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商业流通
现代商业连锁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相关理论综述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一)国外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连锁经营产生于西方国家,国外对它的研究起步早且较为成熟。西方理论界将连锁经营看成是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并对连锁经营的原理包括其概念、特征和类型进行了研究;对零售业态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理论。

零售创新者通常首先以低价位经营者的形态出现,而随着这一业态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会不断购进新的昂贵设备和增加新的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其经营成本,逐步转化为高成本,高价格和高毛利的传统零售商,当一种新型低价零售业态出现时,它又以低价位出现。

零售业态的发展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它包括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导入期:指对原有零售业态的经营方式进行变革,研究和创造新业态的时期.这一阶段,革新方法多着眼于降低费用开支,方便顾客购买,改变广告和销售促进的措施。成长期:指新的业态形式和经营方式得到发展,传统零售业态受到冲击或损害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后期,新的零售业态在销售市场份额和利润方面,一般达到了最高水平。成熟期:指该种业态发展缓慢时期,所占的销售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利润增长停滞并开始下降,极有可能受新兴零售业态的竞争冲击。衰退期:指该种业态的所占销售市场份额大大减少,利润下降,竞争能力日渐衰弱。

任何事物的最终发展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即否定之否定。在零售业来说,就是两种看上去截然不同的零售业态会相互混合形成综合了二者特点的新形态。零售业态的混合化是美国零售商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百货经营超市,专业店超市化,超市与仓储商店趋同。例如,专业店和百货店是相互对立的两种形态,前者以商品组合窄而深为特色,后者以商品组合宽而广为特色,随着现代大型百货公司经营商品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在价格、定位上拉开档次,使得经营品类与百货公司重合的中小型专业店很难生存,于是出现了“品类杀手”一结合了专业店的专和百货公司的品种全和大。它们仍然是经营相关的产品线,但品种可谓应有尽有,实现了在某大类商品方面的“一站式”购物。当年山姆创建折扣百货时,就是将超级市场的经营方式加上百货的经营范围用在提升自己所擅长的小镇杂货店上,由此开创了沃尔玛折扣百货店的辉煌。当折扣百货面临饱和时,山姆又看中了市场潜力巨大的食品市场,总想将自己的日杂商品与食品结合起来,在这基础上沃尔玛选择了发展适合大都会区的会员俱乐部和适合一般城镇的购物广场。

在零售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细化,再加上零售管理水平的提高,似乎轮转学说的影响在下降,演变的格局更多地适用于辩证理论。这一演变模式反映了零售领域各业态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而竞争结果是业态间的差异缩小,界限模糊,一些新的混合形态不断出现,甚至难以定名。然而,竞争理论又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企业(一种业态也同样)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即差异化),将很难取得竞争优势。

(二)国内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超市的产生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战略作出了以下研究:

方虹2001)指出超级市场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的推动,这种推动本身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当中国的经济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的过程中,大的经济变革和经济发展事项必须有政府自上而下地来推动,用行政加经济的手段来引导。发展超级市场由政府来推动起始于上海市。1994年上海市政府把当年发展10家超级市场列入城市商业规划和政府实事工程。在政策上推出投资贷款贴息,租金控制,主副食品(民生商品)销售退税,以此来推动超级市场的发展和连锁方式的导入。正是政府的推动和政策的扶持,使上海从80年代开始发展的超级市场,在经历了“两起两落"之后,规模性地向前发展了,因而使得连锁经营方式在超级市场业念中充分显示其魅力和活力。1995年国务院在上海召开了连锁经营现场座谈会,充分肯定了上海的经验,各地政府纷纷效仿上海市政府的推进政策蓝本,制定了各地的推进政策,由此,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下,超级市场在中国快速地发展起来了。

李怀政,仲向平,鲍观明2001)指出:由于市场经济没有充分发育,中国零售业态的变迁没有遵循成熟市场经济下业态发展变化的规律,呈现出极强的中国特色与差异,中国新型零售业态——超市的导入没有阶段性,原有的时空层次被完全掩盖,且其业态变迁的原动力并非竞争优势。它只是简单引进别人模式,尤其是国外商家的一些店铺形式,商品布局,模仿营销手段和技巧等。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超市基本是按照“零售之轮”理论发展起来的,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10年,对西方国家几十年才能发展成熟的业态的导入几乎是同时进行,致使零售业态变迁没有阶段性。由于我们缺乏零售业态及经营模式演变的经济基础和实践过程,很多人潜在认为零售业态及经营基本上是不变化的,零售业态和经营模式的一定形式和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随意由企业自主设置的,而是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供求特征,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等综合因素紧密相关。一定的的综合经济因素和经济基础,必然内在地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定的零售业态格局和经营模式,同时随着这些综合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也进一步发展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的赵萍2001)指出业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定位差别化,自有品牌系列化,生鲜食品主打化,中外资超市同台竞技,兼并与上市势在必然,投资主体多元化,物流配送中心快速发展是今后超市发展的九大趋势。

顾国建1997)认为当前我国不应跨过前超级市场阶段而直接进入后超级市场阶段,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水平,今后我国超市发展的注意力不应只注重大型综合超市,更应注重中小型超市的发展。

广东商学院教授肖怡2003)在其著作中指出零售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三个部分:地理战略,主要是指零售选址的布局战略;扩张路径,零售企业在选择发展路径的时候,一是可以选择滚动发展战略,二是可以选择收购兼并战略;扩张速度,对零售企业尤为重要,如果等一种经营模式成熟再扩张也许就会失去竞争优势。扩张速度取决于:管理基础、资源条件和市场机会。零售商在国内的零售市场饱和后,零售企业可采用的战略可以采用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凌云2005)指出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型超市企业的发展战略。其他关于大型超市的研究还涉及大型超市的经营和选址的研究,详细讨论了外资零售巨头在我国的整体战略布局。其中大型超市作为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的主要竞争业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然而在这些研究中忽略了对大卖场和大型综合超市的界定,同时发展战略的研究也是在一个广泛的概念上进行,这样使得所提出的发展战略针对性差。

我国理论界在回顾中国连锁经营和西方连锁经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研究了发展连锁经营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我国连锁经营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等问题;涉及到连锁经营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包括适度规模经营、分店发展速度、店址选择、业态扩张等,但在一些发展战略研究中,表现出可操作性程度低、深度不够等问题。对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经济效益获取的原因等进行了研究。目前理论界对连锁经营企业的组织化程度、物流效率、无形资产创立等问题正在进一步探讨中。总的来讲,这些理论对我国连锁业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