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学术期刊投稿平台官方网站

 资讯聚焦
商务部: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广 “互联网 +” 新型回收模式
发布时间:2025-10-31 点击: 260 发布: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在全球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已成为驱动经济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支撑。为优化回收体系、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商务部主动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其中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与 “推广‘互联网 +’新型回收模式” 两大方向,成为政策实施的核心抓手。

商务部这一决策的提出,既契合时代发展需求,也具备长远战略考量。伴随经济增速提升与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消费品消费量持续增长,由此产生的废旧物资规模同步激增。传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因存在回收渠道分散、运营效率低下、信息化水平不足等固有缺陷,已难以适配新时代发展要求。这些问题不仅造成大量可回收资源闲置浪费,更对生态环境构成直接威胁。

在此背景下,商务部提出健全回收体系与推广 “互联网 +” 模式,核心目标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对传统回收行业进行全链条升级改造,推动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方向转型。该政策的落地实施,将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注入新动能、创造新机遇,对我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传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现实困境

在分析 “互联网 +” 新型回收模式前,需先深入剖析传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行业发展,更对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回收渠道分散化

传统回收渠道呈现高度分散特征。城市中,个体废品收购站规模小、分布零散,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且回收标准不统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农村地区回收站点覆盖率更低,村民面临 “卖废难” 问题,大量可回收资源被闲置或随意丢弃。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可回收资源回收率远低于城市,部分区域甚至不足 30%,资源浪费问题突出。

回收价格不透明

传统回收体系中,回收价格由收购方单方面决定,价格调整依赖市场行情与自身利益诉求,出售方难以精准判断物品实际价值。以废旧金属回收为例,不同收购方报价差异显著,出售方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难以保障。这种价格不稳定性与不透明性,既降低居民参与回收的积极性,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

资源利用效率低

传统回收模式下,分拣、运输、处理等环节缺乏协同机制与先进技术支撑,可回收物品难以得到妥善处理,资源回收率偏低。例如,废旧电子产品中含有的金、银、铜等贵金属,因缺乏专业拆解与提炼技术,多数被浪费。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回收技术落后造成的再生资源价值损失高达数百亿元,凸显传统体系在资源利用效率上的提升空间。

环保风险突出

部分小作坊式回收企业为压缩成本,忽视环保要求,对废旧物品采取露天焚烧、随意倾倒等粗放处理方式。例如,废旧塑料露天焚烧会释放有害气体,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重金属污染,这些行为不仅污染土壤、水源与空气,更威胁周边居民身体健康。

综上,传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弊端已充分显现,行业转型需求迫切。“互联网 +” 新型回收模式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创新路径与实践可能。

“互联网 +” 驱动的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

(一)“互联网 + 回收” 模式的核心机制

“互联网 + 回收” 模式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其核心逻辑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打破传统回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实现回收流程全链条优化。

居民通过手机 APP 或小程序即可完成线上预约,平台实时展示回收品类与价格,操作流程简便。以废纸回收为例,居民在平台选择 “废纸回收” 类目,填写上门时间、地址与预估重量,提交后即可完成预约,大幅降低参与门槛。

预约成功后,平台通过定位技术匹配附近回收人员,并精准推送订单信息。回收人员按约定时间上门回收,这种精准匹配机制有效缩短回收周期、提升运营效率。相较于传统模式下 “居民找回收人员难、回收人员找货源难” 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 +” 模式实现了供需高效对接。

此外,智能回收设备在大型社区与商业场所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回收场景。这类设备具备智能识别、自动称重、积分兑换等功能,居民投入可回收物后,设备自动识别品类并完成称重,按重量折算积分。居民可通过平台将积分兑换为礼品、优惠券或现金,例如智能塑料瓶回收机通过传感器与图像识别技术,快速判断瓶体材质与数量,实时将积分存入用户账户。该设备支持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极大提升了回收便利性。

同时,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实时采集回收量、价格、用户分布等数据,平台可动态调整回收策略、优化资源配置:依据不同区域回收量数据,在资源密集区增加人员与设备投入;结合用户回收习惯,推出个性化服务与优惠活动,提升用户粘性与参与度。

(二)“互联网 + 回收” 模式的实践案例

“互联网 + 回收” 模式在多地与企业的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以下通过典型案例展示模式落地价值。

案例 1:杭州市 “虎哥回收” 模式

浙江虎哥废物管理有限公司针对城市家庭废弃物回收率低、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等问题,构建了 “前端收集一站式、循环利用一条链、智慧监管一张网” 的创新模式。

在前端收集环节,公司以 2000-3000 户为单位在社区设立回收站点,配备专职宣传与回收人员,形成全覆盖回收网络。同时向居民发放可回收物支架与专用回收袋,采用 “排除法” 兜底回收易腐垃圾、其他垃圾之外的低价值物与有害垃圾。居民通过 APP 或小程序 “一键呼叫”,即可享受 1 小时上门回收服务,回收重量可折算为 “环保金”,用于在 “虎哥商城” 兑换商品,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循环利用环节中,公司以区县为单位建设分拣中心,配备专用厢式清运车,确保回收物资 “不落地、不过夜、日产日清”。每日清运至分拣中心的再生资源,按 9 大类 40 余个小类精细分拣后,供应给具备资质的企业进行再生利用;少量残渣与有害垃圾分别送往垃圾焚烧电厂与危废处置单位,实现无害化处理。

此外,公司搭建综合性数据平台,对回收、运输、分拣、处置全流程进行实时监控,数据精度达到 “时间精准到秒、范围精准到户、重量精准到 0.01 千克”,实现透明化管理。

经过多年发展,“虎哥回收” 模式已在浙江省多地市推广,覆盖近 90 万户家庭,日回收量达 700 吨,回收利用率超 95%,无害化率 100%。该模式不仅为 “无废城市” 建设与 “双碳” 目标落实提供支撑,还通过 “环保金” 机制引导居民 “以旧换新”,推动废旧家电回收、再生资源利用与消费体系协同发展;同时借助全流程数字化监管,解决多部门协同监管难题,为循环利用体系提供数字化管理平台。

案例 2:顺丰与飞蚂蚁的合作模式

飞蚂蚁作为互联网环保回收平台,累计服务超 3000 万用户,覆盖全国 300 多个城市,年回收旧衣物超 8.4 万吨。顺丰依托广泛的物流网络、高效的揽收能力与先进技术,与飞蚂蚁联合打造 “互联网 + 二手 + 快递” 创新合作模式。

合作中,顺丰发挥快递行业逆向物流优势,大幅提升 C 端客户下单后的取件及时率,达到行业第一水平,保障用户体验;同时建立全程端到端 SOP 操作标准,优化逆向物流能力,提升揽收货物正确率与工厂端计费重准确率,推动回收流程规范化。

此外,顺丰创新推出 “中转直派” 与 “客户中转自提” 两种模式,将回收物品从中转场直接发往目的地回收工厂,减少中间环节。2024 年该模式订单优化率超 80%,实现降本增效与双方共赢。

2024 年,双方通过废旧纺织品有效回收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4 万吨、用电量 4 亿千瓦时、石油消耗 9 万吨,新增绿化面积 1200 万平方米。该模式不仅为循环电商提供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升旧物资源利用率,还在社会层面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为绿色家园建设提供实践支撑。

“互联网 + 回收” 模式的多维价值体现

(一)环保价值: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互联网 + 回收” 模式对环境保护具有显著积极作用,为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传统回收模式下,大量废弃物因回收不及时,只能通过填埋或焚烧处理。填埋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会产生含重金属、有机物的渗滤液,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焚烧虽能减少垃圾体积,但会释放二噁英、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并危害人体健康。

“互联网 + 回收” 模式通过高效回收体系,大幅提升废弃物回收率,减少填埋与焚烧量。以废纸回收为例,新型模式下废纸回收率显著提升,回收废纸经处理后可重新制浆造纸,减少木材砍伐。数据显示,每回收 1 吨废纸可节省 3 立方米木材,减少约 1.5 吨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资源循环与污染减排双重目标。

在废旧塑料回收领域,“互联网 +” 模式推动废旧塑料高效回收,经加工后可制成再生塑料制品或转化为其他材料。这不仅减少塑料垃圾对土壤、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还降低对新塑料原料的需求,减少塑料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相关研究表明,每回收 1 吨废旧塑料可减少约 3 吨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该模式还推动电子废弃物规范回收处理。电子废弃物含铅、汞、镉等重金属与有害物质,“互联网 + 回收” 通过与专业处理企业合作,确保电子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置,同时实现金属与其他材料的回收利用,达成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降低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二)经济价值:挖掘绿色经济潜力

“互联网 + 回收” 模式在经济领域具有多重价值,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对企业而言,该模式有助于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以钢铁企业为例,回收废旧钢铁经加工后可作为再生原料,相较于铁矿石炼铁,成本降低约 30%,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造纸企业通过使用回收废纸,减少对原生木材的依赖,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同时,“互联网 + 回收”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随着回收业务规模扩大,运输、分拣、加工等环节需求增长,为物流企业、分拣设备制造商、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创造发展空间。物流企业可承接回收物品运输业务,通过优化路线提升效率;分拣设备制造商可研发智能分拣设备,满足行业需求;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可依托回收资源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此外,该模式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涵盖回收人员、客服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等多个领域。不完全统计显示,仅在部分开展 “互联网 + 回收” 业务的城市,直接就业岗位已达数千个,覆盖不同技能与教育水平人群,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带动相关培训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

(三)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 + 回收” 模式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传统模式下,居民出售废旧物品需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回收渠道,流程繁琐。“互联网 + 回收” 通过 APP、小程序实现上门回收预约,大幅节省居民时间与精力,提升参与积极性,推动更多居民选择回收而非丢弃废旧物品。

该模式还通过平台宣传、积分奖励等方式,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例如,社区居民通过参与回收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环保礼品,在日常实践中养成环保习惯;平台定期推送环保知识,引导公众认识资源回收的重要性,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此外,“互联网 + 回收” 推动绿色生活氛围形成。越来越多居民参与回收活动,绿色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校、社区通过倡导绿色消费、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形成 “人人参与环保、共建绿色家园” 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未来展望与发展建议

商务部提出的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广‘互联网 +’新型回收模式”,是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重要战略举措。该举措既响应时代发展需求,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互联网 + 回收” 模式凭借便捷性、高效性与创新性,为行业注入活力并创造多维价值。

需明确的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长期系统工程,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协同发力。政府层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企业层面,需加强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推动行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社会组织层面,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公众认知度与参与度;公众层面,需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习惯,主动参与再生资源回收行动。

展望未来,在各方协同努力下,“互联网 + 回收” 模式将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应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逐步完善。通过全社会共同行动,必将推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绿色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