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资讯聚焦
汽车消费半年考:从产销狂飙到趋势裂变,2025年车市正在经历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20 点击: 264 发布:《现代商业》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汽车消费半年考:从产销狂飙到趋势裂变,2025年车市正在经历什么?.jpg

一、市场现状:数据背后的增长密码

 

(一)产销双旺:传统与新能源的双线突围

 

2025 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各项数据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据统计,国内汽车产销分别达到 1562.1 万辆和 1565.3 万辆,同比增幅为 12.5% 与 11.4%,这一表现有力地回应了市场唱衰论调,彰显出汽车行业的强劲复苏势头。

 

在整体增长中,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 696.8 万辆和 693.7 万辆,同比增长 41.4% 与 40.3%,渗透率攀升至 44.3%。这意味着每售出 2 辆新车,就有近 1 辆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已从过去的小众选择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与此同时,传统燃油车在高端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豪华品牌销量同比增长 8.7%,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追求让传统燃油车在高端领域仍有稳定的市场份额。新能源市场则呈现出 “哑铃型” 结构特征:10 万元以下的微型车以其灵活、经济的特点,满足了城市通勤需求,受到年轻人和上班族的欢迎;30 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凭借先进技术、豪华配置和卓越性能,吸引了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这两个细分市场占比超过 60%,而中端市场潜力尚未充分释放,有待车企进一步开拓。

 

(二)出口爆发:从 “产品出海” 到 “品牌出海”

 

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同样亮眼。上半年汽车出口 308.3 万辆,同比增长 10.4%,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

 

新能源汽车作为出口的主力,占比达到 35%,成为中国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名片。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突破 20%,凭借高性价比和不断提升的品牌影响力站稳了脚跟。上汽 MG 在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25%,其时尚外观、出色性能和优质服务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车企已从单纯的产品输出转向本地化生产。泰国、印尼等海外工厂的产能利用率超过 80%,通过本地化生产不仅有效规避了贸易壁垒、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实现了从 “产品出海” 到 “品牌出海” 的转型。

 

(三)消费回暖: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奔赴

 

汽车消费市场的回暖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商务部数据显示,1-6 月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15.2%,增速远超社零总额,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地方政府积极出台政策促进汽车消费。深圳、杭州等地推出 “购车补贴 + 消费券” 组合政策,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增长 30%,让消费者切实享受到了优惠,同时提升了市场活跃度。

 

二手车市场也同步复苏,上半年交易量达 980 万辆,同比增长 18%。其中,10 年以上长龄车置换占比超过 40%,为新车市场提供了重要增量。二手车市场的繁荣既反映了消费者持续的购车需求,也体现了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二、政策解读:3000 亿 “红包” 如何激活市场

 

(一)以旧换新 2.0:从 “增量刺激” 到 “结构优化”

 

2025 年,国家安排 3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汽车领域成为重点支持对象。在汽车报废补贴方面,最高可达 2 万元,且置换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覆盖率超过 60%,政策明显向绿色转型倾斜。

 

国四及以下老旧燃油车的报废补贴较去年提高 50%,加速了老旧车辆的更新换代。在此政策引导下,15 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成为市场增量主力,1-6 月该价格段销量同比增长 55%,以亲民价格、低使用成本和良好性能满足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

 

(二)地方政策创新:从 “普惠补贴” 到 “精准滴灌”

 

地方政府在汽车消费政策上不断创新,从普惠补贴转向精准化的场景引导。

 

上海将外牌旧车纳入置换补贴范围,为长期在沪的外牌车主提供了便利,无需返回上牌地即可置换新车,降低了购车成本和时间成本,既刺激了消费,也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

 

西宁推出 “购车送油卡” 的燃油车专项补贴,直击燃油车消费者的痛点。在油价高企的背景下,油卡补贴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促进了燃油车销售,同时为当地石油销售市场带来活力。

 

苏州发放 1 亿元新能源消费红包,涵盖购车补贴、充电桩安装补贴等,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

 

北京、广州等限购城市试点 “油车指标转换新能源补贴”,为燃油车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推动新能源汽车在限购城市的普及。上半年,限购城市新能源渗透率达 58%,比非限购城市高出 23 个百分点,政策效果显著。

 

(三)长期机制构建:从 “短期刺激” 到 “生态培育”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出台为汽车市场长期发展提供了指引。2025 年取消二手车交易 “限迁” 政策,打破地域限制,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推行 “反向开票” 便利化措施,简化交易流程,提高效率;培育 300 家标准化二手车交易市场,提升交易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增强消费者信任。

 

汽车后市场服务也迎来升级。汽车改装、房车露营等新消费场景被纳入政策支持范围,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和休闲体验的需求。汽车改装可实现车辆个性化,房车露营提供了全新的休闲方式。预计 2025 年汽车后市场规模将突破 1.5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2%,发展前景广阔。

 

三、趋势洞察: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范式转移

 

(一)技术驱动消费:用户为 “硬核创新” 买单

 

在汽车市场竞争中,消费者的购车决策逐渐从价格主导转向技术主导。麦肯锡报告显示,68% 的消费者愿意为智能驾驶、800V 快充等前沿技术支付溢价,对单纯价格促销的敏感度下降 35%,体现出技术创新价值的提升。

 

华为问界、小鹏等品牌凭借 XNGP 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等先进技术,在 30 万元以上市场的占有率提升 15%,通过技术创新满足了消费者对出行安全和便捷的需求,赋予汽车科技魅力,赢得消费者认可。

 

面对新势力的技术竞争,传统车企加速技术升级。吉利推出的神盾电池以高安全性能和续航能力提供可靠选择;长安的智电 iDD 自研技术平台通过高效混动技术实现动力与节能的平衡。这些自研技术推动混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70%,插混 / 增程车型市占率突破 25%,展现了传统车企技术转型的决心和实力。

 

(二)品牌格局重塑:新势力 “洗牌” 加速

 

汽车市场品牌格局正在重塑,市场集中度提升,新势力车企竞争加剧。蔚来、理想、小鹏作为 “新势力三强”,上半年合计销量占比达 45%,市场影响力较强;而第二梯队品牌市占率降至 20%,面临较大生存压力。

 

传统品牌的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极氪、深蓝等子品牌月销稳定破万,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比亚迪仰望 U8 以百万级定价打破国产汽车价格天花板,展现了中国品牌的高端实力。

 

外资品牌境遇不同,丰田、本田等传统外资品牌在华销量同比下滑 12%,在新能源转型中略显乏力;而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凭借深厚底蕴和对新能源技术的投入,新能源车型销量增长 35%,证明品牌力在高端市场仍是核心优势。

 

(三)用户画像迭代:Z 世代定义消费新逻辑

 

随着时代发展,Z 世代逐渐成为汽车消费主力军,30 岁以下购车用户占比提升至 32%,其消费观念和需求与以往消费者存在差异。

 

Z 世代注重 “场景化体验”,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生活方式。五菱缤果、欧拉好猫等 “复古潮玩” 车型以独特设计和个性化配置满足其对时尚和个性的追求,月销破万;理想汽车精准定位 “六座奶爸车”,满足 30-40 岁家庭用户的出行需求,在该群体中渗透率达 28%,成为家庭购车热门选择。

 

消费决策渠道也发生变化,60% 的用户通过抖音、懂车帝等平台获取政策信息,直播看车、VR 选装等数字化工具使用率超过 40%,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全面的信息,丰富了购车体验。

 

四、挑战与机遇:穿越周期的关键变量

 

(一)内卷之痛:价格战下的盈利困境

 

汽车市场价格战导致车企盈利面临困境,上半年平均毛利率降至 12.3%,较去年同期下降 2.7 个百分点。15 万元以下车型受影响较大,普遍出现 “卖一辆亏一万” 的情况。

 

新势力品牌交付量增长 30%,但销售费用率突破 25%,意味着近四分之一的收入用于销售环节,盈利困难。“烧钱换市场” 的模式难以持续,行业正从 “规模竞赛” 转向 “价值竞争”。

 

在此过程中,蔚来的用户运营模式和理想的精准产品定位等差异化策略展现出抗周期能力。蔚来通过 NIO House 和 NIO Life 等线上线下平台构建用户社区,NIO House 提供丰富活动,NIO Life 提供周边产品,增强了用户品牌忠诚度,保障了稳定销量;理想汽车聚焦家庭用户,打造以家庭为核心的车型,配备宽敞空间和智能配置,解决续航焦虑,实现了销量和利润双增长。

 

(二)信任危机:质量与服务的双重考验

 

汽车消费市场背后存在信任危机隐患,四川省消协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投诉量同比增长 65%,续航虚标、充电故障、价格波动成为三大投诉痛点,影响消费者信任。

 

某新势力品牌因电池安全问题召回,引发市场震动,当月订单量暴跌 40%,消费者对该品牌信任大幅下降,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损害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声誉。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展现出较强韧性。通过 “油电同价” 策略降低购车门槛,成熟的售后网络是其优势。广汽埃安、吉利银河等品牌凭借全国性售后服务网点,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复购率达 35%,证明服务体系是核心竞争力。

 

(三)未来蓝海:下沉市场与后市场的双重机遇

 

一二线城市汽车市场趋于饱和,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三四线城市汽车保有量仅 120 辆 / 千人,不足一线市场的 1/3,随着 “千县万镇” 新能源充电网络的布局,上半年县域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45%,增长态势迅猛。

 

五菱宏光 MINI EV 在县级市场占有率达 70%,成为爆款车型,以小巧车身、实惠价格和低使用成本满足了县域消费者的日常出行需求,在乡村小道和县城街道都能灵活行驶。

 

汽车后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维保需求爆发,预计 2025 年三电系统维修市场规模达 800 亿元。专业连锁服务品牌快速扩张,凭借专业技术、规范服务和合理价格赢得消费者认可,通过统一管理和服务流程提供一站式维保服务,节省消费者时间和精力。

 

结语:从规模增长到价值共生的新征程

 

2025 年汽车消费市场正处于从 “增量时代” 到 “存量博弈” 的关键转折期。随着政策红利逐渐消退,技术创新、品牌价值和服务体验将成为行业穿越周期的核心动力。对于消费者来说,当下既能享受到传统车企的品质保障,也能体验到新势力的创新成果;对于行业而言,只有真正坚持 “以用户为中心”,才能在这场百年变革中立足。下半年,随着 “金九银十” 传统旺季的到来以及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延续,车市有望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而那些深刻理解消费本质的企业,终将在价值重构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