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管理纵横
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7-06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分析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总结了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提供了依据,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以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和创新为核心的中小企业。企业的大部分发明专利和技术创新都是由他们完成的。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5年平均死亡率超过90%,平均寿命只有2.9年。其中,高风险、高创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更令人担忧。其根源在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缺乏核心竞争力。如何科学设计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核心能力理论是由C.K.Praharalad和Garry Hamel(1990)在他们的文章《企业的核心能力》中首次提出的,核心能力被定义为“在一个组织中积累的知识,特别是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集成多种技术的知识。”
 
  在实践中,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解释为企业整合、配置和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其特征表现出四个共性:
 
  (1)战略价值。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影响,能使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具有统领全局的战略价值。
 
  (2)独特的隐蔽性。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与企业的隐性知识有关,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和复制。
 
  (3)范围扩展性。可以为企业进入相关技术或市场提供潜在渠道,为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不断延伸企业的产品和市场范围。
 
  (4)动态演化。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和实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化。
 
  二、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来自企业外部的因素、来自企业自身的因素、与创新战略相关的因素以及来自创新文化、创新能力和创新资金的因素。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对样本文献中涉及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均质和分类,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整理,提取出出现频率超过15%的因素(称为共识影响因素)。
 
  经过问卷调查,剔除认同度和得分最低的12个因素,最终确定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24个影响因素,归纳为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学习型组织建设和企业成长五大类。
 
  1.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源泉。随着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比较创新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来评价。具体指标包括:创新资源投入率、科技成果转化率、R & ampd能力,推出新产品的能力,新产品的产值率,拥有的专利数量,创新研究成果的成功率。
 
  2.文化创新能力。文化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中小企业只有塑造强大的支持创新的文化,才能聚集创新人才。文化创新能力体现在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率、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
 
  3.管理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管理利润率、领导创新意识、内外部组织协调能力、制度创新和组织变革能力、管理创新方法的应用等因素。
 
  4.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能力。在创新活动中,人是主体。只有拥有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学习型组织,才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人力资源规划的及时性、人力资源培训投资的增长率、员工薪酬和净利比的增长率、员工满意度。
 
  5.企业成长能力。企业的成长最终表现为总资产的增长,但总资产的增长离不开市场份额、业务收入和利润。因此,企业的成长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客户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
 
  三、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反映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际情况。同时,要深入分析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指标进行合理分层,以保证指标体系的系统性。2.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标体系设计得再完善,如果不实用,也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实用性要求通过指标体系客观、科学地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发现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可操作性要求指标数量适中,指标评价所需数据易于收集和获取,计算方法简单易操作。
 
  3、定量与定性相统一的原则
 
  为了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评价中的主观性,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量化。一些难以用具体数值直接表达的指标,可以通过专家打分间接量化。但是,对真正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量化,又不太牵强,会扭曲指标评价的本义。根据各指标的特点,需要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选择
 
  影响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采用网络分析法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是由Saaty教授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适应于非独立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AHP)用相似的网络结构来表达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层次结构。网络层中的元素可能相互影响和支配,从而更准确地描述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有效的决策方法。
 
  根据ANP法可以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但由于计算量巨大,实际操作中需要用统计软件来计算。超级决策软件(SD)是基于ANP原理设计的统计软件。通过在软件中建立指标层和检查指标关系,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三)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SD软件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网络分析,分为控制层和网络层两个层次。控制层包括目标层和准则层,目标层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准则层包括创新能力、学习和成长能力,网络层包括技术创新能力、文化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学习型组织建设能力和企业成长能力五个指标组。在使用SD软件对核心竞争力指标进行赋权时,按照1-9标度法,以专家打分的形式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它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对网络层的五个指标组进行比较评分;
 
  第二步,对每个指标组中的指标进行比较和评分,最后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
 
  四、结论。
 
  本研究将网络层次分析法合理运用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自测核心竞争力水平、自我诊断和降低成长风险提供了有效工具,为政府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模型。
参考文献:
[1] 任莉莉,许项发.陕西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指标构建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04.
[2] 白元龙,赵仁康.品牌竞争力视角下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品牌成长的政策工具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7,05.
[3] 刘竞.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0,17.
[4] 姚慧,孙璐.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6.
[5] 戴建平,骆温平.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机理的评述及思考[J].管理现代化,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