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资讯聚焦
2025上半年零售消费全景洞察:增长、变革与机遇
发布时间:2025-07-30 点击: 509 发布:《现代商业》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2025 上半年零售消费大盘点:数据里的经济密码

2025 年上半年已然落下帷幕,在这半年里,零售消费领域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反映出整个经济的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 24.55 万亿元 ,同比增长 5.0%。其中,二季度社零总额同比增长 5.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 0.8 个百分点,呈现出逐季提升的良好态势,最终消费支出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2%。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消费者的选择,也是各行业发展的缩影。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各个领域,看看上半年零售消费的真实模样。

商品零售:传统与新兴品类的冷热交锋

(一)传统商品零售表现剖析

在传统商品零售领域,一些品类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实现了增长。2025 年上半年,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 30.7%。以空调为例,在极端天气和以旧换新政策的影响下,市场需求大增。不仅国内销量上升,出口方面同样成绩斐然,上半年空调出口量价齐升,出口 8742 万台,增长 28.7%,出口额 167 亿美元 。格力电器一季度营收 415.07 亿元,净利润 59.04 亿元,利润涨幅 26% ;美的集团营收 1278.39 亿元,净利润 124.22 亿元,利润涨 38%。从数据中不难看出,传统家电行业在政策东风与市场需求的共振下,迎来了发展的小高潮。

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也较为明显,上半年同比增长 24.1%。这主要得益于 5G 技术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随着人们对移动互联网依赖程度的加深,对通讯器材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消费者不断更换设备。

然而,并非所有传统零售企业都能在市场浪潮中乘风破浪。曾经辉煌一时的传统零售巨头,如人人乐、家乐福等却陷入困境。人人乐退市,家乐福资产遭甩卖。传统零售企业面临着电商冲击、经营成本高、市场份额被新兴业态瓜分等多重困境。电商凭借便捷的购物体验、丰富的商品种类和价格优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导致传统零售企业客流量减少。此外,门店租金、人工成本等不断攀升,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零售企业若不及时转型升级,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二)新兴消费品类崛起探秘

与部分传统商品零售企业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消费品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上半年,体育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22.2% ,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长 11.3%。

体育用品市场的火爆,与人们健康生活理念的兴起息息相关。随着 “健康中国” 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运动和健身,对体育用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无论是运动爱好者,还是普通消费者,都愿意为了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购买体育用品。同时,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政府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与支持,也为体育用品市场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细分市场来看,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材等细分市场均衡发展,其中运动服装市场规模尤为突出。国产品牌如安踏、李宁等凭借性价比优势与不断创新,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与国际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等形成激烈竞争,共同推动着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

金银珠宝类消费的增长,则与社交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加有关。在社交场合中,佩戴金银珠宝饰品成为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满足了人们的社交和自我表达需求。同时,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黄金作为一种避险资产,其投资价值再次被凸显。当经济不稳定或地缘政治紧张时,投资者往往会将资金投入到黄金市场,以寻求资产的保值增值。在上海黄金交易所,2025 年某一交易日,黄金全天成交量达到了 100 吨,成交金额高达 4.13 亿元,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市场的活跃程度,也显示出投资者对黄金的浓厚兴趣。

服务消费:体验经济时代的蓬勃发展

(一)文旅消费:从热门目的地到小众宝藏地

2025 年上半年的文旅市场中,“五一” 和 “端午” 假期成为观察文旅消费的重要窗口。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 年 “五一” 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次达到 3.14 亿,同比增长 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达 1802.69 亿元,同比增长 8.0% 。端午节假期 3 天,全国国内出游 1.19 亿人次,同比增长 5.7%;国内出游总花费 427.30 亿元,同比增长 5.9%。

像成都这样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一直备受游客青睐。在五一、端午等假期,成都的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从多家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来看,成都多次登上热门旅游目的地榜单。其火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成都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互交融,像都江堰、武侯祠等历史遗迹,以及充满现代活力的太古里、春熙路等商圈,都吸引着大量游客。美食文化也是成都的一大招牌,火锅、串串香、龙抄手等特色美食,让游客流连忘返。此外,成都的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住宿选择多样,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无论是追求文化体验的游客,还是热衷于美食和购物的消费者,都能在成都找到自己的乐趣。

然而,在热门旅游目的地持续火爆的同时,小众旅游地也悄然兴起。以云南哀牢山为例,以前它鲜为人知,但今年国庆期间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 5 万余人,同比增长 15%。小众旅游地兴起的背后,是游客旅游观念的转变。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热门景点打卡式旅游,而是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的旅游体验。小众旅游地往往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文化,能够让游客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体验到独特的地域文化。此外,社交媒体的传播也为小众旅游地的走红提供了助力。一些旅游博主的推荐和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小众宝藏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文娱消费:影视、演出市场的繁荣景象

2025 年上半年,文娱消费市场同样热闹非凡。电影市场方面,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 年上半年电影票房为 292.31 亿元,观影人次为 6.41 亿,同比分别增长 22.91% 和 16.89%,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 91.2%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 154.46 亿元的票房成绩独占鳌头,成为上半年电影市场的最大赢家。这部影片凭借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吸引了大量观众,不仅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关注。《唐探 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影片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这些优质国产影片的涌现,不仅丰富了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反映出国内电影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认可度逐渐提升。

演出市场同样呈现出繁荣景象。头部歌手演唱会成为拉动演出经济的重要力量,消费热度持续高涨。随着高考结束和暑期档的来临,演出市场迎来一波高峰。莫文蔚 “大秀一场” 演唱会北京站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开场十数首金曲连唱瞬间点燃全场,与嘉宾伍佰时隔 13 年后在鸟巢再聚首同台,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从主办方角度看,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也更倾向于与头部艺人合作。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即将来临的暑期档中,鸟巢 6 月底到 10 月底,张信哲、薛之谦、张杰、邓紫棋、华晨宇、周深、许嵩等部分热门演唱会备受关注。今年演出行业头部聚集效应凸显,消费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少量的头部艺人演出或网红演出项目。头部歌手演唱会的火爆,反映出消费者对高品质文化娱乐活动的追求,以及社交和情感需求在文娱消费中的重要性。在社交媒体时代,观看演唱会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社交话题和情感交流的平台,粉丝们通过参与演唱会,与偶像近距离接触,分享共同的兴趣爱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归属感。

新型消费模式:科技赋能下的零售变革

(一)线上零售新态势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线上零售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25 年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6.0%,占社零总额比重达 24.9% 。线上零售的增长,得益于电商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为代表的电商巨头,凭借丰富的商品种类、便捷的购物流程和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同时,新兴的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模式,也为线上零售注入了新的活力。像抖音电商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商品,增强了购物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促进了商品的销售。

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也是线上零售增长的重要支撑。随着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配送速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也日益提高。许多电商平台实现了次日达甚至当日达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时效性的需求。菜鸟网络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算法,优化物流配送路线,提高了配送效率;京东物流的自建物流体系,不仅保证了商品的快速送达,还提供了优质的售后服务,增强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然而,线上零售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商品质量把控是一个突出问题,由于线上购物消费者无法直接接触商品,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来了解,这就给一些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时有出现。售后服务也存在不足,部分电商平台和商家在处理消费者售后问题时,存在推诿、拖延等现象,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商平台需要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对违规商家的处罚力度;同时,要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客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及时有效地解决消费者的问题。

(二)绿色消费、“IP + 消费” 等新兴模式

绿色消费在 2025 年上半年持续升温,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 33.3%,渗透率达 50.2% 。绿色消费的增长,一方面源于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愿意选择更加环保、节能的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政策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绿色消费的政策,如购车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成本,从而激发了市场需求。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在市场上表现出色,比亚迪凭借不断创新的电池技术和丰富的车型选择,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军企业;特斯拉则以其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时尚的设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除了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环保家居用品等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会优先选择能效等级高的产品,以降低能源消耗。

“IP + 消费” 模式则成为吸引年轻人的 “流量密码”,备受青睐。中国 IP 衍生品市场规模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从 2020 年的 994 亿元人民币快速扩张至 2024 年的 1,742 亿元,期间实现 15.1%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像迪士尼、漫威等国际知名 IP,以及国内的故宫文创、泡泡玛特等,都通过与各类消费品的联名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产品。迪士尼与服装品牌合作推出的联名服饰,将迪士尼经典卡通形象融入服装设计中,既满足了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又唤起了他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泡泡玛特的盲盒产品,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惊喜感,吸引了大量粉丝,成为年轻人社交和收藏的热门选择。“IP + 消费” 模式受年轻人青睐的原因在于,它能够满足年轻人的情感共鸣和社交属性需求。年轻人通过购买和分享 IP 衍生品,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社交媒体时代,IP 衍生品也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消费者通过展示自己的收藏,在社交平台上获得关注和点赞,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 IP 产品的喜爱和购买欲望。

未来展望:零售消费的新征程

回顾 2025 年上半年的零售消费市场,我们看到了增长与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商品零售领域,传统品类在政策支持下有起有伏,新兴品类则凭借满足新需求而快速增长;服务消费中,文旅和文娱消费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人们对精神文化体验的追求愈发强烈;新型消费模式如线上零售、绿色消费、“IP + 消费” 等,在科技和消费观念转变的推动下,正深刻改变着零售行业的格局。

展望下半年,零售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增长态势。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消费者的购买力将进一步提升,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新兴消费模式将继续发展壮大,线上零售在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的驱动下,将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绿色消费和 “IP + 消费” 等模式也将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个性化、情感化消费需求的增加,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零售企业需要积极创新经营模式。一方面,要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打造全渠道零售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企业还应密切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动态发展。

2025 年上半年的零售消费市场为我们展现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方向,而下半年的市场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可能。无论是消费者、企业还是整个行业,都应积极适应变化,把握机遇,共同推动零售消费市场迈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