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会研究
内部控制缺陷视角下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4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本文结合个人研究经验和相关参考文献,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变迁两个动态视角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和政府监管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梳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构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融资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政府监管;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债权人对企业风险的感知,还可以获得更低的债务融资成本和更长的债务期限。因此,下面笔者从动态的角度对内部控制缺陷和政府监管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进行粗浅的分析,旨在更全面、更清晰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构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如果资本市场会计信息不对称,债权契约在签订过程中会受到契约成本的极大困扰,产生融资约束,特别是在公司治理过程中,会不断放大,增加公司风险的不确定性。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往往在债务合同中附加许多限制性条件,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融资压力和融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内部控制缺陷是如何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并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是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增加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会计稳定性必然较差,企业的管理层可能会隐瞒和虚报重要的财务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同时损害了会计信息作为债务契约的决策作用,使债务契约不得不签订更多的限制性条款,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
 
  第二,内部控制缺陷会影响公司治理的功能和功效,从而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笔者发现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证明了融资结构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债权和股权不仅是企业的融资工具,也是另一种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如何正确把握企业的融资结构成为公司治理的关键。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础,两者之间呈现一种嵌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时,内部控制建立在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基础上。所以,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那么就意味着这个时候企业的质量环境出现了问题,它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效用。因此,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在签订债务合同的过程中,势必会增加许多约束性条款,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融资压力和债务融资成本。第三,内部控制缺陷难以实现目标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内部控制本身有五个目标:业务合规、信息完整、资产安全、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效率。内部控制的这五个目标能否实现,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密切相关。如果从业务合规的目标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合规文化建设是降低违约风险、提高业务效率的核心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债权人将对企业失去信心,债务融资将受到更多限制。如果从资产安全的目标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企业的资产安全性降低,那么企业必然会在资产处置上花费更多的钱,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通常,资产流动性低的企业会面临更大的财务困境风险和更高的资本成本。如果从经营能力的目标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这本身就是企业的一个风险信号。根据这个风险信号,投资者可以判断企业的风险,确定是否有必要一次性提高外部融资成本,以补偿自己承担的风险。经营效率越低,财务风险越大,因此资本成本对企业的业绩越敏感。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那么企业的风险必然会增加,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也会增加。有学者通过研究证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好地掌握企业的真实风险状况,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通过完善和改进自身的内部控制,努力实现内部控制不可企及的目标,可以有效提高原企业的经营业绩,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最大限度地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因此,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第一,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高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其次,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明显低于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
 
  二、基于政府监管环境下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2012年以前,我国内部控制在信息披露上仍然停留在形式主义之上,未能有效披露内部控制的缺陷,无法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2012年后,我国内部控制范围逐步扩大,中国式的SOX法案逐渐形成,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监管从诱致性变革阶段过渡到强制性变革阶段。在强制变革期间,企业必须披露更多的内部控制信息,而那些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应结合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其问题。债权人应根据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判断其承担的风险程度,从而要求企业对风险进行相应的补偿。与那些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相比,债权人要求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融资成本,后续的借款合同中会加入更为严格的限制性条款,因此该企业的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
 
  但随着政府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企业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治理意识也相应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为企业债务融资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特别是内部控制监管的有效加强,也带动了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当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进入强制监管阶段时,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比例已经大大增加。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企业可以发现自身的缺陷,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修补。随着内部控制缺陷的不断修复,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将得到有效提高,这将保证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降低债权人风险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得到降低。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当企业内部控制监管进入强制变革阶段时,企业势必会暴露出更多的内部控制缺陷,其债务融资成本也必然会进一步提高。但是,随着内部控制监管的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必将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其内部控制风险也必将得到有效降低,从而相应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
 
  三、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动态分析。
 
  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修补内部控制缺陷不仅有助于扩大董事会的规模,还有助于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而且通过修复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有效缓解企业在债务融资过程中的信用约束。
 
  特别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研究视角的进一步拓展,组织理论和仿生学原理也被引入内部控制。如果基于第一个假设,我们可以看到,实施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动态考量,可以帮助企业构建一个相对有效的内部控制风险免疫系统,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如果我们看看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我们可以看到,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也就是说,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好地发挥监督和评价作用,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个环节的功能,从而对整个内部控制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免疫系统。同时,内部控制在构建过程中可以借鉴审计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更早地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发挥免疫系统的最大效能。
 
  为此,笔者提出了修复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有利于降低企业债权人风险感知和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假设,尤其是进入强制监管阶段后,其产生的效果更为明显。
 
  结束语
 
  内部控制缺陷不仅增加了企业风险的不确定性,也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因此,有必要对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修补,从而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债务融资决策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尽可能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梳理内在联系,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庆.企业管理层特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 2015
[2] 蔡立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测度与证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3] 胡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动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1
[4] 蒋弘.基于并购方视角的股权制衡治理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 2012
[5] 李宜.上市公司年报内控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研究[D].厦门大学 2008
[6] 席龙胜.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