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产业研究
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8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是面对经济增长新常态的一次城镇建设转型。本文借鉴日本和台湾省社区建设理念,以阳新县水落坡古典家具小镇为例,以“人、文化、土地、物业、风景”五要素为整体,培育小镇社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力量,探索适合特色小镇发展的新路径,让小镇重拾魅力,让小镇留得住乡愁,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家园。
关键词:特色小镇:社区建设
 
阳新县水落坡镇作为山东省政府确定的60个镇之一,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名单;阳新县水落坡镇作为全国首个文化和古典家具收藏名镇,焕发出新的光彩,水落坡镇古典家具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没有考虑到小镇本身传承的文化和特色,出现了乡村文化的流失;统筹规划中的不合理问题;社区建设的自身发展问题相继暴露。因此,整体发展、合理规划、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理念的提出,为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社区建设的内涵与特色小镇的关系
社区建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随后台湾省、欧美纷纷效仿。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当地现有资源为基础,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倡导居民共同处理和面对社区中的问题,共同创造和享受共同幸福的社区,提高生活水平。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依托当地资源,依托当地环境,具有明确产业导向和一定社区功能的新型城镇化,在结构和特征上与日本、台湾省社区相似,参与主体多样。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他们的目的也差不多。特色小镇的培育需要整合地方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特色小镇在空间、社会、文化上的发展。然而,在当前,如何提高特色小镇的吸引力,统筹考虑小镇的各种发展因素,再造小镇的魅力,正是特色小镇在社区建设和魅力重建方面需要学习的。
二、阳新县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形态上的问题
纵观水落坡镇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在水落坡镇的整体发展中,收藏文化和传统家具被列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小城镇的特色,目前,水落坡镇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的,但在规划层面,特色小镇建设尚未形成整体的、系统的格局,缺乏宏观布局的理念和视野具体来说:
从宏观建设来看,缺乏共同的目标导向和引导,还存在固有的思维定势。水落坡镇特色小镇建设从旧家具回收入手,逐步实现收藏文化的打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仿古家具回收是由水落坡镇张村的村民发起的,后来推广到全镇。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发展中,大张村起到了龙头作用。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Xi总书记提出的“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全镇一盘棋,大家对共同发展的认识不到位,村与村之间的关系不够充分,全镇共同的目标导向还没有形成。
从微观建设来看,对水落坡镇的整体规划建设缺乏深入研究,尤其是主导产业的关键问题,如集产业定位、产业细分、突出特色、放大优势等,对自身特色产业的优势、基础、产业升级驱动力的把握不够。迄今为止,水落坡镇的特色小镇建设是以收藏产业为基础,做出了自己的品牌效应。但对于自身在收藏产业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现有优势资源进行产业升级,使特色产业更好地服务于小镇经济发展,带动小镇经济腾飞,仍缺乏思路和对策。这是目前水落坡镇特色小镇建设中产业形态领域的问题。
(二)环境和传统文化方面的问题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协调解决有赖于多方面的协调处理。在把水落坡镇建设成收藏文化特色小镇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
一是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目前,水落坡镇特色小镇环境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进一步发展水落坡镇的目标是收集有文化特色的城镇。目前工业园区建设混乱,垃圾处理不及时,没有专门的停车场所,尘土飞扬。同时,水落坡镇是山东省最大的仿古家具收集、加工、储存和销售中心。在收藏文化领域,有“北有高碑店,南有水落坡”的说法。但水落坡镇的交通设施并不完善:至今阳新县城没有铁路,没有高速直达水落坡。外地客商前来贸易只有一条路,这与其作为全省最大的仿古家具集散地的地位不匹配,也制约了水落坡镇作为特色小镇做大做强的建设。
二是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统文化问题。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儒家文化传统中,强调“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士、农、商”四个层次中,商人排在最后。所以在传统的观念和思想中,商业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一理念在今天的齐鲁大地上依然影响深远。所以选择投身商业的人比较少,商业也一直不是山东主要发展的优势项目。
(三)体制机制问题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无疑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可以说,地方政府在各地特色小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落坡镇的发展中,存在以下体制机制问题:
规划水平不高。以水落坡镇特色小镇建设为例,根本原因是小镇规划没做好。规划还停留在为规划而规划的阶段,没有预见到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问题,缺乏有效灵活的规划措施来解决问题出现后的问题。总体来说,规划理念不超前,导致特色建设难度大。
产业扶持政策支持较少。对于水落坡镇来说,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是古代家具业。然而,在这个行业中,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却少之又少。古代家具行业的发展和升级非常快,但配套措施的缺乏影响了这一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阳新县特色小镇社区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协调好“人、文化、土地、生产、风景”五大要素,与当地居民建立紧密的社会联系。
 (一)“人”
第一,从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的角度,要把小城镇建设成产业集群的新模式。产业集群是阳信县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仍以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为主,离“集群”还很远特色城镇的创建和发展可以看作是特色产业集群的创建。要让城镇的产业集群“活起来”,就要把产业集群思维融入特色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中。比如古典家具制造业要引进知名家具。
二、从人际关系管理的角度来看,社区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在改造社区结构的同时,要注重建立可信赖的居民关系。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中提到,在乡镇居民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块扔进水中的石头,层层荡漾。因此,家具协会的成立和频繁的协会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居民的邻里关系。
(二)《文》
一、特色产品建设。在水落坡镇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特色产品的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小镇文化的实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水落坡致力于打造文化特色小镇。除了现有的支柱产业——古典家具产业,还需要探索建立新的特色产品。
二、特色文化建设。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特色文化建设是其灵魂。面对传统文化的流失,保护历史文化是重现小镇魅力的核心。目前,为了让当地居民和游客“记住乡愁”,水落坡镇结合“十三五”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立足自身民俗资源优势,打造了以收藏文化为特色、以民俗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文化建设。规划设计了“一镇两区三轴四园十社区”的民俗文化产业园,精心打造园区民俗旅游,积极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宣传园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土地”。从设施和服务来看,一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了地区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决定了吸引投资者的程度。因此,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安排道路、给排水工程、市政绿化等。,并支持施工。同时,针对水落坡镇交通不够便利的问题,集中力量想办法推进水落坡镇铁路、高速公路布局,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二是借力“互联网+”,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商业融合。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上,要更加注重互联网思维模式,通过有机汇聚各方智慧,运用大数据应用,确定小镇的最优管理方案,实现智能化、动态化管理。同时,要加强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新型工业品类、业态的培育,新型商业或制造业运营模式的创新。从而扩大业务范围,拓宽业务市场。
 (四)“生产”
在新经济的发展中,政府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政策机制,更加突出市场的主体地位。因此,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着力创新特色小镇的投资机制、运行机制和财政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和企业协同努力的良性循环,解决经济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实际问题。
一是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在确立收藏文化为城镇建设主要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对全县仿古家具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从设施建设、专业人才、资金支持等多角度、全方位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还要做好项目的前期审核工作,避免重复建设,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特色小镇发展中,要积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优化政府投资的结构、范围和规模,加大对优势和骨干企业的资金支持。同时,针对民间投资比重相对较小的情况,给予民间投资相应的融资支持,加强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股权和债权的溶脂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风险。从而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让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中,保证特色小镇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风景”
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要注意独特性。水落坡镇社区可以通过建设家具自然史、家具展示中心、家具制作学习中心等,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共享的场所。,并将社区公共空间的娱乐和学习融为一体。同时,社区居民可以自发组织活动,如家具协会,在公共领域创造一个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活动空间,增强其自主性和参与性。
自力更生建设独特景观:一方面,要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完全由政府承担。在政府的引导下,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配套服务。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提升工业园区道路和给排水系统,配备专门管理人员,与治安环境协调发展。做好政府服务。
参考文献:
[1]尹广文.社区营造:一个新的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159-164
[2]西村幸夫.再造魅力故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0-30
[3]姚远.日本市民运动时代的社区营造[J]沪港经济,2008,(11)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
[5]叶红.台湾文创型社区营造对苏南村镇建设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2017,(3):77-81
[6]李国安.“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来自苏南特色小城镇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紧凑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J].国土资源通讯,2014,(3):42-45
[7]樊星.日本社区营造中的魅力再生产——以东京谷中地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122-129
[8]莫筱筱,明亮.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