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学术期刊投稿采编平台官方网站

 资讯聚焦
零售新引擎启动!品牌如何抓住34.96%消费者的新兴趣
发布时间:2025-11-04 点击: 290 发布: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零售新引擎启动!品牌如何抓住34.96%消费者的新兴趣.jpg



在动态演进的消费市场中,兴趣驱动型消费正逐步取代传统需求导向的购物模式,成为推动零售业创新的核心引擎。相关调研数据显示,34.96% 的受访者明确表示 “已形成新的消费兴趣,并通过购买对应商品获得心理满足感”。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消费行为的表层变化,更揭示了市场结构从 “功能导向” 向 “情感与兴趣导向” 转型的深层趋势。

回顾消费市场的发展历程,传统购物决策多以满足生活必需为核心;而当前,兴趣因素在消费选择中的权重显著提升。以盲盒品类为例,泡泡玛特通过精准运营将盲盒从简单的商品载体,转化为潮玩文化的传播媒介。尽管盲盒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但其所承载的 “未知惊喜感” 与 “圈层文化认同”,使其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类似地,手办模型市场中,动漫与游戏爱好者愿为高价产品买单,核心原因在于手办承载了他们对虚拟 IP 的情感投射与价值认同。这些现象共同印证:兴趣消费已脱离小众范畴,逐步成为重塑零售生态的主流力量。对品牌而言,这一趋势既是突破增长瓶颈的机遇,也是考验市场响应能力的新赛道,能否精准捕捉兴趣消费逻辑,直接决定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站位。

一、兴趣消费的领域分布与群体差异

(一)核心兴趣领域的市场表现

当前消费市场中,兴趣领域呈现多元化拓展态势,其中手办潮玩、户外运动与国潮文创三大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 手办潮玩领域:国内潮玩市场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存续的潮玩相关企业已超 5 万家,预计 2026 年市场规模将达 1101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 20%。头部企业泡泡玛特 2024 年营收突破 130.4 亿元,同比增长 106.9%,其旗下 Labubu、Molly 等 IP 系列产品常引发抢购热潮,部分消费者为集齐盲盒套装多次复购,形成典型的兴趣驱动型消费行为。

  • 户外运动领域:2024 年我国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达 2 亿,消费总额超 3000 亿元,骑行、垂钓、露营等项目成为主流选择。以精致露营为例,除帐篷、睡袋等核心装备热销外,便携式桌椅、户外炊具等衍生产品销售额同步攀升,露营地预订、主题活动策划等周边产业也随之进入发展红利期。

  • 国潮文创领域:从故宫文创的爆红到三星堆盲盒的出圈,国潮品类持续释放市场潜力。据中研网数据,2024 年国潮行业市场规模突破 2 万亿元,预计 2025 年将增至 2.3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9.44%。故宫文创通过将传统纹样、历史元素与文具、饰品等日常用品结合,既满足了消费者的文化认同需求,又兼顾实用性与时尚感,成为礼品与收藏市场的热门选择。

(二)不同年龄群体的兴趣偏好分化

消费群体的年龄特征直接影响兴趣偏好,Z 世代、中青年与老年群体在消费选择上呈现显著差异。

  • Z 世代(1995-2010 年出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Z 世代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注重个性化与潮流体验,是潮玩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他们不仅购买手办、盲盒等产品,还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收藏心得,构建专属的潮玩社交圈;同时,Z 世代对国潮文创的兴趣集中于 “IP 联动” 品类,如与热门动漫、游戏合作的文创产品,往往推出即售罄。

  • 中青年群体(30-50 岁):该群体更关注生活品质与健康管理,兴趣消费集中于户外运动与智能家居领域。在户外运动方面,80 后、90 后为缓解工作压力,倾向选择骑行、登山等项目,并愿意投入资金购买专业装备,如高性能运动服饰、智能运动手表;在智能家居领域,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等产品成为提升生活便利性的核心选择。

  • 老年群体(50 岁以上):老年消费者的兴趣偏好围绕传统文化与健康养生展开。在文化消费上,他们对传统书画、文房四宝有深厚情感,常通过参与书画展览、书法培训丰富精神生活;在健康消费上,对保健品、按摩椅、血压计等产品需求稳定,注重通过专业器械维护身体健康。

二、兴趣消费兴起的底层逻辑

(一)消费观念从 “实用导向” 向 “价值导向” 转型

长期以来,消费者的购物决策以产品实用性为核心标准,如购买服装时优先考虑材质、尺码与价格。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消费升级推进,消费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当前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功能,更重视其承载的 “情绪价值” 与 “个性化表达”。在情绪价值层面,消费行为成为获取积极心理体验的重要途径。例如,购买鲜花的核心目的从 “装饰空间” 转向 “营造生活仪式感”;观看电影的需求从 “获取剧情信息” 升级为 “享受沉浸式情感共鸣”。在个性化表达层面,消费者通过产品选择传递自我认知,如小众设计师品牌服装虽价格较高,但凭借独特设计与限量属性,满足了 “避免同质化” 的心理需求,成为彰显品味的重要载体。这种观念转型为兴趣消费的兴起提供了认知基础。

(二)社交媒体与内容营销的催化作用

社交媒体与内容营销在兴趣激发与消费转化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 “内容吸引 - 兴趣培养 - 购买转化” 的链路影响消费行为。一方面,社交媒体平台(微信、抖音、小红书等)以多元化内容形式(短视频、直播、图文)吸引用户注意力。以抖音为例,美妆品牌通过达人发布 “产品使用教程” 短视频,直观展示产品效果,此类内容常获得高点赞与转发,进而激发用户兴趣;直播带货则通过 “实时互动 + 优惠活动” 的模式,如主播解答产品疑问、限时折扣,直接推动观众下单。另一方面,内容营销的精准推送提升了兴趣匹配效率。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浏览记录、搜索关键词等行为,构建用户画像,进而推送符合其兴趣的内容与广告。例如,频繁浏览户外运动内容的用户,会收到户外装备品牌的广告推荐;关注传统文化的用户,会优先看到国潮文创的新品信息。这种精准触达大幅降低了品牌与目标消费者的连接成本,加速了兴趣向消费的转化。

三、兴趣消费背景下的品牌实践案例

(一)名创优品:IP 联名构建场景化兴趣消费生态

名创优品通过深度挖掘 IP 价值,构建多维度兴趣消费场景,成为行业标杆。截至目前,品牌已与超 150 个全球顶级 IP 合作,年均上新 IP 产品超 1 万款,累计销量突破 8 亿件,IP 产品全球销售规模超 100 亿元。其合作 IP 涵盖迪士尼、三丽鸥等经典 IP,以及《黑神话:悟空》等新兴热门 IP,产品覆盖毛绒公仔、生活用品、包饰等多个品类。以《黑神话:悟空》联名为例,2024 年 8 月游戏上线后,名创优品迅速启动合作,于次年 1 月在北上广杭成五城开设联合主题店,并首发官方衍生品。其中,北京 MINISO LAND 壹号店通过 “金箍棒穿楼” 3D 裸眼装置与实体道具,还原游戏场景,店内设置专属衍生品专区与联名赠品,开业当日即引发粉丝排队抢购,实现声量与销量双增长。此外,名创优品构建了多层级店态矩阵,包括 MINISO SPACE、MINISO LAND、快闪店等,不同店态承担差异化功能:MINISO LAND 以 IP 场景化为核心,强化 “IP 趣味好物平台” 定位;常规店则聚焦品类场景化,夯实品牌基础认知。以上海南京东路 MINISO LAND 全球壹号店为例,开业 9 个月单店销售额即突破 1 亿元,验证了场景化兴趣消费模式的有效性。

(二)巴黎欧莱雅:全域兴趣电商的双场景协同策略

巴黎欧莱雅通过布局抖音全域兴趣电商,实现 “内容场景” 与 “货架场景” 的协同发力,开辟品牌增长新路径。2021 年 5 月品牌入驻抖音电商后,紧跟平台从 “兴趣电商” 到 “全域兴趣电商” 的升级趋势,调整运营策略。在内容场景端,品牌以 “爆款培育” 为核心,通过选品、内容打磨与人群运营提升转化效率。以 “欧莱雅玻色因水乳” 为例,品牌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该产品在抖音平台的成分讨论度高,具备社交传播潜力,遂将其定为爆款种子产品。随后,通过店铺自播与达人直播集中推广,内容团队打造 “成分解析”“使用效果对比” 等短视频引流,结合直播间实时讲解,实现高成交转化;同时,通过用户画像分析,精准定位相似人群,扩大产品受众范围。在货架场景端,品牌重点投入抖音商城建设与搜索优化。随着消费者主动搜索需求增长,巴黎欧莱雅通过优化商品标题、提升搜索排名,提高产品曝光率。在双 11 活动中,品牌针对男士洗面奶优化标题关键词,使搜索曝光量提升 70%,订单量增长 26%。此外,品牌通过 “派样试用 + 多触点沟通” 的模式,增强用户互动,提升品牌忠诚度。凭借双场景协同策略,巴黎欧莱雅在抖音电商表现亮眼:2024 年二季度 GMV 突破新高,玻色因水乳、小蜜罐面霜、凡尔赛宫联名系列等产品相继成为爆款,验证了全域兴趣电商模式的可行性。

四、品牌布局兴趣消费的策略框架

(一)基于数据与调研的兴趣洞察

精准洞察消费者兴趣是品牌布局的前提,需结合大数据分析与市场调研双路径。

  1. 大数据分析:收集消费者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的行为数据(浏览记录、搜索关键词、购买历史等),通过机器学习构建用户画像,明确兴趣偏好。例如,运动品牌通过电商数据发现某地区消费者偏好 “轻便透气型跑步装备”,进而针对性推出相关产品。

  2. 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讨论、深度访谈等方式,直接获取消费者需求。例如,美妆品牌通过焦点小组了解到年轻用户关注 “天然成分 + 个性化包装”,随后推出定制包装天然彩妆系列,成功吸引目标群体。

(二)兴趣导向的产品创新设计

产品创新需深度融合消费者兴趣,从功能、情感与文化三个维度发力。

  1. 功能创新:围绕兴趣需求优化产品功能。如小米针对 “智能家居兴趣群体”,推出可通过米家 APP 互联的智能设备,实现远程控制与场景联动,满足用户对便捷生活的需求。

  2. 情感与文化价值融入:挖掘产品的情感与文化属性。如可口可乐 “城市罐” 系列,将不同城市的标志性元素印于罐身,既满足饮品需求,又激发消费者的地域认同感,成为收藏与分享热点。

(三)沉浸式兴趣场景营造

通过线上线下场景设计,强化消费者的兴趣体验。

  1. 线上场景:利用 VR/AR 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如家居品牌推出线上 VR 展厅,用户可 360 度查看家具细节与摆放效果,提升线上购物的真实感。

  2. 线下场景:通过门店设计与活动策划传递兴趣价值。如星巴克门店以 “温馨舒适” 为核心风格,搭配咖啡文化讲座、手冲体验等活动,吸引咖啡爱好者参与,强化品牌与兴趣的关联。

(四)共鸣导向的内容营销

通过优质内容激发消费者兴趣共鸣,扩大品牌影响力。

  1. 内容创作:结合目标群体兴趣,制作短视频、图文等内容。如小红书美妆品牌发布 “日常妆容教程”“产品实测”,既传递实用信息,又激发用户购买兴趣。

  2. KOL 合作:借助内容创作者的影响力扩大传播范围。如运动品牌与健身博主合作,通过 “装备测评”“运动挑战” 等内容,吸引粉丝关注,推动兴趣向消费转化。

五、兴趣消费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兴趣消费正持续重塑零售行业的价值逻辑,其未来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兴趣领域进一步细分,从当前的潮玩、户外等大类,向 “小众兴趣”(如复古胶片摄影、手工皮具制作)延伸;二是技术赋能兴趣体验,AI、VR 等技术将更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与场景营造,如虚拟 IP 手办、元宇宙潮玩展等新业态可能崛起;三是 “兴趣 + 公益”“兴趣 + 环保” 等融合型消费模式兴起,满足消费者对社会责任的追求。

对品牌而言,需以动态视角应对兴趣消费变化:一方面,保持对市场的敏锐洞察,通过持续调研与数据分析,及时捕捉新兴兴趣趋势;另一方面,强化数字化能力,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兴趣洞察、产品创新与营销转化的效率。只有将 “以消费者兴趣为核心” 贯穿于品牌运营全流程,才能在零售行业的变革中实现可持续增长,共同推动兴趣消费生态的健康发展。