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管理纵横
现代商业杂志社|企业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27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成绩单显示,我国企业对GDP的贡献率为70%,对税收的贡献率为80%,对就业的贡献率为90%。因此,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使得现代企业管理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客观地看待企业管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理性地分析企业管理的现状,已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企业管理现状
现代企业管理一方面要坚持竞争与适应的原则,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另一方面要主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为国民经济发挥支柱作用。因此,企业管理具有战略意义,需要引起所有相关主体的重视。
一、企业管理的定义和意义
(一)企业管理的定义
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总体规划、计划、控制和实施。企业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全过程,与企业的生产效率直接挂钩,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管理的意义
严格来说,企业管理属于生产经营的控制环节,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质量、时间三个方面。管理模式的选择不仅要涵盖这三个方面,还要具有协调功能。因此,企业管理首先可以改进和优化的是企业的管理模式,督促企业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获得更多的忠诚客户。那么,企业管理的第二个目标——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就顺利实现了
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离不开资源。作为物质载体,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全部工作。而企业的任何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都需要考虑劳动力成本。毫不夸张地说,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时间和质量也可以归入成本管理的范畴。这种管理理念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传统企业管理。因此,企业管理也可以帮助企业不断修正自己的市场状况和经济地位,促进现代管理的变革,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企业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分配和有效协作的结果。科学的企业管理可以合理配置所辖资源,然后用强大的组织能力聚集起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对世界500强企业的研究表明,它们的成功并不依赖于丰富的财力物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相反,90%以上的企业在初创阶段都是“一穷二白”。像我们最熟悉的李嘉诚,长江实业创立的时候只有5万港币,美国苹果的风险投资也只有100万美元。但这些企业将自身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和协作后,表现出了巨大的实力,成为其成功的保障。再比如我们的邻国日本,国土狭小,生产资源匮乏,但经济实力却是世界公认的大国和强国。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最新数据显示,日本有66家企业上榜。这也再次表明,企业管理在提高生产率方面起着绝对的作用。
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军事实力转向经济实力的今天,大大小小的经济战争每天都在默默上演。自2017年底以来,中美经贸战甚至动摇了全球经济活动。从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表明,中国企业的生产力还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在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方面,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假说——经济人假说。其理论假设每个人都是利益的追求者,使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积极的内在驱动力,我们可以称之为产生的驱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创造效益的基础,人、产、效益就成了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中,个人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三方共赢。
科学的企业管理重视公平和效率。当员工在企业中感受到公平和效率,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试想,当企业中的个别单位保持最高水平的生产力时,企业怎么可能不脱颖而出?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多,国家的GDP就越高,所以企业的管理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如果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简单直接的,那么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就是辩证的。企业效益的实现可能带来正的社会效益,也可能带来负的社会效益,正负效应交替出现。比如一些企业不实施绿色转型,追求短期利益,这是在损害社会的长期利益,当然最终也会伤害企业自身的根基。这就要求企业重视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科学的企业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构建新的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大以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2018年7月国家统计局财务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3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2%,对GDP的贡献达到60%以上。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创造了60%以上的出口。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市场主体的新经济形态。这与当前国家科教兴国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决策是一致的。中小企业多从事第三产业。他们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最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从以上一系列数据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和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可以说,稳定中小企业就是稳定社会就业,稳定地方财政基础,稳定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
鉴于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五年,科学管理是最好的自救方式。目前中小企业所走的“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企业分析自身实际情况后得出的客观结果。保证了中小企业,尤其是有技术核心的中小企业,在融入产业链的同时,能够走上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有效利用,产业结构得到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
 (四)推进绿色生态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是以牺牲环境保护为代价发展起来的。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质量。随着绿色经济在全球的兴起,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台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受这些因素影响,国内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因为它们不符合环境标准。可见,环境与企业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复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管理过程中遵循绿色生态文化是企业的使命。督促员工在一切生产和工作中遵循绿色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将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一是凝聚了企业内部员工的价值观,经过提炼后的价值观会成为一个企业的精神,对整个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员工的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让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企业管理中加入绿色生态因子,意味着企业的核心技术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方面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改善社会环境。事实上,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和新经济业态的形成都包含在绿色生态系统的概念中。当企业管理层有意识地建立绿色生态文化时,就是把企业的所有生产环节,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三、企业管理现状的积极表征
 (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里,企业一直在积极寻找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上世纪80年代,虽然国家仍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确认,后来建立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同时,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本世纪初,国有企业继续深化改革,形成了独立又相互协作的劳动、人事、分配管理机制;民营企业在用工、资源配置、激励措施等方面也在积极调试;中小企业要加大创新机制的开发和应用。即使是美的这样的家族企业,也在努力探索通过科学的企业管理指导来完成体制改革的方法。可以说,我国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实施科学管理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探索精神,成就了40年来体制改革的成就,也使企业的各项效益真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注重打造和创新企业的文化内涵和面貌
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关键词。当习近平谈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时,最常提到的词是“创新”。创新是国之重器,创新是国之利器。对国家贡献了70% GDP的企业,自然会成为实践创新的“前哨”。国家统计局显示,中国90%以上的技术创新来自企业。这些创新正在越来越快地转化为经济效益,企业自然把创新作为企业的重点文化内容。其中,管理创新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那么这种保障的驱动力就是管理创新。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在人才的吸收和培养中非常重视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于从本世纪崛起的互联网企业和新媒体企业,创新相当于企业的生存概率和生活质量。在人们对信息越来越饱和的今天,能够把创新管理变成一种活的企业文化,抓住大众的注意力,在内部潜移默化地改变员工的工作习惯和价值取向,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比如我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腾讯,不到6年员工数量翻了一番,离职率不到5%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文化非常前卫,从团队建设到年度福利,都充满了“腾讯风格”。企业愿意并积极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建设企业文化,最终让腾讯稳坐国内互联网公司之首。
四、企业管理现状的表征
 (一)地域差异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中国社会真正的转型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考虑到全国各地经济基础的巨大差异,引入了基于地区标准的两种转换。一个是黄河中游和西部地区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一个是长江流域和华北沿海地区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这两种转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不同,完成的周期也大相径庭。比如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平均需要30年,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不到十年。这进一步加大了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差异。对我国企业管理现状的调查表明,企业的管理发展水平与地区的经济水平是一致的,这意味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将与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具有相同的增长路径,优秀的企业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而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则必须在整合外部环境、内部需求等多种因素后,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追赶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二)管理理念落后,裙带关系频发
我国大多数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完全进入市场经济后,由于管理理念不匹配,大多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比如青岛啤酒品牌价值虽然过百亿,但一半来自政府补贴。它的发展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收益,也使整个社会经济的收入回归填补了它的漏洞。私企是另一种情况。企业的管理者在起步阶段什么都亲力亲为。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这时候他们大多会选择家人或者朋友加入管理层,尤其是关键部门,比如人事、财务等。负责人一般与企业的管理者有关联,导致企业在实施管理时,情绪大于制度和关系的规则,从而失去了企业发展的明确性和科学性。这种任人唯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使国内民营企业呈现出“人多命短”的现象比如国美做兄弟起家,当当做夫妻店起家。由于他们在互联网时代到来时没有及时进行管理转型,所以他们与同类企业的竞争实力增加了。2018年底,当当网的鱼雨正式宣布从李国庆独立出来,试图摆脱夫妻店管理上的落后。至于后续的发展,还是要看企业选择的管理模式。
 (三)规划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完善
从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规划来看,规划不清晰、过时仍然是一个顽疾。现代企业和传统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拥有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而且这些管理体系大多是独立的。中国的企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比较晚,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急于转型,只能复制一些模式。但这些模式大多不符合国情社情,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因此只能被动、针锋相对。
现在还有一些企业不知道如何做合理的长期规划,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赚快钱的观念无处不在。和UC聊天,和腾讯同时开始做网络传播的POPO和新浪,早就消失了。他们的高层决策者缺乏远见,管理制度不完善,最终导致整个企业的管理运作越来越差,最终被市场淘汰。
 (四)人才匮乏,缺乏专业的团队建设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毫不夸张地说,人才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寿命。人才从哪里来?一是通过科学完善的招聘体系从外部吸收。二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为现有员工提供高层次、专业化的培训。企业可以从这两个渠道打造人才,这也是对员工的一种隐形激励。能启发员工为企业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比如阿里巴巴今年推迟招聘计划,是因为收到的简历大部分不符合要求,公司没有单独列出人才培养计划,导致招聘无限期推迟。另外,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能认识到人才和人才储备的重要性,但是企业的招聘、薪酬和激励制度存在很大问题。即使有合适的人才,也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每年的人才流失率远高于招聘率。还有一些企业随意从其他公司挖高级管理人才,也使得公司抱着“教徒弟,饿死师傅”的心理,很难在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投入更多。总的来说,目前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分为两类。国企制度有缺陷不重视不建设,私企中小企业独断专行,平均寿命不足以弥补人才培养的周期。从员工的角度来说,没有好的制度就没有心理上的归属感,使得企业和人才形成了一种相互拉锯流失的状态。怎样才能在这样的状态下培养出能为社会经济创造效益的人才?企业如何才能获得根本的发展动力?回顾腾讯的低人才流失率,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福利待遇高于其他同类公司,恰恰是因为他们给了员工更大的归属感和发展空间,员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自我实现感,最终帮助腾讯成为千亿市值的企业,实现与社会的共赢。
五、结语
企业管理首先是一种理念,它是与人类有意识的商业活动同时出现的,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和成熟。由此可见,企业管理从来都是与社会经济并行的。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认识到自身的属性,客观理性地分析企业管理的现状,辩证地看待优势和问题,才能强化企业管理的意识和实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开放、公平、有效、健康、可持续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冬冰.企业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现状分析[J].经贸实践,2017(12)
[2]李春倩.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7(06)
[3]程凯娜.探析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河北企业,2016(12)
[4]韩力锋.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三大要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