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学术期刊投稿平台官方网站

 资讯聚焦
情绪消费浪潮下,我们都在为“冲动”买单?
发布时间:2025-09-08 点击: 294 发布: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情绪消费浪潮下,我们都在为“冲动”买单?.jpg

情绪消费的现象与表现

在当前消费市场中,情绪消费已发展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现象,对年轻人的消费决策产生着深刻影响。这一消费模式的兴起,与社会进步、消费理念的转变存在紧密关联,其背后还潜藏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动因。

 

盲盒曾在年轻群体中引发消费热潮。消费者热衷于购置盲盒,核心在于享受开启瞬间的期待感与惊喜感。即便存在抽到重复款式或个人不喜爱款式的可能性,仍有大量消费者持续投入资金,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隐藏款带来的极致满足体验。以泡泡玛特为例,该品牌旗下 Molly 系列盲盒凭借萌趣的形象设计与丰富的主题设定,吸引了海量粉丝,销售额稳步增长,成为盲盒经济领域的典型范例。

 

伴随生活节奏加快与社会压力增大,解压玩具逐渐成为情绪消费领域的热门品类。捏捏乐、指尖陀螺等产品价格亲民,却能在人们陷入焦虑、烦躁状态时,提供简便有效的情绪宣泄渠道。在电商平台上,多款解压玩具销量表现突出,其中一款定价约 5 元的网红按按乐解压玩具,销量轻松突破 10 万件,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受互联网技术推动,陪聊、哄睡等线上 情绪消费服务逐步兴起。当人们情绪低落时,会选择付费寻求倾诉对象;面临失眠困扰时,会通过连麦方式让他人陪伴唱歌、聊天;若存在起床困难问题,还会定制专属叫醒服务。这些看似简单的服务,精准满足了人们对情感陪伴与情绪慰藉的需求。目前,各大电商平台、社交软件及游戏陪练软件中,提供此类服务的店铺数量众多,部分店铺的陪聊语音连麦服务已完成 20 万单销售,包月服务费用最高甚至可达上万元。

 

在剧本杀行业中,恋陪本的推出将情绪消费推向了新高度。在 恋陪本体验过程中,玩家会与扮演恋人角色的 NPC 进行牵手、拥抱、对话等亲密互动,沉浸于理想化的恋爱场景之中。这类剧本杀以高颜值 NPC 与沉浸式恋爱体验为核心卖点,深受女性玩家喜爱。在一线城市,恋陪本的单次消费价格通常介于 248-328 元之间,热门剧本的价格甚至被炒作至近千元,但即便如此,玩家的参与热情依旧未减。

情绪消费的背后原因

快节奏生活与高压环境

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与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使人们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相关调查数据显示,86.5% 的受访者表示自身存在压力问题,其中 54.0% 的受访者认为所承受的压力较大。长期积累的压力易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人们迫切需要找到有效的途径缓解压力、慰藉情绪。

 

在此背景下,消费成为人们宣泄情绪的直接方式。购买盲盒时收获的未知惊喜、把玩解压玩具时释放的内心烦躁、参与 恋陪本剧本杀时体验的甜蜜恋爱场景,都能让人们暂时缓解压力、慰藉情绪。情绪消费的兴起,本质上是人们在高压环境下,对情绪慰藉与情感支持需求的集中体现。

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显著转变。过去,消费行为主要围绕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展开,人们更关注产品的实用性与性价比;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群体,开始注重商品带来的精神层面满足,愿意为能提升情绪价值的商品与服务支付费用。

 

2025 Z 世代情绪消费报告》指出,超过 90% 的青年认可 情绪价值的重要性,近 60% 的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消费,其中选择 快乐消费,为情绪价值 / 兴趣买单的人群占比达 56.3%。这一数据表明,对年轻人而言,消费不再单纯是获取物质的手段,更是表达自我、追求精神愉悦的方式。他们更愿意为能触动情感、提供独特体验的商品支付溢价,这也为情绪消费市场的扩张提供了广阔空间。

商家的营销手段

为迎合消费者的情绪需求,商家积极创新营销方式,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策略,其中 猎奇式营销备受青睐。商家借助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开发各类新奇独特的产品与服务,制造消费热点,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与跟风意愿。

 

例如,部分商家通过限量营销营造产品稀缺感,让消费者产生 错过即无的心理,进而刺激购买欲望。一些品牌推出的限量版盲盒、限定款联名商品等,往往一经上市便被抢购一空。此外,还有商家擅长通过与热门 IP 合作、邀请明星代言等方式制造消费热点。当热门动漫与零食品牌推出联名产品时,动漫粉丝会纷纷购买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推动该产品快速成为市场热门。

情绪消费跟风的利弊

积极影响

情绪消费的兴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情绪慰藉途径。在高压生活环境下,人们通过购买盲盒、享受陪聊服务等行为,释放内心压力与负面情绪,获得短暂的愉悦与满足。这种情绪调节方式,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维护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从经济视角来看,情绪消费催生了强劲的消费动力。以盲盒产业为例,其不仅带动了玩偶设计、生产、销售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数据显示,中国潮玩产业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63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约 600 亿元,这一增长态势充分体现了情绪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消极影响

然而,情绪消费跟风也引发了诸多问题。盲目跟风容易导致非理性消费,使消费者陷入 稀缺焦虑即时满足的陷阱。部分消费者为获取限量版盲盒,不惜投入大量资金,甚至超出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购买后,又可能因冲动消费产生后悔情绪,既造成经济负担,又带来精神压力。

 

同时,部分商家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粗制滥造、诱导消费等不良手段。例如,部分解压玩具被检测出甲醛超标,长期使用可能危害健康;一些陪聊商家利用暧昧话术诱导消费者打赏,促使其长期高额消费。此外,消费者在购买情绪消费服务时,还可能遭遇个人隐私泄露、退费困难等问题,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

如何理性看待和应对情绪消费

消费者层面

作为消费者,需始终保持理性与克制,避免被情绪主导消费决策。面对各类具有吸引力的情绪消费产品与服务时,应先冷静思考,明确自身真实需求,而非盲目跟风购买。例如,在盲盒新品上市时,不应仅因他人抢购或宣传噱头就冲动下单,而需综合考虑自身喜好与经济实力,判断是否有必要购买。

 

此外,消费者还应培养健康的解压方式与情绪满足途径,丰富个人生活。运动是优质选择之一,通过跑步、瑜伽等运动,既能释放压力,又能增强体质、塑造体型;阅读同样有效,沉浸于书籍世界可暂时忘却烦恼,同时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内在修养;与朋友交流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仅能增进彼此感情,还能获得情感支持与理解,有效缓解负面情绪。

商家层面

商家作为市场主体,应坚守诚信经营原则,将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置于首位。以盲盒商家为例,需重视玩偶的设计与制作工艺,确保产品质量达标,而非单纯追求数量与短期利益。在营销过程中,商家应杜绝不正当营销与诱导消费行为,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例如,销售陪聊服务时,需明确告知消费者服务内容、时长、价格及潜在风险,避免使用暧昧、夸大的话术误导消费者进行高额消费。

 

同时,商家可通过提供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情绪需求。以解压玩具商家为例,可结合不同压力场景与消费者喜好,设计更具创意与针对性的产品,如针对职场压力的办公解压玩具套装、针对学生考试压力的学习减压文具等。这种做法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监管层面

监管部门在规范情绪消费市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情绪消费市场存在部分监管空白与模糊领域,因此,监管部门需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标准与监管范围。例如,针对新兴的线上 情绪消费服务,需明确其经营资质、服务规范、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商家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开展经营活动。

 

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情绪消费市场的日常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定期对市场中的情绪消费产品与服务进行检查,对粗制滥造、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泄露隐私等行为依法严惩,提高违法成本,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

总结与展望

情绪消费跟风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消费观念转变及商家营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情绪慰藉途径,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非理性消费、市场乱象等问题。

 

对此,消费者需保持理性,明确自身需求,避免盲目跟风,通过健康方式满足情绪需求;商家应坚持诚信经营,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杜绝不正当营销;监管部门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推动情绪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让情绪消费真正成为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未来,随着人们对情绪价值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及市场规范程度逐步提高,情绪消费有望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