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会研究
如何在新常态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与关键。不仅关系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是否完善,更关系事业单位日后的发展与运营情况。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合理利用有限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继而能有效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在当前市场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以事业单位为研究视角,围绕其财务管理机制展开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医改;能力;发展;

 

一、引言

在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之下,对事业单位内部运营与管理的要求与改革也越来越迫切。而无论何种单位类型,财务管理都是其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是否完善,更关系事业单位日后的发展与运营情况。在新医改的要求下,为了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综合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卫生部联合财政部共同下发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并要求其于201211日起正式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发布与实施,有助于规范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性越来越大。而财务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与关键,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合理利用有限资金,加强事业单位营运资金的流动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继而能有效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在当前市场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财务管理,是现代管理机制的重要构成,能有助于企事业单位改善内部管理、抵抗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而目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在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同时,还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平衡事业单位企业性与社会性的双重性。有效的财务管理恰好能降低事业单位成本,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还能为事业单位的管理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对事业单位而言,加强其财务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一)财务预算管理薄弱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事业单位管理者及各个科室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足,无法充分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意识的匮乏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都将预算管理视为财务部门的一项例行工作,认为无论其编制还是执行都应有财务人员负责。而财务部门仅能从财务视角参照以往的会计数据简单的编制预算计划,从“数字”上进行控制与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事中论证与事后分析和评价。预算管理的导向性无法充分发挥。

(二)成本核算存在复杂性

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事业单位作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其“成本”不同于通常企业财务会计中的成本。后者主要指企业为了取得某项资产或劳务而付出的支出;而事业单位成本,是一种医疗成本,是事业单位在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物化劳动与活劳动耗费。对事业单位而言,其成本核算需要根据相关决策需要,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对各项支出进行记录、归集、分类、核算、分配、分析、报告,提供完整的成本信息。但是,在事业单位内部,无论是科室、病种,还是医疗服务项目,都种类繁多,导致事业单位需要核算的项目众多,成本核算难度增大。而且,不同医生的医疗方式、病人需求等各自不同,使得同一病种的医疗成本在核算方面也存在差异。成本核算的复杂性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三)授权审批机制待完善

对事业单位而言,其资金支出除了主要用于医疗设备采购之外,还有很多零星支出。但是事业单位对这类流动性较强的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尤其是对这类支出的授权审批机制不严格。作为事业单位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现金的流动性较强,几乎在每一笔事业单位日常业务中均有涉及。但是,审批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事业单位在现金等流动资金的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任意性,使得资金使用较混乱,间接影响了其使用效益。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缺乏有效分析与评价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重视财务分析与评价工作,从而对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缺乏深层次把握。另外,事业单位会计期末所出具的财务报告,往往只是对过去事项的记录与核算,缺乏对未来的展望。而且,账务处理往往更多的关注于货币性信息,而对非货币性信息重视不足;只重视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结果,而对非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方面却无法有效反映。不仅使事业单位管理者无法及时、准确的做出决策,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决策失误,还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五)“重实物、轻价值”现象严重

“重实物、轻价值”是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众多且分布广泛。这种“多而广”的特点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于是,很多事业单位在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采购与保管中,往往将目光侧重与对固定资产数量的审核与控制之上,而对其价值的审查则较为忽视。造成大量固定资产被闲置,利用率较低。此外,对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往往侧重于对其进行故障性维修,而不重视日常维护。这不仅容易造成大量资金的耗费,而且还使得资产的使用价值与实物价值都“大打折扣”。

四、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提高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能力

成本核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强其成本核算能力。对此,事业单位首先应根据其不同的科室与人员岗位、职责,进一步细化成本核算单元,将成本核算按照临床科室、药房、护理、行政管理等科室细化成本核算类别,根据不同科室的性质与不同岗位建立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能力。此外,事业单位在准确、全面核算其各个科室医疗成本的基础上,对费用支出情况进行综合预算管理。可以将预算分为月度预算、季度预算、年度预算,以确保预算的细致、准确。同时,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核算原则,综合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实际收支情况、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状况等,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二)加强事业单位流动性资金管理能力

虽然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置与保管支出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支出,但是零星支出却贯穿于其整个日常运营。按性质,事业单位是为公众健康而服务的公益性组织,但同时其又是具有独立核算能力的经济实体。因此,保有一定的流动资金,不仅能及时应用于其日常的零星支出,还能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单纯的保有足量的流动资金还不够,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管理能力。在事业单位的各项日常资金支出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现金管理条例》来执行。同时,事业单位还应根据其业务量合理测算其所需资金的数额范围,使事业单位的流动资金存量始终处于一定弹性界限内。此外,对贪污、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杜绝,一经发现,严惩不贷。负责现金核算与登记的出纳岗,不得与其他财务岗位混淆。比如,出纳人员不能同时担任银行日记账的登记核算工作;不能负责印鉴保管;也不得管理固定资产,担任编制固定资产卡片等工作。从内控的角度加强事业单位流动资金的管理能力。

(三)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能力

除上述措施之外,事业单位还应提高其财务监督能力。对此,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详见表4-1

4-1                    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能力措施

两方面措施

详述

1、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投入和使用的监督。

俗话说,“开源节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对“开源”重视较高,但对“节流”,却缺少有效的监督。对此,应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的监督。对事业单位的日常支出,要从严从紧予以控制,健全费用管理机制。

2、加强对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和监督

对此,事业单位主要需要健全各类收费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内控。通过制度与内部管理的严密性来填补收入管理中的漏洞。

3、加强对事业单位财经物资管理情况的监督。

 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都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尤其是对涉及金额大、分布广泛的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日常运营所需的流动性资金,以及各种往来款项等,要加大审查力度。同时,还要检查事业单位相关行为是否存在违法乱纪的现象。

(四)加强事业单位的收支核算管理与分类

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其收支核算的分类与管理。首先,对其分类,可以按照收入来源或支出用途进行科学分类。其次,在管理方面,对待收入,事业单位应严格根据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收费标准,及时确认各项收入,不隐瞒、不虚报,按实际数额进行会计处理;对待支出,事业单位要严格根据支出用途与开支标准进行列支。尤其是对待药品收支,要将其统一纳入事业单位收支范围之内,将药品收支作为事业单位收支的一个方面,不得“以药养医”。

 

【参考文献】

[1] 徐华.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工作重点之探析[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6)

[2] 牛玉. 对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 时代金融. 2011(15)

[3] 袁更新. 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 2012(11)

[4] 王相军.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探讨[J]. 财经界. 2010(12)

[5] 赵源. 浅析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 价值工程. 2011(06)

[6] 王娟.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