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学术期刊投稿平台官方网站

 财经观察
2025消费品牌大变局:IPO与并购下的估值重构之路
发布时间:2025-10-23 点击: 233 发布: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2025年,消费市场呈现出蓬勃兴盛的发展态势,IPO活动与并购浪潮交相辉映,众多消费品牌积极投身资本市场,谋求估值重塑与战略转型。此现象不仅彰显了消费市场的强劲活力与巨大潜力,亦预示着行业格局将迎来深刻调整。

IPO热潮涌动:消费品牌竞逐资本市场

在IPO领域,诸多消费品牌展现出强烈的上市意愿。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创立于2001年的国货化妆品企业,其核心品牌“自然堂”连续12年稳居国货化妆品零售额前列,充分展现了卓越的市场适应能力。上市前夕,该企业获得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及知名投资机构加华资本逾7亿元的战略注资,为其上市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新茶饮行业同样迎来上市高峰,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品牌相继启动赴港上市计划。以蜜雪冰城为例,其专注于提供均价约6元的高性价比现制饮品,涵盖茶饮、果饮、冰淇淋及咖啡等多个品类,并运营着现制茶饮品牌“蜜雪冰城”与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截至2024年9月末,该品牌已在国内外11个国家开设超过4.5万家门店,成为全球门店数量最多的现制饮品企业之一。2022至2024年前九个月期间,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其上市举措有望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餐饮行业亦不遑多让,绿茶集团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自2008年从杭州西子湖畔的一家旅舍餐厅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489家门店的连锁餐饮品牌。据招股书披露,近年来绿茶餐厅数量快速增长,2024年在中国内陆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门店规模位列第三,按营业收入排名第四。此次上市将为企业的进一步扩张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并购市场活跃:行业整合加速推进

与IPO热潮形成呼应的是并购市场的异常活跃。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25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年中回顾及展望》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总额突破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达45%。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多起重大并购案例引发广泛关注。德弘资本以122.25亿元收购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此举不仅重塑了零售行业格局,也为其在零售领域的战略布局奠定基础。养生堂斥资34亿元收购锦波生物部分股权,双方将开展深度研发合作,共同推动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转化。梦网科技并购碧橙数字,通过资源整合打造“通知即服务”场景,共建私域电商平台。

双重驱动因素解析

消费品牌在IPO和并购领域的积极布局,源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方面,消费市场的持续复苏与增长为品牌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及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对品质、个性化、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倒逼企业不断创新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资本力量的推动至关重要。IPO和并购能够为企业带来充裕的资金支持,用于研发投入、生产优化、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行业竞争加剧促使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规模扩张与资源整合,以获取竞争优势。

行业影响深远:机遇与挑战并存

IPO与并购浪潮的交织对消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趋势加速了行业整合进程,弱势品牌面临淘汰风险,而优势企业则借助资本力量实现快速扩张,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升。估值重构既为消费品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更高要求。成功上市或完成并购的企业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与资源支持,但同时也需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确保可持续发展。

自然堂赴港上市:国货美妆的资本突围

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作为国货美妆的代表品牌,自然堂自2001年在上海创立以来,始终秉持“天然、温和、有效”的产品理念,灵感源自中国传统禅道哲学。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构建起涵盖洁面、爽肤水、精华液、面霜等全品类的产品矩阵,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并逐步拓展海外市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以2024年零售额计,自然堂在中国国货化妆品集团中排名第三,其主品牌“自然堂”自2013年起连续12年稳居国货护肤品牌零售额前两名,充分体现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与消费者认可度。

业绩表现分析

财务数据显示,自然堂近年业绩呈现特定特征。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和46.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仅3.5%,增速相对平缓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净利润波动较为明显,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和1.90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率为7.8%,较2022年的3.2%有所改善,但盈利能力仍弱于部分同行企业。深入剖析发现,利润波动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营销费用激增挤压利润空间,2024年销售及营销成本达27.17亿元,同比增长12.9%,占营收比例升至59%,创三年新高;二是研发投入持续下滑制约产品竞争力,2022-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1.2亿元、0.94亿元和0.91亿元,累计下降近24%。

上市意义与面临挑战

自然堂赴港IPO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品牌自身而言,上市所筹资金将用于加强DTC渠道建设、丰富多品牌矩阵、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生产设施及拓展海外市场等关键领域,有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对行业而言,其上市将吸引更多资本关注国货美妆领域,发挥示范效应,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升级。然而,企业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单一品牌依赖度过高,2022-2025年上半年主品牌贡献收入占比均超94%,抗风险能力较弱;二是研发投入不足影响产品创新能力;三是大众护肤赛道竞争激烈,国际大牌加速下沉抢占中端市场,国内新兴品牌不断推出新概念产品争夺份额。

M Stand跨界并购:咖啡行业的破局之道

发展现状与困境

M Stand自2017年在上海创立以来,凭借“极致、极简、极质”的品牌理念迅速崛起。精选全球优质阿拉比卡咖啡豆,坚持手工现磨工艺,打造高品质咖啡体验。门店设计融合极简主义与工业风元素,营造独特的第三空间氛围,吸引大量年轻白领、自由职业者及咖啡爱好者。在资本助力下,2021-2023年先后完成多轮融资,累计金额超10亿元,投资方包括CMC资本、挑战者资本等知名机构。雄厚的资金支持使其加速扩张,2022-2023年新开门店数分别达168家和250家,网络覆盖全国18省37个城市,其中上海门店超150家。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M Stand面临多重困境:价格战愈演愈烈,瑞幸、库迪等品牌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星巴克等传统巨头不断创新策略加大拓展力度;自身客单价超36元缺乏价格优势,业绩承压明显。此外,门店过度集中于高线城市限制了下沉空间,全直营模式导致运营管理成本攀升。

收购RAC BAR战略考量

2025年9月,M Stand宣布收购上海餐饮品牌RAC BAR引发行业关注。RAC BAR主打西餐业务,2017年开业于安福路,以早午餐市场为主,倡导休闲社交型餐饮文化。目前在上海拥有三家门店,人均消费94-141元,人气菜品包括可丽饼、沙拉等。此次收购具有多重战略意义:业务层面实现互补协同,打造“咖啡+餐饮”一站式消费模式,满足消费者全时段需求;品牌层面承接RAC BAR积累的高端客群与良好声誉,强化“生活方式品牌”定位;地理层面利用门店邻近优势实现客流互导,提升区域市场影响力。

多品牌协同展望

收购标志着M Stand进入多品牌发展阶段。未来将在产品、渠道、品牌形象等方面实施协同策略:产品开发上融合咖啡与西餐元素,推出创新跨界单品;渠道布局上实现资源共享,在彼此门店引入特色产品;品牌传播上统一核心理念,开展联名活动提升整体形象。通过有效协同,M Stand有望突破单一咖啡业务的局限,构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品牌矩阵,实现可持续发展。

估值重构:消费品牌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驱动因素剖析

当前消费市场的估值重构现象由多重因素驱动:宏观经济层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反映市场需求旺盛;行业竞争层面,差异化竞争促使企业通过创新提升价值;消费需求层面,消费者更加注重情感价值与个性化体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品牌重新评估市场价值。

影响维度解读

估值重构对消费品牌产生全方位影响:资金获取方面,高估值吸引资本投入支持企业发展;战略布局方面,增强话语权便于开展并购整合;市场竞争方面,加剧品牌分化促使优胜劣汰。以元气森林为例,精准定位与创新策略使其快速提升估值,获得充足资金支持实现跨越式发展。

应对策略建议

面对估值重构趋势,消费品牌应采取综合策略应对:强化品牌建设塑造独特形象;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创新产品;优化渠道布局提升覆盖率;合理运用资本工具实现价值最大化。同时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经营风险。

结语:浪潮中的前行者

2025年的消费市场正处于IPO与并购的双重浪潮之中,自然堂的上市征程与M Stand的跨界并购代表了行业的创新探索。这些品牌在资本助力下寻求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着业绩增长、研发投入、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持续升级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唯有不断创新、强化内功、合理运用资本工具的企业才能在估值重构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更多消费品牌在这场变革中创造商业奇迹,推动行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