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商业流通
我国社区商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张永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社区商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关系到居民生活便利、企业盈利、社区和谐。引导和发展社区商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越来越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社区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我国社区商业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社区商业;协调;竞争力

 

被称为51015的社区商业是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的商业。社区商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会造就居民舒适便捷、企业盈利发展、社区和谐宜居的理想局面。但由于我国社区商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具体进行探讨。

 

一、对社区商业的认识不统一

一般的观点认为,社区商业最早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家庭汽车的普及,以及城郊新建的发达高速公路,使得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扩散,由此产生了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而我国社区商业的发展从底商开始,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张荣齐, 2008)。但是有的学者的观点与之相左,如学者吴晓辉就从中国社区商业的改革前、后两个阶段分析了中国社区商业的历史变迁;学者郭耀泉在分析广州社区商业发展时认为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学者熊杰甚至认为,“社区商业”的概念在国外是没有的,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商业业态。从以上的分歧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社区商业的内涵理解存在很大不同。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原因有二:第一,对于“社区商业”中的“社区”的认识不同,不同的人把它理解为“居住区”、“住宅小区”或者“法定社区”,于是就有了很大时间跨度的“社区商业”;第二,对于对于“社区商业”中的“商业”的认识不同,国外社区商业的业态构成主要是以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形式出现,而我国的理解则宽泛得多。学术上的观点不统一,对于社区商业发展理论的构建具有不利影响。

二、社区商业发展涉及主体众多,协调乏力

社区商业是一种属地型商业,其建设隶属多个职能部门管理,包括国资委、规划委、城建委、商务部、民政部、城管、物业等十几个政府或市场主管等多个部门管理;同时又涉及到房地产开发商、具体经营商、居民等多个市场主体。在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各主体的出发点和利益诉求不同,所采取的行为自然不同,就会出现社区商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1、社区商业管理的模式的不统一问题。在我国因社区商业管理主体不同,造就了社区商业管理的模式不同。根据调查主要归纳以下三种:区域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企业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政府主管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

2、开发商与政府存在利益不一致。政府鼓励住宅社区配置一定量的商业配套,其出发点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以切实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后顾之忧,而决非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是,在实践中却有一个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开发商作为一个企业,不管社区商业怎么做其最终目的都是盈利,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与政府的意图却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

3、对社区商业服务约束力缺乏。一方面,政府的监管存在漏洞,另一方面,消费者通过申诉、仲裁、司法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所需的周期长、效率低、成本大、效果不可预知性强。以社区商铺污染问题为例,物业公司只能劝阻,没有强制手段;建委依据现行法律难以查禁;房管因多头管理,难以协调;环保部门认为环保前置审批被忽视;工商部门强调按章办事,符合条件的不能不批。所以,各部门应该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关部门应出台规定,明确工商、环保、规划、房产等部门在管理中的职责,形成完整管理链条,避免脱节,合理规划布局,堵住暗箱操作谋取利益的漏洞。

三、涉及社区商业的法律法规缺乏,不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关于社区商业的制度不断出台。20046月,商务部发布《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提出,今后将重点发展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区商业。20055月,商务部下发了《关商务部于2005年下发《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做好社区商业规划;制定标准、分类指导;丰富社区商业服务类型;创新社区商业服务平台;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工作。200649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了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20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等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10%

综合来看,目前国家政策对于社区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扶持作用,但是法律层次不高,基本都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实施细则有待尽快完善;产业政策尤其缺乏,社区商业产业化方向不明朗、投融资手段单一。

四、社区商业的竞争力问题分析

社区商业这种商业形态有着本身的有优势,与城市商业中心、区域中心商业、Shopping Mall、特色商业步行街的商业业态相比,社区商业有几个很明显特征。第一,离消费者非常近,消费者每天可以不断地在一个便利店或者一家超市,接触到固定的或者相对稳定的营业员为他提供稳定服务;第二,社区商业的覆盖面,以及消费群本身也是相对稳定的;第三,这种人与人的接触是重复性的,人和人之间很容易通过近距离、稳定的服务,来建立一种信任感,从而产生更多的依赖。而且,社区商业一般不会造成大范围人流,具有缓解城市压力的功能。

但是,社区商业又有本身的不足。首先,从服务范围来看,社区商业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的属地型商业,其辐射的消费半径相对有限,这决定了其获利能力是有限的。其次,从功能来看,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内以及周边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社区商业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经常性、便利性但不一定价格低廉的特点。价格上不具有竞争性,就会失去一些对于价格比较敏感人群的青睐。第三,由于社区商业一般规模小,从品种上看,主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不能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因此盈利水平普遍不高,甚至保本经营。

从目前来看,增强社区商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主要包括:第一,取得政府支持,包括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第二,明确社区商业定位。从社区服务需求方来看,当今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对服务供给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如何充分搜集各类分散的需求信息,如何形成快速、精准、有效的供给,取决于社区商业的准确定位。第三,社区商业同电子商务结合。随着中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已势不可挡。在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模式对购物中心、家电卖场等传统商业形成有力挑战的同时,产业链短板已经浮现,即同样是未来发展热点的物流供应链,网上交易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网站是否真实,货物品质是否一致等,这些都影响到电子商务整体发展。社区商业因其靠近消费终端、有能力通过实体店释放虚拟商业的不真实感、可自由组合“临近物流”资源等显著优势,与电子商务形成互补,将物流渠道、商流渠道及信息流渠道进行捆绑,融合、渗透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各个环节,为电子商业提供线下展示、物流配送与分发服务,从而与电子商务共赢,最终增加获利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荣齐.社区商业管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811

[2] 朱颂梅. 中国城市社区商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社会的整合作用[J].商业时代, 201329

[3] 吴晓辉. 中国社区商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34 29 2

[4]   郭耀泉. 做好社区商业要放大最独特优势[J].房地产导刊,201305

[5]  熊杰. 2013:社区商业综合体崛起[N]. 国际商报, 20137701 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