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金融视线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金融服务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06-03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业务逐年萎缩,非正规金融缺乏规范性,导致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整体水平较低。本文以经济学的市场供求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提高农村小额信贷市场金融服务效率的两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金融服务效率;利率市场化;市场角落
 
  农村小额信贷的效率是指小额信贷的运作能力及其实施效果。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中,金融机构体系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这是我们研究农村小额信贷效率的逻辑起点。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金融服务效率的现状
 
  (1)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效率低,实施效果不理想。
 
  目前,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如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少数分行。其中,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地区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支农功能最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但一方面,由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获取借款人信用信息和保证合同执行的成本高,农业面临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大,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责任不明确,农村信用环境差等原因,导致近年来不良贷款规模远高于城商行。而且农信社的利率是央行宏观调控的,利率水平较低。其息差无法弥补其小额信贷运营的全部成本,运营效率很低。本组织本身正面临着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境。
 
  另一方面,随着商业银行主动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作为国家正式的制度安排,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处于高度垄断地位,没有竞争对手。目前,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单一,金融创新能力弱,满足小额信贷需求能力弱,经营中信贷配给,资金覆盖面窄。资金主要发放给符合其信贷条件的富裕农户,中低收入农户很难成为金融机构的融资对象,其市场效率和资金使用的微观效率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二)非正规金融小额信贷市场效率较高,但经营行为有待规范。
 
  非正规金融交易灵活简单,使出借人可以充分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确认成本和监管成本,节省大量交易成本;而且,市场的利率化程度很高。贷款人一般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综合考虑借款人的经济实力、关系距离、资金的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贷款利率。这非常适合中低收入农户对资金“时间短、金额小、借贷频繁”的需求特点。因此,非正规金融“需求跟进”的运行特征远高于正规金融先供给,其市场运行效率也高得多。虽然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资金外流造成的供给不足,但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民间高利贷、“黑社会”手段讨债、挤兑等不良现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也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降低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
 
  通过以上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金融服务效率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小额信贷市场金融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宏观监管不当,如政府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严格控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金融部门对现有正规金融机构资金去向和内控机制的监管薄弱;以及政府对非正规金融缺乏相应的法律和规范约束等。都是影响农村金融生态内部结构和功能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农村小额信贷市场金融服务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金融服务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实现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二是扩大信贷资金覆盖面,使大多数中低收入农户成为金融机构的融资对象,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本文以经济学的市场供求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提高农村小额信贷市场金融服务效率的途径。
 
  (一)政府取消利率管制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分析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反映的是供求关系。金融机构应根据资金供求状况和对市场趋势的判断,自主调整利率水平,使资金从资金利润率低的部门自由流向资金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充分体现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在我国,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控制。自2004年10月起,央行实行基准利率2.3倍的上限和基准利率0.9倍的下限。以一年期贷款为例。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利率在4.779%-10.62%之间。按照国际惯例,商业小额信贷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年利率很难低于30%。这是因为较低的利率无法弥补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小额信贷的全部成本,难以实现盈亏平衡。
 
  根据市场供求均衡理论,由于小额信贷市场的资金供给具有弹性,如果政府取消贷款利率上限(一般低于市场供求决定的均衡利率),各大商业银行将以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资金供给将大幅增加,资金的市场价格(利率)也将上升到市场供求相等时的均衡利率,如下图2.1所示。在图D中,资金的需求曲线,S,资金的供给曲线。假设政府最初设定的管制价格P1低于市场均衡价格Pe。此时资金Qd的需求远大于资金Qs的供给,市场供不应求。假设政府现在放松管制,利率会自动回到均衡价格Pe,在资金需求和供给的共同作用下,供给会从Qs增加到均衡数量Qe。此时,较高的市场利率和较大的资金供求同时出现,不仅可以扭转农村金融机构的损失这样,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利率水平明显提高,既能激发正规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又能改善经营方式,制定合理的贷存利差,使机构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杠杆,会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民的双赢。
 
  (2)打破金融垄断与农户信贷可获得性关系的市场结构理论分析
 
  根据市场结构理论,欠发达农村地区由于存贷款量有限,借贷市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市场只能容纳少数金融机构,会造成一定的进入壁垒。一旦利率市场化,政府就会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就会凭借其垄断优势要求高价,压榨中小储户和贷款人。这样一来,由于缺乏竞争,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就会出现水的高价格、高利润和低收益以及垄断厂商经济效率损失相等的现象。此时,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不会得到改善,甚至供需缺口会更加严重。
 
  如上图2.2所示,D是制造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假设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金融市场,各金融机构对市场价格(利率)没有控制权,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即图中价格较低的Pc。此时厂商在长期均衡点E上有PC=SMC=LMC,这意味着这个市场上的每一个金融机构都能以低成本、低价格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此时的超额利润为零,因此可以判断这个市场具备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条件。
 
  假设农村小额信贷是一个完全垄断的金融市场。如上图2.2所示,垄断银行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制定价格,即产品的均衡利率和均衡数量分别确定为Pm和Qm。显然,此时垄断银行在长期均衡点的Pm高于LMC,Pm高于完全竞争中的价格Pc,垄断信用Qm小于完全竞争中的效率信用Qc。这意味着垄断银行存在供给能力过剩(QmQc),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社会资源扩大信贷规模,金融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将加剧信贷市场的供给短缺,农民获得信贷的难度加大,贷款成本增加。
 
  从上面可以看出,农村小额信贷的市场结构类型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影响很大,进而导致农户信贷可获得性的差异。如果政府放松对农村市场的准入限制,加快非正规金融的规范化和阳光化进程,使一些小型股份制银行和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或组织进入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将从传统的纵向一体化垄断结构转变为横向竞争的市场结构。三。结论
 
  农村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体。要提高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金融服务效率,政府应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完善市场主体,强化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竞争意识,通过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实施综合治理,营造新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使货币资金顺利渗透到农村实体经济中。
参考文献:
[1]宋金兰. 关于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盈亏平衡利率问题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1).
[2]姜霞.我国非正规金融的绩效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10(7).
[3]李明贤,向忠德.我国中部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 J].农村技术经济,2011(7).
[4]吴成颂.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联接的模式与制度安排[J].农业经济问题,2009 (5).
[5]向琳,李季刚.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基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 [J]. 西部论坛,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