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 讯 —— 近年来,我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深入实施,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基础的城乡商品流通网络正加速成型,为畅通国内大循环、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注入强劲动能。
顶层设计发力,目标清晰明确
2021年5月,商务部等17部门联合启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将其作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关键抓手。2023年,商务部会同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进一步印发《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打造约500个县域商业“领跑县”,90%以上的县达到“基本型”及以上商业功能标准,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已建设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983个、乡镇商贸中心及集贸市场3941个,建成县级物流和寄递配送中心1500个、乡镇快递处理站点7600个,95%的行政村实现快递直达。截至2025年,这一网络持续优化升级,农村物流配送不断提速,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提供了坚实支撑。
多维推进,成效显著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各地积极行动。浙江省岱山县近日入选2025年度浙江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将加快推进网点设施、业态功能、市场主体和消费环境的全面升级。2023年,该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57亿元,同比增长9.7%,批发零售业销售总额增长37.9%,展现出县域商业的蓬勃活力。
与此同时,连锁品牌加速下沉。蜜雪冰城约一半门店布局在县乡,美宜佳去年新增门店中逾六成落户县域,星巴克已覆盖全国三分之一的县城,肯德基进入2200个城镇。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县域餐饮消费订单量占比达35%,生活服务类订单同比增长42%,县域正成为连锁经营的新赛道。
数字赋能与业态融合也成为亮点。携程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县域酒店订单同比增长20%,福建永泰县赤锡乡的度假农庄带动周边餐饮、购物升温,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家乐等模式正激活农村消费新场景。
直面挑战,补齐短板
尽管成效显著,县域商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农村物流成本普遍高于城市30%至50%,偏远地区单件派送成本可达城市的3倍。约25%的行政村缺乏标准化商业设施,县域商品种类仅为城市的60%。冷链设施供给不足、布局不均,尤其在中西部和偏远乡村,“田间地头预冷难、冷藏车进村难”问题突出,制约农产品上行效率。
此外,农村快递网点盈利难问题依然存在。数据显示,2024年近60%的农村快递网点处于亏损状态,日均处理量仅为城市网点的五分之一,运营压力巨大。
未来方向: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循环
专家指出,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供应链下沉+农产品上行”双轮驱动。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支持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便民商店改造升级;另一方面,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农村经营主体数字化、连锁化转型,发展智慧物流、即时零售等新业态。
同时,应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完善充电桩、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鼓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推动餐饮、亲子、维修等服务业态集聚,丰富农村消费供给。
“县域消费潜力巨大,已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阵地。”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专家洪勇表示,“随着54个‘GDP千亿县’崛起,县域正从‘消费末端’迈向‘增长极’,数字化转型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望2025,随着500个“领跑县”的示范引领,以及“基本型”商业功能的全面覆盖,我国县域商业体系将逐步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真正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为乡村振兴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编辑:马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