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金融视线
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制度改革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2-06-08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就商业银行的管理改革而言,内部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涉及利润、负债、资产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本文从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制度改革的内涵和影响出发,对如何应对资本制度改革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能为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体系;改革对策
商业银行是管理资金的企业,其内部资金体系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和发展,资金体系的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产生很大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采用差别资金管理制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国内金融市场越来越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体系逐渐向全资金管理体系转变。
一、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制度改革的内涵
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制度改革是指从差额资金管理模式向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的转变。在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下级分行拥有资金来源和使用的有限管理权,在资金划拨上优先于上级行。只有在资金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才会通过各种方式与上级行进行金融交易;在全资金管理模式下,引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下,银行内部资金的划转是有偿的,要求分支行的所有金融贸易都要按照FTP价格从总行资金中心购买[1]。
这两种模式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在传统的基金管理模式下,下级银行不受上级银行的制约,在管理上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独立管理辖内的所有基金交易活动。但改革后,总行资金管理职能发生了变化,分行开展资金流转活动所需资金全部由上级行提供,因此上下级之间的资金管理职责需要相应调整。其次,净利息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传统模式下,受业务、负债等因素影响,不同银行的利润差异很大。改革后,所有资金流进入总行和分行资金管理中心后,都会形成相应的成本费率。在这种情况下,资产负债期限、比例和结构的优化可以帮助下级银行获得更高的利润贡献;然后,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分行全面负责辖内资金的转移和流动,责任相当关键。改革后,上级分行资金管理中心接管下级分行资金管理岗位,而资金交易流水由总分行资金管理中心统一调度,减少了分行的工作种类,方便了分行的业务拓展[2]。
二、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制度改革的影响
(一)对经济决策部门的影响
改革前,商业银行采用的是余额资金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下级支行有权自主支配本辖区内需要上缴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根据相应的指标和规范完成自主调控。改革后,商业银行采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将下属支行的资金归总支行资金管理中心统一管理,资金的转入、转出必须由资金管理中心监管。对于支行而言,它们不再拥有财务资助权,传统的流动性指标衡量方法也不再适用。同样,在贷款等业务过程中,也不会受到资金来源的限制,可以通过赚取差价来获利。
(二)对银行结构的影响
一方面,实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后,对银行利率的调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盈利工具可以借助商业银行的内部资金使用成本和外部收益来影响银行的最终利润。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让央行的政策导向在商业信贷中充分发挥作用,就需要保证商业银行的内部资本变化和经营目标始终与央行提出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无论是利率的调整还是物价的波动,都会对利率工具的利率调整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内部资本制度改革将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产生影响。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相关变动都有很多影响因素。除了必不可少的基准利率之外,金融市场供求的综合效应、商业银行内部战略经营目标、风险收益比都会制约FTP[3]。也就是说,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和调整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制约。
(三)对金融市场竞争的影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的内部资金体系并不完全相同。虽然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始于2005年,但以建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已经成功转型,形成了全新的资金管理模式。但工商银行等部分商业银行仍维持原有的差额资金管理模式,没有进行改革,这也使得上述两种资金管理模式在金融市场上存在。从比较中可以看出,从获取更多利润的角度来看,全资金管理模式需要吸收大量存款并转化为贷款,这可能会在无形中使借贷市场现有的不良竞争更加激烈。如果两种管理模式长期并存,不仅可能导致公众更热衷于存款,将大量资金存入商业银行,导致市场消费能力下降,还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大量归集资金。通过放贷业务的扩张来进一步扩充自身资本,小成本银行要想提高影响力,扩大业务范围,就会盲目降低贷款门槛,从而使市场秩序混乱,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4]。
三、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制度改革的对策
针对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体制改革的现状,中央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应及时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方式,以更好地应对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促进金融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1)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目前,商业银行存在两种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市场的规范和公平竞争。针对这一问题,银行内部管理者应立足于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完善和创新内部资金调拨的相关机制,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灵活、高效的资金调拨价格调整机制,全面掌握内部资金的运行和流向,提高资金利用率,避免资金闲置问题。同时,要优化和创新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一方面可以降低借贷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借贷效率,改善内部资金转移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自我调节功能,综合反映银行的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对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水平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完善流动性市场化渠道。
事实上,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制度改革的影响远不止本文提到的三点,而是体现在更广泛的领域。因此,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应该做一个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宏观调控的要求,调整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氛围。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看,可以利用利率调整、财政政策等手段实现对货币市场的宏观调控。在监管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解决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大规模放贷盈利,压缩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导致其盲目降低贷款门槛的问题,并调整放贷市场的无序现象,以确保市场的稳定发展[5]。
(3)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对SHIBOR定价机制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完善,引导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地减少新上市股票价格的影响,确保SHIBOR能够从目前的剧烈波动中变得更加稳定有序,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银行利率市场化,逐步形成一套能够适应市场发展要求、以央行利率为基准、以商业银行利率为保障的利率体系和调控模式,有效发挥市场自律功能,以调节和解决当前两种资金管理模式并存导致的金融市场无序竞争。
(4)完善流动性衡量指标体系。
差额资金管理模式改为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后,原有的流动性衡量指标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无法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针对此类问题,央行应着眼实际,加快探索步伐,构建全新的能够适应全资金管理模式的流动性衡量指标体系,区分两种资金管理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可以基于两种不同的流动性衡量指标体系,构建更加准确、权威的资本流动框架,逐步实现资本流动市场的高效化、规范化[6]。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内部资本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差额资金管理模式逐渐演变为差额、全额、兼而有之三种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不同的管理模式也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对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市场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与商业银行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其在改革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引导和监管减少改革带来的问题,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仇高攀.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5,(10):79-90.
[2]隋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金融会计,2015,(2):3-14.
[3]方一.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体制改革的分析[D].天津大学,2010.
[4]任丁.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1.
[5]褚文博.地方性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6.
[6]董琢理.对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7,(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