。2015 年上任后,他大力推行改革,制定产品智能高端化战略,引领华帝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稳步前进。华帝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建成行业领先的柔性多工位伺服生产线,实现超 80% 的无人化生产,生产效率提升 66.7%,产能提高 150%,能耗降低 50%,为行业树立了智能制造标杆。在产品研发上,围绕 “净洁厨房” 核心方向,不断推出贴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如斩获国际设计大奖的魔碟灶,以独特设计提升用户体验。通过一系列变革,华帝在厨电市场脱颖而出,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实现稳健增长,彰显了其在行业变革中的引领地位。
刘强东带领的京东,在家电零售领域引发重大变革。京东以线上电商平台为依托,打破传统家电销售的地域与时间限制,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选购丰富家电产品。刘强东重视用户体验,京东推出的送装一体服务解决了家电配送和安装难题。以百吋电视为例,以往配送安装耗时数周,且存在费用高、破损率高、责任推诿等问题,而京东的送装一体服务实现头天下单次日安装,使百吋电视差评率下降三倍,好评率提升七倍,两个月内销量翻番。此外,京东推动家电与家居融合,通过场景化布局套系、整装业务,有效应对单品需求下滑和利润微薄的挑战。如今,京东已成为家电零售行业领军者,2024 年第四季度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达 1741 亿元,同比增长 15.8%,深刻改变了家电零售市场格局。
张近东创立的苏宁,同样为家电行业变革留下深刻印记。创业初期,苏宁凭借创新经营模式在空调销售领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空调销售冠军。随着时代发展,张近东敏锐捕捉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带领苏宁转型,开启智慧零售模式。苏宁依托大数据优势,与各大品牌开展 C2B 反向定制,根据用户偏好精准打造产品,仅 2019 年空调反向定制机型就达 650 万套。同时,大力拓展线下门店,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全场景零售布局,旗下苏宁小店、零售云店等业态广泛分布,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购物体验。多年来,苏宁全渠道份额在家电市场持续名列前茅,连续 11 年位居家电零售行业第一,有力推动了家电行业的发展变革。
(二)创造发展机遇
中国商人的商业活动不仅推动行业变革,还为上下游产业创造大量发展机遇,促进就业,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董明珠与雷军的 “10 亿赌局” 备受关注,背后是格力与小米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碰撞,也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思考。董明珠领导的格力坚守实体经济,注重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获得众多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格力拓展多元化业务,从单一空调制造向装备制造、手机等领域延伸,构建以空调为核心的智能家居生态。雷军创立的小米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与代工厂合作生产产品,重点放在研发和线上销售。小米凭借 “粉丝经济” 和 “饥饿营销” 等创新模式积累大量用户,围绕手机、智能硬件和物联网平台构建庞大生态链。在赌局的五年间,格力与小米相互竞争、学习,推动制造业在技术创新、营销模式、产业融合等方面发展,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
电商行业的崛起为无数中小微企业开辟了广阔市场空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创立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打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让中小企业能以较低成本触达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许多原本局限于本地市场的中小企业,借助电商平台实现业务快速拓展。以浙江义乌的小商品企业为例,通过在淘宝、1688 等平台开店,将小商品销往全国乃至海外,带动当地制造业、物流运输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繁荣,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拼多多以独特社交电商模式聚焦下沉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新销售渠道,助力它们在竞争中立足。这些电商平台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还重塑了商业生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应对挑战:在浪潮中稳健前行
(一)时代带来的挑战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商业环境中,中国商人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涉及创新、跨界、全球视野、核心技术、社会责任等多个关键领域,对企业持续发展构成重大考验。
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但部分中国商人在创新投入上相对不足,缺乏对新技术、新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前瞻性布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低,导致产品和服务更新缓慢,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跨界整合难度大是另一大挑战。随着行业边界模糊,跨界经营成为趋势,但不同行业在经营模式、管理理念、技术要求等方面差异巨大,企业跨界时易出现战略失误、资源整合困难、文化冲突等问题。例如,一些传统零售企业试图进入电商领域,因缺乏互联网运营经验和技术人才,难以适应激烈竞争,导致业务受阻甚至陷入困境。
全球视野缺失让中国商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部分中国商人对国际市场规则、文化差异、政治经济形势等了解不深入,拓展海外市场时易遭遇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纠纷、汇率波动等风险。以华为为例,在拓展海外 5G 市场时,受到部分国家无理打压,面临技术封锁、市场准入限制等困难。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紧迫问题。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许多企业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既增加生产成本,又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国际形势变化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如中美贸易摩擦中,部分中国企业因核心技术被 “卡脖子”,生产停滞、业务受损。
此外,部分中国商人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追求经济效益时忽视环境保护、员工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例如,有些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破坏环境,部分企业存在拖欠工资、劳动强度过大等问题损害员工权益,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企业形象,还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和舆论压力,影响长期发展。
(二)应对之策
面对挑战,中国商人积极探索应对之策,通过加强创新、数字化转型、关注绿色发展、深化国际合作、培养人才等举措,努力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中国商人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新技术、新业务模式。以大疆为例,作为全球知名无人机制造商,其坚持创新驱动,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推出众多创新产品。截至 2024 年,大疆在全球拥有超 1 万项专利,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超 70%,通过持续创新在国内外市场取得成功,成为中国创新型企业典范。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适应时代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多中国商人拥抱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转型。海底捞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从食材采购、库存管理到客户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在客户服务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习惯和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根据口味推荐菜品、为会员提供专属优惠等,通过转型提升了运营效率、客户体验和竞争力。
关注绿色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中国商人的共识。许多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宝武钢铁集团推进绿色制造,加大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投入,采用先进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强废旧钢铁回收利用提高资源效率。2023 年,宝武钢铁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3.5%,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 15%,既实现经济效益增长,又为环保做贡献。
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全球市场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商人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例如,中国中车与多个沿线国家合作,提供轨道交通装备和解决方案,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建设本地化生产基地,实现技术、产品和服务输出,既拓展海外市场,又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培养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至关重要。中国商人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体系。阿里巴巴成立湖畔大学、开展内部培训培养创新人才,同时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支持国际化发展,通过汇聚优秀人才为企业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保障。
未来展望:驶向新蓝海
回顾过去,中国商人在现代商业浪潮中乘风破浪,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他们凭借敏锐洞察力、创新精神和坚韧毅力在各领域开拓,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在全球商业舞台留下重要印记。张茵、许连捷、张俊杰、于东来等企业家的成功,是中国商人奋斗历程的生动写照,他们从平凡崛起,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传奇。
展望未来,现代商业发展充满可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将成为主旋律。数字化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将进一步融入商业运营,实现精准市场分析、高效供应链管理和个性化客户服务;智能化时代,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新兴产业将蓬勃发展,为中国商人带来广阔市场;绿色化发展要求企业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绿色产品、采用绿色技术、践行绿色理念,这将是企业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
在国际市场,“一带一路” 倡议深入推进为中国商人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可与沿线国家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同时也需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挑战,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面对未来,中国商人需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以开放心态、创新思维和果敢行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相信在未来的商业征程中,中国商人将继续书写辉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商业繁荣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