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热” 现象
在城市繁华商圈的某大型超市内,临期食品折扣专柜前始终聚集着大量消费者。货架上陈列的商品品类丰富,涵盖休闲零食、日常饮品、精致糕点及进口食品等,这些商品虽临近保质期但仍在安全食用期限内,多样选择让消费者常有目不暇接之感。不少顾客推着购物车在货架间仔细挑选,找到心仪商品时,脸上会浮现出类似 “淘到宝” 的欣喜神情。
“这款薯片原价二十多元,现在因临期打折,价格直接减半,太划算了!” 一位年轻上班族一边说着,一边将几包薯片放进购物车。另一位退休阿姨也笑着分享:“我经常来这儿买临期食品,像牛奶、面包这类日常刚需品,不仅价格实惠,还能减少浪费,一举两得。” 短短一段时间内,专柜上的部分商品就被抢购一空,工作人员不得不频繁补充货源。
省钱又环保的双赢之举
(一)消费者的省钱秘籍
临期食品折扣专柜的兴起,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实用的省钱方案。25 岁的上班族小李刚入职不久,经济压力较大。她有饮用咖啡的习惯,但品牌咖啡售价较高,日常购买时总要反复斟酌。自从发现超市的临期食品专柜后,她轻松实现了 “咖啡自由”。“之前买一罐某知名品牌咖啡粉,原价要 100 多元,每次都要纠结好久。上次在临期专柜看到同款,距离保质期还有一个多月,价格却直接打了五折。” 小李兴奋地说,“这一下就省了 50 多块,而且一个多月内我肯定能喝完,完全不用担心中途过期。”
像小李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他们通过购买临期食品,既能维持原有的生活品质,又能显著降低开支。据不完全统计,经常选购临期食品的家庭,每月在食品消费上平均可节省 200-500 元,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支出缩减。
(二)减少食物浪费的环保行动
临期食品折扣专柜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被丢弃的食物总量十分惊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临近保质期而被商家下架处理的食品。而临期食品专柜的出现,为这些原本可能被丢弃的食品找到了新的 “去处”。
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罗云波教授指出,合规销售临期食品是减少食物浪费的有效途径。当临期食品被集中售卖时,能有效避免其因过期而被丢弃,进而减少食物浪费与经济损失。某大型连锁超市的数据显示,设立临期食品专柜后,该超市食品过期丢弃量较之前下降 40%。这一变化不仅减轻了垃圾填埋场的负担,还降低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切实助力。从资源节约角度来看,每减少一份食物浪费,就意味着减少了生产该食物所需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等,是不折不扣的环保行动。
临期食品 “受宠” 原因探究
(一)价格优势明显
价格优势是临期食品吸引消费者的核心原因。走进超市的临期食品折扣专柜,价格标签上的数字往往能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一盒原价 30 元的进口巧克力,临期时可能只需 15 元;一瓶原价 20 元的品牌洗发水,临期折扣价仅 8 元。据统计,临期食品的售价普遍比正常食品低 30%-70%,部分商品折扣力度甚至更大。
在当前物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以更低成本购买到同等品质的商品,对消费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价格因素如同一把 “消费钥匙”,轻易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他们愿意在临期食品专柜前停留挑选。
(二)消费观念转变
随着社会发展与国民教育水平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转变。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在购物时更注重性价比,不再盲目追求高价商品。他们逐渐意识到,食品品质并非完全由价格决定,只要处于保质期内,临期食品同样具备安全食用的条件。这种理性消费观念的形成,为临期食品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品质与安全性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过去,部分人对临期食品存在偏见,认为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质量会下降。但如今,随着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人们了解到食品保质期是经过科学界定的,只要储存条件符合要求,临期食品在保质期内的安全性完全有保障。这一认知变化大幅提升了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接受度。
此外,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乐于尝试新的消费方式与产品。临期食品作为一种新兴消费选择,恰好契合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他们将购买临期食品视为一种时尚、环保的生活态度,还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 “临期购物” 经验,进一步推动了临期食品的流行。
(三)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动
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为临期食品销售提供了规范与支持。2021 年 4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需加强对所售食品的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进行分类管理,并作特别标示或集中陈列出售。该法律的落地,从政策层面鼓励了临期食品的合理销售,有效减少了食品浪费现象。
各地也纷纷推出配套管理办法,例如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农村食品经营者临期食品管理工作指引》,对临期食品的定义、销售管理等内容作出详细规定,为临期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市场层面,临期食品专卖店如 “好特卖”“小象生活” 等品牌迅速崛起,它们凭借丰富的商品种类与实惠的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这些专卖店通过规模化采购与专业运营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临期食品的供应效率。电商平台也积极布局这一领域,淘宝、京东等平台纷纷开设临期食品专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购买渠道。这些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了临期食品市场的繁荣发展。
购买小贴士
(一)选购要点
尽管临期食品性价比突出,但消费者在购买时仍需注意以下要点:首先,应选择正规购买渠道,如大型超市、知名临期食品专卖店或合规电商平台。这类渠道对食品质量的把控更为严格,能有效降低购买到问题食品的风险。
在超市临期食品专柜挑选时,需仔细查看食品保质期,确保所选商品能在自身可食用完毕的时间范围内。不同食品保质期差异较大,例如饼干、罐头等保质期较长,而牛奶、面包等保质期较短,消费者需结合自身需求合理选择。
同时,要检查食品包装是否完好,确认无破损、漏气、胀袋等情况。若包装存在问题,食品可能已受到污染,即便处于保质期内,也不建议购买。此外,还需关注食品的储存条件,例如冷藏食品若未在规定低温环境下存放,其品质与安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储存和食用建议
购买临期食品后,正确的储存方式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常温保存的食品应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与高温;薯片、饼干等零食开封后若未一次性吃完,需用封口夹密封,防止受潮变软影响口感。
需要冷藏的食品,如酸奶、熟食等,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室,温度建议控制在 2-6℃;冷冻食品则需存放于冷冻室,温度保持在 - 18℃以下。
在食用临期食品时,需合理规划食用量,避免因一次性购买过多导致食品过期浪费。对于肉类、海鲜等易变质食品,食用前需再次检查其外观、气味与质地,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以防影响健康。
前景展望
临期食品折扣专柜的走红,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消费现象,更是消费观念变革、市场创新与环保意识觉醒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在帮助消费者节省开支的同时,也为减少食物浪费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加之市场体系的持续完善与规范,临期食品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临期食品折扣专柜可能会更加普及,不仅在超市中占据重要位置,还可能以更多元化的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例如专门的临期食品超市、线上临期食品平台等。
期待临期食品市场在未来持续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与便利,同时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