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资讯聚焦
货币政策精准滴灌:科技与小微的融资破解之道
发布时间:2025-08-04 点击: 210 发布:《现代商业》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棋盘上,科技创新企业与小微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是稳定就业、促进创新的关键力量。然而,长期以来,融资难题如同巨石,横亘在它们发展的道路上。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货币政策的精准发力,一场针对科技与小微企业的融资突围战正在打响。

 

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一直以来都是金融支持的重点方向。2024年,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转机。

 

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市、县一级成立的“工作专班”。这些专班将地方的工信、财政、税务等多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力量汇聚在一起,深入摸排企业的融资需求,然后将这些信息精准推送给银行。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依托该机制已累计走访超过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银行对“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2.8% 。

 

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抵押物是小微企业融资中最常见的难点。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创新的方式加以解决。例如,抚宁农村信用联社在面对德普泰公司这样缺乏厂房、设备等传统抵押物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时,突破传统信贷思维,采用知识产权质押模式,将企业的专利证书转化为融资的“通行证”,成功为企业发放700万元贷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万喆指出,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是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延续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引导银行以较低的利率发放专项贷款,同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推动实际利率下降,这些措施都为小微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此外,风险共担机制的深化也破解了银行“不敢贷”的瓶颈。一些地方建立了政、银、保、担四方风险分担机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损失按照一定比例分摊,提高了不良率容忍度,直接推动了贷款增速的跃升。依托大数据风控和智能审批系统,金融系统实现“秒批秒贷”,进一步提高了融资效率。2025年上半年,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延续向好态势,正是“政策工具创新 + 机制改革深化 + 技术赋能升级”三重驱动的成果。

 

金融聚焦科技创新,为科创企业“输血供氧”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科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出台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汇聚。

 

202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增量措施。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从信贷、债券、股权等多方面发力,为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截至5月末,银行和企业签订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到1.7万亿元,是2024年末的1.9倍;累计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为近4000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

 

在秦皇岛,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分行积极牵头开展“科创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动态更新的“科技型企业名录库”,为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服务对象提供了清晰指引。通过这一行动,当地金融机构加大了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比如工商银行秦皇岛开发区支行,在了解到鹰领航空公司作为初创期科技企业面临“轻资产、缺抵押”的困境后,深入调研企业情况,结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要求,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发放300万元信用贷款,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不过,尽管金融支持为科技创新带来了新机遇,但部分科创企业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技术价值评估难,导致风险收益不匹配。万喆建议,政府可以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基金等,与金融机构共同承担科创企业的融资风险;加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科技金融人才,提高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评估能力;优化融资流程和产品创新,简化科创企业融资审批流程、提高融资效率、开展线上服务等。

 

多方协同,构建科技与小微融资良好生态

 

科技企业与小微企业的融资突围,不仅仅是货币政策发力就能完全实现的,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协同合作,构建良好的融资生态。

 

政府部门在其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与协调作用。一方面,要持续完善政策体系,除了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还应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对科技与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例如,对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税收减免,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息给予财政贴息等。另一方面,加强监管与服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为企业融资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同时搭建更多的银企对接平台,促进信息交流。

 

金融机构作为融资的直接提供者,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开发更多以知识产权、未来收益权等为质押的金融产品;对于小微企业,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降低融资门槛,提高服务效率。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与政府部门、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的合作,共同分担风险,形成合力。

 

企业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信用意识。科技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融资吸引力;小微企业要规范财务管理,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为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科技与小微企业的良好发展对经济增长、就业稳定、创新驱动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科技创新企业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小微企业则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是经济稳定运行的“毛细血管”。通过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以及多方协同合作,实现科技与小微企业的融资突围,将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在新的发展征程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繁荣的彼岸。

 

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与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与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将不断优化,它们将在经济发展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强大力量。在未来,货币政策如何进一步精准发力,各方协同合作又将有哪些新的探索与突破,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