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商业流通
最新现代商业成功模式之资本练就华谊兄弟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基本概况】

 

股权回购引入多轮资金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前身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于1994年创办。20003月,王中军和太合集团各出资2 500万元,将其重组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王中军兄弟持有50%的股权。2001年王氏兄弟又从太合控股回购了 5%的股份,拥有了公司的绝对话语权。

主业为地产和金融的太合集团,主要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但正是它的2 500万元,使华谊兄弟迅速完成了初始扩张。随着实力的壮大,华谊兄弟开始进人加速扩张阶段,为解决所需资金,公司又进行了三轮私募,先后引入了 TO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传媒集团和其他金融投资机构。

与合资时相比,王中军兄弟的财技已然提升。在这三轮融资中,华谊兄弟均采用了国际流行的"股权融资+股权回购"的手法操作,公司先从其他原股东手中溢价回购股权,再向新投资者出售股权融资,由此不仅保全了影片版权的完整性和对公司的控股权,也强化了外部资金的流动性,以便其获利后安全退出。

2004年底,华谊兄弟从TOM集团募得1 000万美元,以约7 500万元、溢价3倍回购太合公司手中45%的股份后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此后,TOM又以6倍市盈率即500万美元获得华谊兄弟27%股权,以500万美元认购年利率为6%的可换股债券,华谊兄弟承诺TOM转股后股权可达35% ,信中利以70万美元获得3%的股权,王中军兄弟持有的股权则上升到70%。这样,太合以300%的投资回报率退出。

200512月,华谊兄弟进行第二轮融资。在操作上,也是先回购TOM的部分股权,而后,新投资人雅虎中国以1 200万美元换取华谊兄弟15%股份,对价较一年前上涨了一倍,TOM持股则由27%减到7%,信中利由3%减到1%,王中军兄弟的股份却从70%升到77%。通过不断的融资扩张,华谊兄弟占有了国内制片市场40%的份额、电影发行市场30%的份额。

2007年,分众传媒又联合其他投资者向华谊兄弟注资2 000万美元。通过不断的融资扩张,华谊兄弟占有了国内制片市场40%的份额、电影发行市场30%的份额。

 

电影拍摄多种渠道融资

电影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华谊兄弟不仅通过持续融资支持公司的扩张,在电影拍摄上也采用了多种融资手段。

 

首先,引进其他影业公司合拍影片。启动合拍机制,不仅降低了华谊兄弟在每部影片上的投入比例,也有助于影片在合资方所在地的发行。

 

其次,引入风险投资(VC)或私募股权投资(PE)。此举除了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引入了 一整套精密到餐费、油费的制片预算方案,引入了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引入了资金方对资金使用的有力监管,从而保证了严格的成本控制。

 

第三,运用版权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由于有大牌导演、大牌明星加盟作为票房保证,中国信保帮助《夜宴》从深圳发展银行拿到了  5 000万元的单片贷款,冯小刚的《集结号》争取到5 000万元无抵押贷款,张纪中的《鹿鼎记》也得到银行资金支持。

第四,开拓版权预售,加快回笼资金。大片上映之前,片商即可以通过向海内外的发行公司和放映公司预售发行权、放映权,收取定金或"保底发行金"以支持影片的制作,同时也能以预售合同为担保融资,有时一部影片通过预售大约能冲减60%的制作费用。

 

第五,拓展电影后衍生品市场。《手机》铃声出售给摩托罗拉、《天下无贼》短信满天飞等创新,则是华谊兄弟成功运作电影后衍生品的结果。

 

最后,通过贴片广告与植入式广告获得收入。《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都大量植入了摩托罗拉、淘宝网等广告,由此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得益于资本又不受制于资本,使得华谊兄弟在近年来的娱乐业的竞争中游刃有余。

 

                       (《资本练就华谊兄弟》,《新财富》,2008年第1期)

 

 

 

企业名称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主营业务

影视传媒

价值主张

通过股权回购的方法实现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保全影片版权的完整性和对公司的控股权,并从单纯的制片商转型为资金管理和版权管理的平台。

模式核心

1. 通过"股权融资+股权回购"方法,在融资扩张的过程中实现了股权不降反升,保全了影片版权的完整性和对公司的控股权。

2. 在电影拍摄中采用多种融资手段,以最少的投资撬动了电影制作的"大雪球"。其手段主要包括:引进其他影业公司合拍影片;引人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运用版权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开拓版权预售,加快回笼资金;拓展电影后衍生品市场;通过贴片广告与植入式广告获得收入。

赢利点

影片版权收入,广告收入等。

 

【模式分析】

 

【点评精要】

 

 

 

 

 

2003年电影制作环节对民间资本和外资的开放,为影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华谊兄弟的迅速成长就得益于这两类资本的推动。但华谊兄弟成功的关键在于引入的资本额始终控制在企业发展的预期之中,既保持充足的来源,又不至于使企业最后被资本拖累,失去退出的能力,并且在运用资本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将资本驯服为企业的工具。无论是首次引入太合集团,还是最后引入分众,华谊兄弟始终保持控股50%以上。

另外,在电影大片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外部资金,由此不仅减少了拍片时的自有资金投入,加快资金周转率,也分散了影片不卖座的风险。与此同时,通过与外部金融机构的合作,华谊兄弟也将严格的财务制度引入了制片资金的管理上,从而降低了制片成本,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一系列的融资手段,从而实现以5%的投资额撬动了净利润20%以上的电影制作"大雪球",并通过加快资金周转撬动了 "更大的雪球"

 

最新现代商业成功模式之资本练就华谊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