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金融视线
浅谈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及防范对策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沈美京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一中学  山东青岛  26610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越来越突出。因此,研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对于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论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对策

 

一、引言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定义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及时满足客户提取资金的需求,并且是以正常的价格筹到足够的额度。一般银行的流动性主要指:(1)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2)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商业银行的负债所具有的流动性是指,在银行需要资金时,可以以相对低的价格筹到;商业银行资产所具有的流动性是指,银行可以根据需求变现,并且在没有发生损失的背景下。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1.1960年之前风险管理理论主要是资产流动性管理,其中主张资产转换以及贷款理论

1)流动性管理最早的理论是贷款理论,改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商业银行应该保持高的流动性。因为商业银行资金的来源期限相对较短,因此,商业银行的业务也需要集中在较短期限。按照这一理论,一方面虽然控制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是降低了银行的收益。并没有使得银行的收益达到最大限度。

2)资产转换理论主张商业银行应当具有一定比例流动性比较高的非现金资产,这一理论在保持合理地流动性的条件下,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收益率。

2.1960年-1980年之间主要主张负债流动性管理阶段

这一理论主张可以通过提高负债,来储存更少的流动性高的资产。目的可以把更多的资产投到更高的收益组合中,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率。相比于风险管理理论,这一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产收益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总体的流动性风险,当货币市场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因此银行也很难筹到相应的资金,加大了银行的风险水平。

3.1980年之后出现了流动性平衡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将自身流动性需求划分为预期性以及突发性两种需求。这一理论主张,银行可以提前与自身储存的资金与将来的资金提供者达成在协议,进而满足银行的预期性需求。对于突发性需求,银行一方面可以储备较高流动性的资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吸收存款来满足这一需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1.目前,较多的流动性风险存在于银行之内。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渠道,一是来自负债;二是来自所有者权益。商业银行随时可变现的资产,比如,金融债券,和银行贷款相比相差很大。因此存款准备金满足绝大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目前我国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比较低,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商业银行并没有主动的想要改善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其相应的管理理论处于不匹配阶段。实际商业银行流动风险管理,处于一些指标是否合理的阶段,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另外,监管机构监管商业银行行流动性风险缺少实时性。另外,在我国,银行的信用一般是以政府作为支撑,因此,客户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不会出现倒闭的现象,导致商业银行缺少主动管理其流动性风险。

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贷款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银行能不能按时收回资金,进而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流动性的大小。因此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相应的升高。

4.目前我国银行还是以短期存款作为主要的负债业务,对于资金的运用方面,还是以贷款为主。但由于银行普遍追求更大限度的贷款额度,导致其流动性负债比例比较高,进而加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指数。

 

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风险

1.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微升。截止到2018年6月份,我国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19600亿元,较截止到三月份增加1.3亿元;其中6月份的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1.86%,相比三月份提高0.12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指标为不良贷款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为贷款业务,保证好的资产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进而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2.期限错配问题,银行负债期限远超于资产的期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问题,是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

3.资产的多元化以及结构的多元化是商业银行合理的资产结构。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表现为贷款,对于金融债券业务涉及较少,存在着资产单一的问题。由于贷款受到合同期限的制约,导致银行的流动性会出现一定的潜在风险。

(二)中央银行监管风险

目前,我国央行主要侧重于商业银行的是否合规问题的监管,对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关注较少。监管的指标不全面,并不能及时监测到商业银行内部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1.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意识。商业银行主动积极地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该方法,提高各方面识别,监测和计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2.增强银行的管理资产水平,减少不良资产。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更好的服务、金融创新等方式,提高竞争力,进而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保持较高的资产收益率,进而降低不良资产。

3.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减少贷款,合理安排资产储备,减少流动性发生的概率。

4.银行风险预警的建立,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由于我国银行体系存在众多分支银行,加大了银行对于资产风险的控制。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很有必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银行可以提前通过对相应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分析和预测,结合相应的指标,进而评测出潜在的流动性风险。采取提前控制,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尽可能的降到最低状态。

 ()政府对宏观体制的完善

1.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通过政府各个监管机构职能的转换,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监管体制的建立,达到规避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潜在因素。

2.需要鼓励并且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健全相关的法律体制。鼓励企业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的份额,降低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来满足融资需求,增大资金的流动性。通过新发股票或者增发股票,获取相应的融资规模,创造出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金融市场环境。

3.规范企业的贷款行为。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资质比较差,盈利低,并且靠着政府的优惠政策维持经营,以及有拖欠银行贷款等行为的企业,进行改革以及相应的淘汰。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贷款行为,减少银行不良贷款规模的上升,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三)中央银行对流动性管理的监管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增加监管强度。并且全方面的监管银行整个体系内的流动性变化。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意识,减少商业银行流动性隐患。

 

 

参考文献:

[1]Davide M,Walter V. Copula Sensitivity in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and Basket Default Swaps Pricing and Risk Monitoring[R],2004.

[2]Li,D. X. On Default Correlation: a Copula Approach[J]. Journal of Fixed Income,2000 (9):43-54.

[3]彭建刚,王佳,邹克.宏观审慎视角下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财经理论与实

,2014(7).

[4]尹继志.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3(1).

[5]刘晓星,王金定.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4).

[6]周凯,袁媛.商业银行动态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应用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3).

[7]韦艳华,张世英.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分析-CopulaGARCH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422).

[8]周艳波,蔡世民,周佩玲.金融市场的无标度特征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8).

[9]李萌.logit模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科学,2005,18(2).

[10]周纯敏.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