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区域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特色资源开发模式探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湍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杨佳艳  彭希照  李惠娟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  311121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2018-2019学年本创项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项目代码:CX2018152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湍口与河桥两镇为对象,通过采访当地政府以及实地考察,深入分析两镇建设现状及资源利用特色,总结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5-0000-0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源与我国的农民问题密不可分。2005108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2014224日,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美丽乡村建设国际研讨会召开,中国农业部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对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为不同的乡村结合各自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有益启示。

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建设进入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建设和发展美丽乡村成了重中之重,因地制宜是发展当地特色经济的重要原则。

在考察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湍口与河桥两镇后,我们更坚信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有的资源,历史上也各有渊源。思考一点,为何这个村子从古至今得以存在?想必此地定有一些优势,如此种种皆为特色。因此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条道,而是千万条道,如树枝般散开,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新农村建设更不是流水线生产,打造需要看到特色,只有特色才会聚集力量。本文从湍口与河桥两镇的特色资源出发,探讨如何利用地区特色资源来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农村

 

一、湍口、河桥两镇建设现状及资源利用

 

(一)湍口镇建设现状及资源利用考察

湍口镇为杭州市临安西南门户,东距杭州100公里,西临黄山120公里,南接淳安千岛湖25公里。位于杭州-黄山-千岛湖旅游金三角中心,具有独特的山水泉城格局。

湍口镇抓住本地特色,成功打造了美丽的温泉特色小镇。2017年,成功入选省级小城镇建设样板镇,获评“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基地”。此外,还入选了2018年度“浙江省森林城镇”。湍口镇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吸引了全省的小城镇整治工作建设者们前来取经,为此,我们特地挑选了湍口镇作为考察地之一。

党委委员章超先生带领我们实地参观。宽阔干净的马路,两旁整齐排列着古色古香的房屋,将人文气息与乡村风貌融为一体。“靓灯”工程让街道在晚上也灯火辉煌,美丽而具现代化气息。湍口镇凭借当地的温泉资源优势,坚持把做优做强温泉三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使温泉产业从无到有,逐步成型。在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芦荻温泉度假酒店、众安戏水乐园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累计接待游客 46 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1.93亿元。

湍口镇的成功,体现在对当地独特的温泉特色和自然资源优势的有效开发利用,坚持“特色”中“求发展”这一方针。

最初,湍口镇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原因,工业经济发展滞后,镇财政非常薄弱,无法为新农村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温泉小镇发展思路步清晰。湍口温泉有1300多年历史,古称芦荻泉,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与保健价值,是杭州地区乃至浙江省较为珍惜的天然温泉资源。而且,湍口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环境优美,四周八山环抱,景色迷人湍口镇正是利用温泉和自然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湍口印记的发展道路。

)河桥镇建设现状及资源利用考察

河桥镇位于杭州市临安区西南部。东距临安市区48公里,地处昌瑞、昌淳公路沿线。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先后成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教育强镇、杭州市学前教育先进乡镇。

河桥镇被称为千年古镇,蒲溪由此汇入柳溪江,水陆交通优势明显。明清时期是徽杭古道上的第一水运埠头。它因河而兴,因商发达,曾有“小上海”和“浙西秦淮”的美誉。明朝年间,古镇“一邑水口形胜,商务独冠唐昌”,而被称为唐昌首镇。古镇最具特色的是老街及两边的徽派建筑。河桥老街为传统商贸街区,自古就是“百姓百行百店百匠”汇作之地。街道两旁有一百多家店铺,均为木结构,保留着前店后坊的风貌,其中汪益茂、卢洪泰、徐丰馆等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大街小巷中还分布有100余幢单体传统房屋建筑,有店铺、作坊、民居、教堂等,大多为清代所建。浙西抗战纪念馆、河桥农博民俗馆、青楼文化馆等文化场馆也矗立其间还有蒲溪上的木板桥,更是增加了老街浓郁的江南风情。

河桥镇政府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以环境整改为基础,采取“工业禁止,旅游主导”的方针,完成了国家AAAA级景区的建设

 

二、湍口、河桥两镇的成功经验总结

(一)利用好特色资源

首先是特色自然资源。优美的风景使人流连,独特的景观使人惊叹。自然景观的开发常与旅游联系在一起。旅游作为第三产业,一切都围绕游客的需求进行,因此基础的吃穿住行等设施,以及现代化的网络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湍口镇利用温泉和环境发展旅游业,但一开始游客们来泡温泉,基本不会逛小镇,因为镇上不仅环境差,配套设施也没有跟上。后来通过打造休闲度假集镇,不仅建立起配套设施,支持特色餐饮、民宿发展,还以健康、休闲、养生等为特点,不断挖掘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小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此可见,要想利用好自然资源,想留住客人,就要主动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是地方特色人文资源如河桥的古建筑、湍口的索面节等。想要不断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文资源也是一个好的经济增长点。挖掘地区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发展经济,而且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对文化自身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当文化与符合它的经济增长点相融合,能发挥进一步发挥其价值,有效推动地区发展。

河桥拥有许多传统文化,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古镇,也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桥镇领导班子通过发掘和复兴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河桥的闹元宵活动在2018年再度举行,暌违已久的灯会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民众,据镇长介绍,约有13000人参加了当时的灯会。河桥在复兴和建设小镇上,还有庙会及半程马拉松等,使其固有的优势得到开发,打出了自己的招牌。

 

)保护好绿水青山

河桥老街的用水结构让人惊叹。老街上的太平沟是古镇最具特色的一处景观,水从蒲溪引进,流进家家户户的门前,宽一米,深两米,露在上面的石条与路面平齐,有榫卯,每隔一段设有明井,砌石阶,便于居民取水、淘米、洗衣、消防。水资源的保护和利对古镇的开发建设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当地政府进行了两项水利工程的建设。一项是建设上游水站对河水进行沉淀,让清澈的河水从水站中流淌而出;另一项是在下游建设污水处理厂,目前该污水处理厂已经实现了污水零排放,污水在这里得到净化后排入河流或循环使用。秀丽的河流为古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湍口政府在发展温泉小镇的同时,控制每天的温泉取水量,保证用水平衡,使温泉小镇得以长远发展。在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时避免破环绿化,保持当地原生态自然风情。

)打造品牌意识

想要发展特色经济发展,除了利用特色资源,品牌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打造区域品牌的过程就是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的过程。湍口在小城镇整治过程中,首先注重定位,然后以定位引领布局。湍口立足“温泉小镇”这一先天资源优势,发展经济,以环境整治为基础,全面推动美丽小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同时,也注重特色挖掘,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把“八山四水”和非遗文化融入设计当中,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品牌形象。河桥镇利用网络宣传组织外地旅游团到重要客源地进行推介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元宵灯会、摄影比赛、庙会等人文活动让老街复兴起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重视干群力量

领导干部既负有领导责任,也负有示范责任。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领导干部的努力,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领导干部只有带好头,才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

总结两镇的发展经验,领导干部的努力和智略功不可没。

首先,发展借力,整改借势。湍口镇以点带动周围的格局,使周边发展纳入带动范围,从而推动全域景区化。同时进行环境整治,重视三改一拆,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助推以温泉产业为核心的休闲服务型小城镇建设。

其次,详细落实责任,以认真的态度,扎实走好特色小镇建设每一步。小镇整治的目的是为百姓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党员干部只有用心付出、脚踏实地,才能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湍口镇政府采取层层落实,集中攻坚与日常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工作执行力,取得了“一天做完动员、三天拆完违建、三周打造样板”的佳绩。

在小镇环境秩序日常管理过程中,仅依靠执法部门力量,相关问题和顽疾难以得到根治,后期管理成本也会加大,因此河桥镇与湍口镇都实行了“街长制”,当地村民作为街长,轮流值班,站在第一班岗哨上,推动共管共治。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与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至今已将梦想的蓝图付诸实践,不少地区的人民群众对满口称赞。但许多地方出现了领导脱离群众,乱拆乱建,面子工程等问题,给当地带来额外负担,甚至造成负面影响。

某些地区,复制所谓的成功模式,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优秀资源非但得不到充分开发,甚至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如何抓住地方特色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新农村”成了当务之急,因地制宜是关键。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在发展经济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区位条件,特别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资金来源等,从而确定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以此为中心进行经济开发。新农村不应该是城市化进程的廉价赝品,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型农村的同时,还应该打造自己的特色。现在地区发展缺乏创新,趋同现象严重。近年来,各地发展的很多项目,其主题不清晰,独特性不强,放眼望去,大都内容相似、形式相像、模式相同。还有的按照城市思路去建设乡村景观,舍弃了原有地方建筑文化和个性特质,失去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外,领导干部不能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必然会削弱领导能力和行政能力,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总结

思路决定出路。上述介绍的两镇发展都利用了当地特色资源,成功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新农村。这告诉我们,抓住当地特色,深入挖掘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一条重要捷径,但是一味模仿反而会丢失自身的魅力。各地真正值得学习的是成功的思维,树立超前眼光和长远发展理念,利用地区特色资源来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同时在开展旅游业时必须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地的政府、人民也要以饱满的热情,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激发小镇新动能。要想建设好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杨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探究——以新疆兵团第四师昭苏垦区为例文[J].吉林农业,2018(16).

[2]王娟.特色旅游与城镇建设的协调发展研究——以临安湍口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10(4).

[3]路平.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9-3-8(002).

[4]马锡钧.奋进新时代 续写新篇章 为加快建设“温泉小镇”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湍口镇第十五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R].2018-1-25.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