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金融视线
金融排斥视角下中国金融区域差异探讨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金玉凤  

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当前,金融排斥现象在我国不断扩大,为推动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满足当前的金融需求,必须要解决这些金融排斥现象。本文首先对金融排斥的理论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其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通过数据检验以及实证分析等得出结果。同时根据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的情况进行分类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因地制宜、政策性以及协同发展方式来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实现我国政府治理金融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金融排斥;金融区域差异;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0)22-009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政策环境和历史等因素的不同,导致我国很多地区的金融服务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金融服务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同时很多地区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被撤销也使得地区金融服务出现了发展困难的情况。金融排斥一直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重视,并且从经济学、金融管理学等领域逐渐蔓延,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研究对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能够使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供求失衡的现象得以解决,同时也能够加强治理,推进市场化的进程,实现我国金融的良性发展。

    一、金融排斥理论

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好的金融体系能够使一定区域的经济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学术界和经济界已经认定区域经济差异有效解决能够使各地区的经济稳定。金融排斥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概念,如果金融排斥的程度高,可能当地的金融体系还存在着问题,在发挥作用时有相关的阻力影响着金融服务的发展。同时金融资源分布不均匀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无法让我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也使得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逐渐扩大。随着我国新的发展理念的提出,核心的经济管理模式被推行。党中央和政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映衬出金融排斥的危害,同时通过惠普金融、惠普经济来减轻金融排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这个概念深入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多角度理解金融排斥的概念,通过研究金融排斥的起源和现状来对其进行细致的了解。在实践过程中,我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来制约金融排斥现象,在经济社会的逐渐发展中,金融排斥越来越受到我国行业经济学家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通过对金融排斥和其他问题的有效结合,能够让新形势下的金融发展更加顺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金融危机,减轻金融排斥,加强金融发展并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使城乡之间联系更加密切,但另一方面也会使区域性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不能够使经济得到整体性的发展,所以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如何使其更加协调和平衡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区域差异的视角进行创新性的分析,通过有效的经济方法来对金融排斥的现状进行了解。应用数据和多元化的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可行性建议,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通过区域的视角进行分析能够实现回归模型的构建,对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金融区域进行虚拟变量的分析,能够了解区域差异对金融排斥的影响。一般区域性差异的指标能够引入虚拟变量来实现对经济区域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四大经济区域包括中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同时人口情况的变量也能够在人口密集地区进行人口规模的分析。通过性别和相关信息能够了解到我国多数人群出现了排斥现象,如以女性人数为基准来了解居民的教育文化程度。最后我们也可以发现经济发展程度方面的变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政府的支出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当前政府的经济情况,同时对从业人员人数以及市场需求人数分析发现其能够反映金融需求的大小。

)数据来源与检验

数据来源一般是各个省份的年鉴以及金融排斥指数,可以根据相关分析方法来得出结果,一般来说每万人拥有的金融机构数量的数据也可通过我国银行部门以及监督管理部门获取。同时数据也可以根据每年中国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和金融库所提供的数据获得。在进行多元分析之前,根据相关的检验方法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多重共线性,很多检验结果并不十分准确,这也是因为在数据分析以及应用时存在着不同的计算,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本文进行的数据分析已进行相关处理,这样就能够对区域之间的平衡和协调问题进行论证,通过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求来了解金融排斥的具体情况。

 

 

…………

 

…………

 

更多信息请登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查询。

 

 

现代商业杂志投稿查稿:13366908880   010-66095057马编辑   QQ:370310371   投稿邮箱:xiandaishangy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