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牌,对企业而言,是闯荡市场的闪亮名片;于消费者来说,则是选购产品的关键参考。在商业社会里,品牌效应宛如企业价值的 “接力棒”,持续为企业创造收益。本文聚焦品牌效应的价值运用,依托市场理论,佐以实际案例,深入剖析成功企业的品牌效应在市场营销、融资等方面的价值体现,探究其背后蕴藏的商业与社会价值。基于此,为企业品牌建设献上实用建议,助力企业在品牌之路上稳健前行。
关键词:品牌;品牌效应;企业发展;品牌建设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下,各国经济往来愈发紧密,跨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济活动早已突破国界限制。当下,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成功,不再单纯依赖资产累计价值、股票价格、财务数据等可量化指标,品牌效应与知名度逐渐成为新的重要衡量标尺。放眼全球,诸多知名企业、跨国公司凭借响当当的品牌,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品牌影响力不容小觑。
国内经济转型关键期,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大中型企业纷纷从制造型向创新型华丽转身。强化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具备自主核心技术的国际知名品牌,营造良好品牌发展环境,是贯彻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美国《财富》杂志的 “全球 500 强排行榜”,堪称世界知名企业衡量自身实力、规模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参照。2021 年,我国有 143 家企业强势上榜,位居全球首位,足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强劲势头。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品牌依然是企业站稳脚跟的核心要素,品牌竞争力也切实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1.2 研究意义
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里,企业迫切需要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巧用品牌效应的价值,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品牌与消费者互动时,合理运用品牌效应,有助于搭建品牌延伸网络,实现产业联动,增强企业产品的延展性。研究品牌效应的价值运用,意义非凡:
其一,品牌效应能增强顾客与品牌产品的粘性,帮顾客快速锁定心仪产品,激发消费欲望,促使企业收获理想效益。
其二,助力企业挖掘品牌互补性资产。以品牌为核心开展运营,带动关联的品牌附属资产,形成范围经济,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
其三,推动品牌价值创新。借品牌效应带动关联资产发展,不断丰富、创新品牌内涵,拓展品牌延展性,赋予品牌新价值与内涵,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其四,塑造企业独特形象与魅力。品牌获市场认可后,顾客良好的购买、使用体验反馈给品牌与企业,提升顾客对企业的认可度,逐渐铸就企业独特形象与魅力。
二、成功企业品牌效应的价值表现
2.1 助力拓展营销渠道,提升市场占有率
信息化时代,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企业要拓宽营销渠道、提升市场占有率,除了产品性能过硬,还得营造声势、制造热度,吸引消费者目光,抢占市场先机。企业品牌凝聚着企业综合实力与文化,是企业的独特标识。成功企业运用品牌效应,将其与市场营销有机结合,发挥品牌在宣传推广方面的优势,提升产品知名度,点燃消费者消费热情,提高产品购买率,进而提升企业效益。
2021 年 3 月,小米公司在 “生生不息” 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启用由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操刀设计的全新 LOGO。新 LOGO 看似只是从方形变为圆形,变化不大,却花费了 200 万元。消息一出,迅速在网上掀起热度,小米品牌借此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这一操作成功扩大了品牌影响力,为新产品营销开辟新渠道,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传统营销渠道对企业市场份额扩张的助力渐弱,企业重视品牌效应价值,积极构建品牌、提升知名度,方能在未来营销渠道拓展中占据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2.1.1 巩固现有市场,培育品牌忠诚度
成功的营销往往围绕顾客需求展开,企业据此确定目标市场,生产契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搭建科学合理的销售渠道,方便消费者购买。成功企业在现有市场营销时,善于借助品牌效应,搭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减少消费者对其他产品的关注,巩固自身市场地位,培育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可口可乐公司长期奉行 “3A”“3P” 策略,即让顾客买得起、买得到、乐意买。凭借这一品牌营销策略,可口可乐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将业务拓展至全球,构建起全球生产与销售网络。品牌效应加持下,产品认知度高,消费者信赖度随之提升,更易吸引消费者关注,影响其购买选择。长期接触品牌,有助于消费者与企业建立稳固的忠诚关系,助力企业在现有市场营销中脱颖而出。
2.1.2 发掘潜在市场,吸引品牌粉丝
面对潜在消费市场,成功企业多采用多元化品牌战略吸引消费者。潜在市场中,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常对同类品牌产品进行比较,挑选更优质的产品。品牌代表着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形象,消费者基于 “爱屋及乌” 的关联消费心理,考虑产品质量、性能时,会自然联想到熟悉的品牌。若该品牌在同类产品中口碑良好,便在竞争中占据先天优势。
企业借助品牌效应形成的范围经济,为产品赋予新内涵,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持续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购买体验,让消费者成为品牌 “代言人”,自发宣传,吸引新消费者,助力企业发掘潜在市场,收获更多品牌粉丝。
2.2 提高企业融资可获性
资金是企业起步、运营、扩大再生产的关键要素,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发展扩张时,常面临融资难题。成功企业的品牌效应,能为企业融资增添优势。可口可乐总裁曾说,即便可口可乐所有工厂一夜之间因大火付之一炬,第二天众多银行也会主动寻求合作、提供资金,只因可口可乐品牌在国际上独一无二。可见,品牌价值效应不仅体现在市场层面,在融资领域也为企业开辟新路径。
2.2.1 品牌融资可获性策略
以品牌作为股本: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企业在兼并、收购、合资时,可将品牌作为无形资产计入股本,无形资产占公司股本比例可达 20%。这意味着企业融资时,能将品牌作价入股,获取资金。珠江钢琴在资本扩张过程中,经协商将品牌资产按 20% 计价,注入被并购企业股本,实现品牌资本化,助力企业融资。
以品牌做抵押贷款: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可用于抵押贷款。知名品牌 “金得利” 以商标作担保,成功从中信银行获得 5000 万元贷款,为企业融资开辟新渠道。只要企业市场信誉度高、品牌价值高,急需资金周转时,就能用品牌抵押贷款,短期内获取资金,提升融资可获性。
使用品牌收取使用费:品牌在商业市场具有价值,企业可授权加盟企业或厂商使用品牌资源,收取特许使用费,享受品牌价值福利。同时,借助加盟方优质资源,降低企业扩张成本,推广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2.3 提升企业社会信誉度
2.3.1 搭建良好银企关系
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需建立良好银企关系。这既依赖企业综合实力,也离不开企业良好的社会信誉度。品牌效应体现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声誉,成功企业运用品牌效应,能为搭建银企关系架起桥梁。
银行贷款业务中,更倾向放贷给品牌信誉良好的企业。品牌作为企业重要无形资产,其代表的优质产品与良好口碑,是银行评估企业资信的重要内容。2000 年,广东发展银行温州支行以庄吉集团品牌质押,发放 4000 万元贷款;次年,又以同样方式向高邦服饰集团放贷。可见,成功企业品牌效应背后的综合实力与社会信誉度,助力企业搭建良好银企关系,利于企业融资。企业获得融资后发展壮大,又为与银行长期合作提供保障,形成良性循环。
2.3.2 赢得政府扶持
受新冠疫情、国际局势动荡及国内经济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三重压力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居民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劳动收入对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成功企业既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又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
我国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成功企业在品牌效应作用下,知名度提升,且具有独特企业文化精神,更易获得政府扶持。政府通过降税、免税等政策,降低企业贷款门槛;银行给予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让企业资金充裕,拓展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在创造就业、保障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价值。
三、成功企业品牌效应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品牌市场扩张误区重重
企业拓展品牌市场,是借助成熟品牌优势,打造新产品或进军新市场领域,这是品牌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企业虽能凭品牌资本优势,让新产品在市场占有率上占得先机,但如果无视市场规律与品牌发展价值规律,盲目凭借既有品牌优势随意延伸、扩展,不仅会损耗品牌原有价值,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乐视” 因盲目过度扩张市场,资金链断裂,2016 年陷入困境,一蹶不振;部分企业忽视品牌个性与原有市场定位,市场细分无效,客户需求容量不足,严重损害品牌原有市场形象与声誉,如 “汤臣一品” 因目标客户定位过高,超出自身资源承载能力,在市场中受挫;还有企业忽视品牌技术关联性,盲目涉足不熟悉领域,丧失原有技术、市场优势,像 “海尔” 进军保健品市场,结果不尽如人意,还影响了自身品牌形象。
3.2 企业品牌创新不足,独特性普遍欠缺
品牌不仅标识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更是维系良好顾客关系的关键纽带。国内企业品牌发展中,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发挥不足,导致品牌辨识度低、价值效应不明显、缺乏吸引力。国家统计局 2020 年数据显示,企业研发活动规模与投入强度偏低,有 R&D 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仅 3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投入强度仅 1.41%,与美、英、日等国差距显著。产品无法及时更新,资产内在价值随之衰退。
品牌独特性同样重要,独特设计能赋予品牌情感与生命力,让消费者产生亲切感,促进双方沟通。但我国多数企业单纯依靠高强度、短周期宣传提升市场认知度,缺乏深刻核心意义与品牌个性,难以赢得消费者的充分信任与交流,无法培养消费者品牌忠诚度。
3.3 企业品牌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薄弱
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产品的标识,随着市场供需转变,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市场发展从数量扩张转向注重投入质量与品牌。现代企业品牌效应价值需科学技术保障,缺乏先进科技,难以培育出真正的企业品牌。
国家科学技术经费多投向短期应用科技研究,对基础研究投入相对较少,原始创新意识薄弱。中国基础研究占总研发投资比例长期徘徊在 5% 以下,而发达国家普遍在 15% 以上。基础研发与共性科技研发投资不足,关键共性科技供给无法满足行业技术创新发展需求。品牌核心技术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础,我国多数企业核心技术依赖引进,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部分企业培育品牌时陷入误区,相较于高成本的品牌技术投入,更倾向用广告宣传打造品牌,这样的 “名” 牌生命力短暂。
3.4 企业品牌保护意识淡薄
品牌是企业的独特印记,是连接消费者与企业的重要桥梁。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企业因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受物质利益诱惑,忽视维护名牌形象,致使大量国产品牌资产流失、贬值甚至消失。国内市场假冒名牌问题严重,对知名企业品牌形象造成极大损害。
在与外商合资过程中,一些企业为达成合作或借助外资品牌名气,转让自身品牌或弃用自有品牌,改用外方商标,导致部分知名品牌逐渐淡出市场。此外,企业品牌保护意识淡薄,外商抢注我国著名商标事件频发,同仁堂、海信、大宝、红塔山等知名品牌均未能幸免。
四、对策与建议
4.1 细分品牌市场,精准确立品牌定位
企业运用品牌时,要把握品牌发展时机,找准市场切入点,细分目标市场,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制定差异化品牌策略。消费者需求是市场细分的主要依据,细分市场旨在让品牌精准进入预计盈利区,实现精准入市。
完成品牌市场细分后,需确立品牌定位,实施差异化战略。产品与服务同质化背景下,企业需在功能、营销、心理、附加值等方面打造差异化品牌。做好市场调研,站在消费者角度,精准定位品牌,让品牌产品在市场中独具特色。
4.2 积极寻求品牌创新,强化品牌独特性
201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产品要向中国品牌转变,凸显我国品牌建设的紧迫性。创新是品牌建设关键要素,是提升品牌形象与核心价值的突破口。创新能让品牌紧跟时代步伐,永葆活力,防止品牌贬值,丰富品牌内涵,满足消费者精神与物质需求变化。通过产品创新、营销方式创新、销售渠道创新,实现品牌创新,最大化品牌效应价值,突出品牌形象,延长品牌产品生命周期。
“元气森林” 的火爆便是成功范例。产品创新上,顺应健康生活需求,推出 “无糖”“低糖” 饮品;营销方式上,利用流量引流,包装设计贴合潮流,吸引年轻消费群体;销售渠道上,舍弃传统大型商超,选择盒马等新型互联网零售连锁便利店。企业应积极借鉴,寻求品牌创新,强化品牌独特性,赢得市场与消费者认可。
4.3 强化品牌管理,重视品牌保护
品牌管理保护涵盖两个层面:一是品牌法律保护,企业要加大监督力度,一旦发现问题,迅速响应,维护消费者权益,防范法律风险;二是维护品牌质量与形象,产品质量与服务出现问题,若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将引发消费者不满,损害品牌形象。企业在品牌建设与扩张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醒,以优质产品与服务赢得消费者好感,避免品牌形象混乱,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五、结语
市场对品牌产品的接纳,源于品牌核心竞争力。成功企业运用品牌效应价值,将品牌作为资本投入市场运营,推动企业扩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众多知名品牌背后蕴藏着巨大价值。品牌建设对成功企业至关重要,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企业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价值,方能为企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